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景刚1,白莉1,魏洪妍1,吕智海2(通讯作者)

1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2哈尔滨儿童医院康复科 150001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脑瘫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54例脑瘫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与Barthel指数评估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GMFM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可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脑瘫;针刺;康复训练;粗大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the study was to select 54 cases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from December 2013 to May 2012.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GMFM)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GMFM score and Barthel index(P>0.05). After treatment,the GMFM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simpl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ffect is better,can improve the children's limb motor func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of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training;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daily life quality

脑瘫主要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因各种原因而导致非进行脑损害综合征[1]。患儿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等情况,同时还可伴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和语言障碍等。我国脑瘫发病率为0.18%~0.40%[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生儿的成活率逐渐增加,同时小儿脑瘫患病率逐渐下降。小儿脑瘫不仅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国内及国际对小儿脑瘫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仍以康复治疗为主要手段,大量临床资料证明,传统医学中的针灸在小儿脑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54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1.2岁~5.2岁(2.5岁±0.2岁);痉挛型10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强直型6例,混合型6例;癫痫11例,语言障碍8例,视听觉障碍8例。观察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1.1岁~5.5岁(2.6岁±0.3岁);痉挛型9例,肌张力低下型7例,强直型5例,混合型6例;癫痫10例,语言障碍10例,视听觉障碍7例。两组患儿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制定的《小儿脑性瘫痪定义和诊断条件、分型》[3]。患儿为非进行性脑损伤,引发运动障碍病变部位为脑部;婴儿期间出现该症状且合并智力障碍和癫痫等。采用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瘫。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年龄在6个月至8岁,能够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疾病和严重性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存在精神类疾病和癫痫较为严重者;患儿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先天性脑积水等。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头穴:双侧百会透曲鬓穴。体穴(躯干及肢体部位腧穴):为双侧配穴。肝肾不足者加配太冲、解溪、肾俞、命门;痰癖阻滞者配丰隆、足三里、上巨虚、膈俞;语言障碍者加廉泉;流涎者加地仓;心脾不足者心俞、印堂、内关、足三里、合谷、天枢、外关等;视力不好者加阳白和四白;听力障碍者配耳门、听会、听宫、完骨[4]。

头穴采用透刺留针法;百会穴到双侧曲鬓穴连线,采用28号1.5寸~2.0寸毫针[5]。分为两段,并依次呈30°角刺入到患儿头皮下,然后以200 r/min的速度捻针。并持续捻转2 min,留针时间为50 min,期间需捻转1次。体穴采用点刺不留针法,采用28号1.5寸毫针以上穴位快速点刺,并快速出针。2周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5.2 观察组 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法与对照组一致。

1.5.2.1 头部康复训练 痉挛型:此类型患儿,其一般处于后仰位姿势。因此,要指导家长尽量将其两手放置在患儿头间两侧,然后患儿颈部尽量向上拉。并使用前臂将患儿肩膀往下压,增加压力。然后将抓住其前臂,将手抬高,并向外转。徐动型:此类型患儿,其肩关节会外转,双手或者其中一只手会出现挛缩扭曲[6]。所以指导家长应该将其手臂拉直并往内转,但要稍微向下压,尽力地让其手在放松之后,再慢慢地将其拉坐起来,使患儿头部保持抬高并向前。肌张力低下型:此类患儿肌张力出现低下情况,其头部则不能处于正中位置。所以指导患儿使用双手抓住其肩膀,并用其大拇指顶在患儿胸前,将患儿肩膀向前,协助患儿将头抬起。

1.5.2.2 四肢训练方法 上肢:将患儿手臂抬高、伸直并向外转。然后将拳头张开并让其放松,如果患儿肘部出现明显的弯曲,则让患儿肘部向内转,同时让其手臂伸直。下肢:如果患儿下肢呈现僵直并处于加紧的状态,控制其膝关节,让其双腿外转,这样双腿就会自然分开。当两腿加紧时,则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对其进行旋转活动。

1.5.2.3 坐姿训练方法 痉挛型:让患儿两腿分开,上身向前倾,并用手将下肢尽量压直,鼓励其向前弯腰。手足徐动型:将两脚并拢并弯曲,使用手捉住肩膀,然后向前内方转动。让患儿使用双手将自己撑起。肌张力低下型:抱住患儿,将双手在其腰椎部位向下压,并且使用大拇指压放在脊柱两旁,并给以固定的力,能够促进其头和身躯伸直。当学会坐稳后,可以采用前后、左右来推动患儿,让其学会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与Barthel指数评估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测试;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7]。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8]。头针主要是将针灸学与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定位理论相结合,然后针刺患儿穴位及相应神经反射区,以疏通患儿经络并激活其脑细胞,以建立和恢复患儿神经反射功能,对脑瘫患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逐渐恢复患儿肢体和语言等功能。

临床上,脑瘫主要是因患儿脑部发生病变而导致运动障碍[9]。患儿主要表现为某个部位出现肌萎缩和肌痉挛,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主要取决于患儿大脑的损害程度[10]。采用针刺治疗,可有效地调整患儿阴阳平衡,加速患儿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脑瘫情况。脑瘫患儿脑组织周围还存在一定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域,此处脑组织主要表现为水肿和苍白,血管会形成血栓,采用毛刺直接刺激患儿肌肉皮肤,有效地调节患儿运动系统潜能,恢复患儿假性肌瘫。针刺直接刺激患儿瘫痪的筋肉神经支配区,能够将各个神经支配区域的刺激传至到大脑。针刺能够改善患儿局部肌肉的供血情况,加速患儿运动终板点位的形成。所以,采用针刺治疗,可促进患儿拘挛肌筋松弛,恢复患儿萎缩肌肉,加速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

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可弥补运动功能未完全恢复者,达到补偿效果。针刺治疗脑瘫患儿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期运动,另外早期康复治疗也十分关键,必须在家长的不懈努力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由于小儿脑瘫的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程长。所以正确评估脑瘫患儿的病情和功能及康复情况显得十分关键。英国Russen等编制GMFM量表,其主要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状况随着时间而发生运动功能变化[11]。脑瘫患儿康复评估的一个重要项目为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经研究发现,GMFM-88在各类型及年龄段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中均具有较好的效度、信度及灵敏度。GMFM的操作较为简单,且患儿依从性好。不需采用任何仪器可获取到客观指标,且操作成本较低。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定患儿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还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经研究发现,其组内可信性为0.89,组间可信性为0.05,明显高于其他评估方法[12]。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提高,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因此说明采用针刺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均具有明显效果,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好。此外,治疗前,两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提高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其能够加速患儿肢体功能改善,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栩,杜元灏,熊俊,等.针灸与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408-413.

[2] 葛舒颖,姚志芳.近5年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况[J].中医儿科杂志,2011,7(2):57-60.

[3] 程凤花.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82-2383.

[4] 王育新,王志敏,沈德新,等.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6例[J].中医儿科杂志,2012,8(4):38-40.

[5] 张丽春,陈瑞雪,姚洪儒.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173-174.

[6] 邢楠,陈以国.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222-224.

[7] 王国洪,姜帅,林瑜.针灸按摩联合溶栓胶囊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5):1191-1192.

[8] 郭敏,魏会玲.头针、体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38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143-145.

[9] 李延菊,孙善斌,刘广霞.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33(9):1583-1585.

[10] 朱静,张立勇,邵湘宁.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19(11):62-65.

[11] 林红霞,叶关泉,廖辉雄,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4,9(1):84-85.

[12] 陈滢如,朱江.我国近10年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6-900.

论文作者:王景刚1,白莉1,魏洪妍1,吕智海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景刚1,白莉1,魏洪妍1,吕智海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