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自动化是技术发展的一大主要趋势,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机械对于人工工作环境的大变革,利用机械代替部分人工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自动化的意义重大,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电力生产、配送以及最终的分配环节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缓解电力系统维护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因此,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对于未来电力系统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发展
引言
自动化在当今各行业的普遍应用给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中,能够保证供电秩序、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好的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服务。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涵
电力系统本身体系庞大且网络操作系统趋向于动态化,整体具有着极高的技术可变性,这主要是因为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中拥有围绕网络操作模块所设计展开的动态建模体系,所以说电力系统能够实现较为广泛的区域分布,包括展示延迟、饱和、磁滞等复杂物理特征。当前我国正在基于调控中心计算机来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争取构建一套完整的、有机的、面向四周辐射的全覆盖网络系统,为发电厂、变电站反馈有效监控信息,并设置相应服务信道,做到全面技术监控。由此可见,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所遵循的是分层控制原则,它为变电站、发电厂、调度所与控制所形成组织分层,并依据管辖功能控制范围来实现生产调控与生产任务分担,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与合理运行全过程。
2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实现分析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探究,主要包括了生产调度,电力运输和最终配电三个主要环节。
2.1 电力生产调度环节的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关键的一步是电力生产调度的自动化,这是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有效的自动区分,以帮助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对于电力生产调度的自动化过程而言,最为主要的是对电网内部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主要涉及地区电力需求,具体用电高峰期等等,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作为电网生产调度的主要依据。此外在数据收集分析中,不仅仅作为电力生产调度的依据,还需要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判断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还有利用各部分数据的监控,判断电力系统内部的运行是否出现问题。在自动化电源系统中,每个部件的数据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有效部署。为了解决传统电力系统对于区域性电网的控制程度不足,因此对于小范围的县、市单位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发展,这要归功于计算机小型化和高效率的发展,有助于实施国家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
2.2 电力运输环节的自动化
电力输送环节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与输电线路之间的通信以及电力终端桥梁的自动化结构。利用自动化技术减少变电站管理的需要的人力资源,对于保障电力运输的稳定性与效率。我国国土面积很大,因此对于电力运输管理难度较大,需要人力完成有两大问题,一是成本问题,这是由于传统人工成本难以避免。其二是质量问题,由于人工长期操作难以避免一些疏忽错误的产生。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某些变电站的无人操作,其运行效果更稳定,更安全。利用计算机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还可以帮助实现对于电力运输各个节点的严密监控,因此电力运输通过数字化与网络化集中,减轻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提高对于电力系统网络的稳定性监控,因此,变电站开发的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终端配电阶段分散控制系统自动化
做好对用户的供电工作是电力系统中最复杂的环节,配电工作的完成需要配备多个计算机,从而对各个节点的供电情况进行分别单独控制,这就需要多个分散的控制系统配合完成。将自动化技术利用其中,能够实现每个系统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高效性,同时能将分析后的数据及时发送到相关部门,以便于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对于配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动化系统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居民的用电安全。
3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3.1 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普及
目前,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给相关的管理运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各行业自动化程度的加深,应加大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普及程度,例如在配电站自动化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代替人手使得电力输送的成本下降、输送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目前国内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配电站没有实现自动化,电力系统仍然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如果整个电力输送环节均能实现自动化工作、计算机监管,将给电力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电力输送工作的整体效率水平和质量。此外,计算机、网络等自动化设备的进一步普及有利于整个电力系统的高效管理。改变传统的人员配置结构,培养懂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电力系统的工作方式进行全面的更新,将人工管理发展为人工智能管理,以推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3.2 完善自动化技术设施
电力系统的完全自动化也需要基础设施的自动化加以配合,如何提升基础装备和设施的自动化水平,成为电力工作人员和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工作难点。为了使得自动化技术在配电、送电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自动化设备。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相关产品,但在产品种类、科技含量、后期保障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市场还存在较大的空缺和发展前景。自动化技术在供电设施中的普及需要严格依照现实情况的需求,制定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并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和智能程度,电力设施的自动化将极大的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3.3 人们认知方面的前景
任何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都必须以人为依托,而人的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电力系统自动化需要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依托,因此,要加强自动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自动化技术的了解程度,从而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动化带来的好处。此外,国家应加大对自动化相关技术研发项目的扶持力度,重视相关技术的创新,将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更好的符合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的要求。例如,对于电力用户的检测电表,可以增强内在检测芯片的信息化程度,对于基础用电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反馈,对于异常情况的检测更加精密。电力行业应重视电力基础设施的统一自动化发展,实施总体设计规划,从外围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并利用客户的需求。
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各类电器的普及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需要更有效地协调电力系统。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为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晓光,胡星,沈欣.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213.
[2]阳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4.
论文作者:孙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变电站论文; 环节论文; 数据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