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审美能力论文_温联凤

利用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审美能力论文_温联凤

柘荣县第一幼儿园 福建宁德 355300

【摘 要】学前的艺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四个方面(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会培养儿童不同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以绘画、音乐和舞蹈为例,综合论述了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及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可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学前艺术教育;艺术形式;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是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会对儿童的审美能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挖掘艺术教育内容,激发幼儿审美感受力

审美感受力是一种感受思维能力,是指观察者在一定范围、程度上感受艺术作品,透过作品形象,把握、发掘作品内涵的能力。因为幼儿还没有十分充分、发达的情绪体验能力,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必要手段激发幼儿的情绪体验是增加幼儿情绪素材的最好途径。例如:音乐教学是让幼儿对规律的声音进行体验、发现和创作的过程。轻快和昂扬的音乐节奏用以表现紧张、或者欢快的情感,而舒缓、低沉的音乐用以表现忧伤或者浓郁的情感。再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的时候,儿童还不能对作品进行要素的分析判断,而只是通过对线条、空间形状、色彩和布局的直观感受而产生简单的审美感受,如果通过教师加以形象生动的描述,他们就会无意识地形成对色彩、线条等的审美联想。用红色来描述火焰和太阳,那么儿童在接触到红色的时候便明白这意味着温暖、喜悦等情感;用黑色描述阴天儿童在看见黑色的时候,便知道这意味着低沉、阴暗等情感。而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给儿童展示的就是多重情感体验,儿童会乐于识别这些色彩,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想象。这也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无颜色的线条勾勒和不够平均的画面布局会降低儿童的审美兴趣。

可见,培养审美感受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使自己内在的认知、感觉活动逐渐适应外部世界中具有规律性的对称、匀称、节奏、有机统一等有关美的状态、规律或者模式,例如引导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或者是引导他们欣赏不同题材的经典作品,在幼儿还不能自主自发发掘作品内涵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启发和说明,提高幼儿审美理解能力。最后使幼儿形成一种对事物的较为稳定的、但是同时又是十分灵活的感受能力。

二、指导艺术作品欣赏,促进幼儿的审美判断力

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审美性。艺术作品体现创作者的对事物的认知,而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又需要经过思维和判断,因此,艺术作品本身就蕴含创作者的审美判断力。而观赏主体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鉴的时候,也会产生审美判断力。那些能够符合观赏主体决定判断的因素可以使观赏者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深层内蕴;而那些符合观赏者情绪和心理体验的因素就引起观赏者愉悦的情感共鸣。

幼儿的审美判断力还不够充分,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他们的绝对判断力还不够稳定和成熟,只能对事物做简单的识别和判断。二是他们还没有建立合目的性的“目的”,也就是影响和促成他们进行判断的“标准”,这些标准通常是在生活中获得的各种学习经验、道德标准、实践经验中得来的。因而越是能够接近生活原貌的作品,越是能够激发他们的认知力和审美判断力。例如在舞蹈表演中,如果一个演员做出缓慢、感觉沉重的动作,并且伴随着十分忧伤的表情,那么孩子就会立刻识别这是一种难过的情景氛围,并且对引起演员难过的情景有所察觉。当类似情景再次出现时,幼儿就会对其做出“悲伤”的判断和反应。这种判断是通过演员的引导来完成的,因为演员通过具有因果性的情景表演激发了儿童的审美判断力。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引导,例如让一个从未有过人类社会经验的“狼孩”去欣赏一场舞蹈,那么其可能会产生一些类似动物的本能性反应,而不会产生审美判断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逐渐地产生“审美标准”,例如在介绍绘画、戏剧等的同时,告诉他们那些行为是正确的,有益的,那些行为是错误的,有害的。这样幼儿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自主自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判断力。

三、利用艺术欣赏内容,启发幼儿的审美想象力

想象,从本质上说来,就是把通过感受把握到的完整形式或是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过程。这也就是说,想象和判断力一样,需要建立在对对象产生认知的基础之上。而判断力所需要的认知不一定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就不一定是具象的,而是一种潜意识或者前意识。但是想象却需要十分具象化的记忆作为想象的素材。

也有学者认为审美想象力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思维机制:知觉和反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绘画的儿童可分为视觉型和触觉型,视觉型形成写实主义风格,而触觉型形成表现主义风格。艺术风格的儿童对不同的感知觉的相当依赖性。幼儿的绘画的情感表现、运动表现、空间表现等方面反应出具有不同知觉概念的儿童所表现出的不同气质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就是反省,反省指儿童以感知和制作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即思考、抽象并及时调整行为策略的过程。反省的结果是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儿童心理机能最直接、最一致的方面是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式。

而不论采用何种分析方式,艺术作品可以深度启发幼儿的审美想象力,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浓缩。艺术作品通过有限的空间或者时间,把事物最突出的特点展示给观众。其次,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也暴露着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例如油画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其层次感,清晰地看出作者的创作过程。再例如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可以通过作品的表现内容把握住其内在的情感逻辑,也就是作者的情感、思路的变化。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让儿童产生对文字的感知、理解,对表达的学习、对作品内容的吸收和利用。幼儿通过文学作品获得美学知识:美、美得特征、美的作用、如何审美、美的理想、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审美意象审美享受等。此外,通过文学的学习,儿童也可以提高美学修养:审美标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升、审美判断力的培养:结构、韵律、内涵三者的结合。

所有这些艺术作品所“暗示”观察者的因素,都会被观察者通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捕捉到。对于审美能力不强的幼儿来说,艺术作品所暴露出来的“暗示”越多,那么他就越容易进行抽象的“还原”——还原创作过程、内在情感。那么其形成的印象也就越位深刻。例如,一件简单的折纸艺术品,感兴趣的儿童不自觉地运用抽象思维进行作品制作程序的还原,甚至实践。而在还原和实践过程中,就会对材料、、触感、制作顺序、制作规律和成品产生印象——而这些就是构成其想象的“形式”,或者说“图式”。这些素材会储存在幼儿的大脑中,成为今后学习、判断、联想和想象的基本素材。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引导、提示的方式,指导幼儿产生想象力和发挥想象力,并鼓励他们进行表达,并对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和纠正。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想象的习惯和正确的联想方式。

四、通过艺术教育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创造力是所有能力中最为高级的一种实践能力。创造力是高级能力并不代表儿童没有创造力。事实上,自幼儿开始进行模仿学习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创造劳动的成果。例如幼儿会将所有带绒毛的东西成为“毛毛”,这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对“毛茸茸”的视觉效果有了印象,因为将所有具备这一特征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毛茸茸的事物之间的区别的时候,就以“毛毛”来代替,因此,这话总归纳和分析,并且寻求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因此,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判断和想象只是引导幼儿对艺术作品产生认知的前一个阶段,而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实践,是对其审美能力进行更高要求的实践,通过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会获得质的飞越。例如在绘画方面,创作绘画的内容就是儿童对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所拥有的各种不同经验的重新组合。儿童通过构图、选择色彩和选材等来试图准确传达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并且要体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这就会引导儿童从多个角度和采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进行创作,这样审美创造力就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舞蹈的美育功能也是最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活动。从舞蹈的学习到舞蹈的创作及表演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观察模仿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对舞蹈最先就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是一种观察活动,之后会进行模仿,最后在通过指挥并且矫正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完成舞蹈作品,舞蹈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在获得了充足的实践经验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独立的舞蹈创作。

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行为时有发生,往往还是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秩序。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盲目喝止或者进行批评,这样会扼杀他们创造的冲动,而是要耐心地进行教育和纠正。认识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和模仿的冲动,只要能够善加利用,会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总之,学前艺术教育对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四个方面: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儿童在未来成长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审美能力。因此,尽管儿童在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甚至识别、记忆能力上还有待发展,但是不能忽略对儿童在审美方面的培养,而艺术教育无疑是对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因此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必须得到加强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冯亚梅.浅论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00292-00292.

[2]石慧,姜梦瑶.音乐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探析[J].小作家选刊,2017(24):46.

[3]林燕.浅谈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J].读与写旬刊,2016,13(9):369-369,370.

[4]周瑾.幼儿活动中审美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3):96-96.

[5]徐青苹.浅析多感官情境教学法对幼儿审美能力提高的作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6):00019-00019.

[6]邵晓雯.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19):223-223.

论文作者:温联凤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利用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审美能力论文_温联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