摘要:从平面设计、交通核设计、立面设计、空间设计等方面对高层住宅的设计内容及有关要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住宅。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空间设计,交通核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住宅逐步得以实现。然而城市人口的增多和住宅建筑的大量兴建,使得城市土地使用日益紧张,因此高层住宅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按外部体形,高层住宅可分为塔式、板式和墙式;按内部空间组合,则可分为单元式和走廊式。高层住宅一般是有电梯为垂直交通工具的,国家明确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幢楼设置的电梯应不少于两部。与多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的合理使用年限长,投资大,对城市景观影响大,技术难度也高。因此如何把高层住宅设计好、建设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住宅设计的基本,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住宅平面设计的出发点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强调向阳、保温,因此多采用蝶式、蛙式平面,以求每户都有较好的朝向;南方地区强调通风、散热,宜采用十字型、双十字型、井字型等平面形式,以便利用凹口解决通风问题。
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又有明显的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高”,要用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在建筑、结构、供水、供电、供气、疏散、防火、防水及安全上比多层住宅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建筑平面设计中,其布局较多层建筑更复杂,更不易处理,在多层住宅中,每部楼梯或每个单元服务2户~4户的布局使得每户都能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散热,而高层塔式住宅每个交通核要布置6户~8户,则其采光、通风、散热的效果就要差许多,通常还存在着暗卫生间的问题。其次,高层住宅的干扰问题较多层住宅更为突出、严重,户与户之间的视线干扰、声音干扰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现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 私用部分平面设计
1)功能分区要合理,睡眠、活动、就餐等功能区域要明确;还要注意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减少分区之间的相互干扰以提升楼盘品质。
2)户型平面交通流线要顺畅,无交叉无干扰;厨房应设置在入户门附近,利于日常用品与食物的运输;主卧应设置在平面最深处,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3)其他专业与建筑专业的配合应尽量做到完美。例:结构与建筑尺寸的差异造成的室内凹凸应注意,用异型柱代替矩形柱可使墙面较平整,厨卫上下水管应尽量集中布置。
4)房间内家具的布置应做到细致入微,结合家具的布置来调整房间尺寸,会给人更多的实用感和亲和力。
5)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装修时的思路,把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更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个户型的设计理念达到完美的统一。
1.2 公共部分平面设计
1)底层大堂的宽敞舒适、平层电梯厅的通风采光等都是平面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2)高层建筑每层应在公共部位设置垃圾收集空间(垃圾间),面积不用太大,只要可以放下一个中型的垃圾桶即可,位置应尽量靠近货梯便于清理。这样更多的为住户考虑,效果较好。
二、交通核设计
高层住宅的交通核由楼梯、电梯、电梯厅、楼道(走廊)以及管道井等组成。垂直交通是以电梯为主要交通,以楼梯为辅助交通组织起来的,以电梯为中心组织各户时,如何经济地使用电梯,以最少的投资和最低的经常性维护费用来争取更多的服务户数,是高层住宅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售房情况来看,各层次购房人对房型乃至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希望有较高的得房率,从大量的户型资料来看,套内建筑面积系数---得房率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而提高得房率的关键是要把高层住宅的交通核面积最小化,主要的设计方法有:
1)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减少交通走道面积;
2)消防电梯、防烟楼梯的前室宜尽量合用,甚至可以做到客用电梯、消防电梯、防烟楼梯“三合一”。
三、立面设计
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应注重建筑的人体尺度,充分利用高层建筑挺拔向上的韵律感,精心处理好建筑顶部和底部,通过处理主体建筑和裙房轮廓线,使住宅建筑的风格得以确认,并有所创新。不过外立面的设计创新不能以牺牲功能为代价,比如北京某广场上的建筑多数采用玻璃幕墙,为了防止光线射入过多,就在各建筑的南边加遮阳板,全通透式的设计看起来很有个性,但却影响到建筑的功能及适用性,这就没必要了。在外立面的设计中,比例、尺度、色彩的对比都是从美学角度考虑的,这些都是不变的标准,其中比例的把握是最为重要的。有些高层住宅建筑的屋顶作一些特大的花架,类似一个大的飘带,既不适用也不美观,还造成浪费。建筑上成功的装饰是结合功能的装饰,同时立面也要注重细部设计,就其建筑外部而言,优秀的设计不仅要着眼于环境、体型、尺度、色彩设计,还应有合理的细部设计来完善。通过细腻丰富的细部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表现力,使建筑更具有亲切感和人情味。
四、空间设计
一般而言,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两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空间正在突破建筑自身的封闭状态,并演变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开放系统。建筑空间积极融入城市街道,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与城市相互咬合、连接、渗透,使得两个环境层次之间的门槛日渐模糊,这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样在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设计中,也要符合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创造出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然而许多高层住宅区在规划和设计上,虽满足了功能需求,却忽略了人的心理需求,即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居住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群居动物,邻里之间形成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居住条件对人们性格的形成,特别是对同一地区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在一些大城市中,“高楼综合症”给居住者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如在传统的高层住宅中,人们只有在等电梯的时候才有可能碰面,住进高层住宅便意味着脱离“地气”、“老死不相往来”,而这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传统居住文化是完全相悖的。这是因为高层住宅一般都采用围绕起居室布置其他房间的方案。这种封闭式空间使人际关系逐日冷漠,与我国人民传统居住的平房大杂院相比,无疑增加了人们的寂寞与孤独。据统计资料表明:居住在高层住宅的老人,尤其是家庭主妇患有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疾病要比非高层住宅的高近50%。因此,应大力提倡近年国内有关学者提出的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中保持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建议,使高层住宅从简单满足人基本居住需求的水泥森林,逐步发展到关怀人更多的精神需求。
作为中国当代房地产市场的发祥地,华南地区的城市在高层建筑的空间设计上又走在了前面,广州、深圳的开发商率先在高层住宅中采用了带入户花园的设计方案,住户在出电梯之后要先经过十余平方米、半露天的入户花园,然后才进入自家户门,入户花园可以按照住户的意愿设计,并且与庭院景观相通。还有一些高层住宅为方便住户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在楼宇入口处开辟一个挑空“大堂”,安放沙发、座椅以方便来客。此外,还每隔3层设计一个类似的交流空间,让人们在高层住宅中同样可以延续街坊、邻里文化。
当然,这样的设计必须以“牺牲”一些销售面积为代价,然而事实上,这样的高层住宅推出后,很快就为市场所接纳。而北方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在类似入户花园这样的设计上,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国外针对高层住宅防止人的孤独也有新的措施。“新建筑“派的代表者Le.Corbusier在20世纪初设计马赛公寓时,就把公寓底层架空,与地面的园林、绿化及活动场所连接起来,供居民活动交往,还把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搬进公寓楼内,来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这样自然会加大建筑成本,会有相当的物质条件。但若观念明确,在我国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正确安排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设计者应再大胆超前些,房地产商不要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长期经济效益,这就会促进问题的解决。
五、结语
“住”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设计住宅就是设计生活,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就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提高设计质量,创造舒适优美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对居住生活日益复杂的需求等问题,作一些探索和尝试,但还有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论证、解决。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应很好地体察生活,时时留意,把生活中最美妙动人的旋律融进创作中去,为社会建造更多的优秀住宅。
论文作者:吴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高层住宅论文; 建筑论文; 电梯论文; 住宅论文; 平面设计论文; 交通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