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关节挛缩患者疗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宋秀1,赫玉2,殷君3,杨娜娜4

(1.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门诊部;2.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疼痛医院;

3.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疼痛医院;4.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门诊部)

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在关节挛缩患者疗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中心收治的46例关节挛缩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疗养总有效率为91.3%,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疗养总有效率为69.6%,护理满意度为73.9%。观察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关节挛缩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整体疗养效果的提高,有效避免或缓解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挛缩;康复护理;疗养

关节挛缩是康复医学中最常见、对患者功能恢复影响较重的并发症之一。挛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和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短缩,而导致其延伸性或弹性受限的病理状态,形成挛缩的主要原因是制动、痉挛或瘢痕,关节被固定制动[1]。随机抽选我中心收治的46例关节挛缩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康复护理在关节挛缩患者疗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抽选我中心收治的46例关节挛缩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占67.4%),女性患者15例(占32.6%),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9.4±1.3)岁。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并对患者展开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2.1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功能位是指关节能够进行基本功能活动,不易引起挛缩发生的体位。如足的功能位是与小腿呈90o,在此位置上能完成站、走等动作。由于体位不正确而引起的关节挛缩变形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下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内翻,足下垂等[2]。

2.2经常变换体位

对于卧床等存在运动障碍的患者,为预防关节挛缩的发生,维持正确的体位,保持关节的功能位是很重要的。但无论什么体位,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更换,都容易在该姿势下发生挛缩。因此,保持良好体位必须和体位变换结合进行。

2.2.1对于无意识障碍患者发病当日即可进行体位变换,重度意识障碍者在生命指征平稳后进行。

2.2.2对保持特定体位有困难的患者,可以用被子,软枕等予以辅助.

2.2.3对自己无法变换体位的患者,护士要帮助患者变换体位.

2.2.4对有能力自己变换体位的患者,护士要鼓励他自己完成。体位变换一般每2~3小时进行1次。

2.3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关节挛缩,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增强肌肉的功能,保留运动感觉和保持关节的活动度,达到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的目的。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运动训练。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等方式的训练;对已发生挛缩的关节应加入主动牵引,徒手牵引或持续牵引,也可通过滑轮进行重力牵引[3]。

2.3.1被动运动:是治疗痉挛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瘫痪、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肌腱及关节囊,恢复或维持关节活动度的作用。

(1)连续被动运动:应用下肢CPM仪防治关节挛缩,使用时要注意由慢到快,逐渐增加角度。

(2)间歇性被动运动: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用于预防时每日2次,每次活动5分钟,活动强度视病情而定。如已有明显的关节挛缩时必须使关节活动范围尽可能达到最大,但应以不引起严重疼痛为限;挛缩较轻者每次运动需10个反复,每次20~30分钟;严重者在被动运动前应先进行热疗以增加牵引的效果,被动活动前进行关节松动可增加关节活动度,避免软组织冲击、压迫和撕裂[4]。

2.3.2主动运动

(1)徒手训练:适用于预防性训练或早期轻度功能障碍时的训练,如步行、关节体操、日常生活活动,以及防止个别关节挛缩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2)自我训练:活动时间根据目的而定,首先要确立训练目标,然后示范规定动作,同时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3)阻力训练:①人工阻力训练:如保持-放松、保持-放松-拮抗,拮抗肌收缩由治疗师根据病情提供训练阻力的大小、方向和次数。②机械阻力训练:包括等长、等张、等速训练,其目的是增强肌肉收缩力和耐力。

2.3.3牵引

此法适用于痉挛性挛缩,张力低下者忌用。

(1)手法牵拉:痉挛型挛缩患者某些肌群的张力明显增高,而拮抗肌的张力相对不足。反复、多次牵拉活动,能使痉挛肌肉放松,从而减轻关节的挛缩程度。牵拉患者痉挛肌时,动作要柔和,以防肌腱和关节韧带损伤。同时,要使患者合作,避免患者自己用力收缩,否则会加重肌肉痉挛和关节的挛缩。

(2)器械牵引法:将需牵引的肢体远端部位套入牵引架,挂上重物,进行直接牵引或通过滑轮间接牵引,适用于大关节的挛缩。牵引一般可持续0.5~24小时不等。此法简单而作用大,但需注意牵引力的大小,因为牵引力过小常无效,而过大易造成骨关节的损伤。通常每日牵引2次,每次20~30分钟。

(3)系列夹板:动态夹板是一种持续牵引的夹板、有金属或塑料固定部分,附加橡胶带或弹簧牵引,此夹板的优点是能按需要定时持续加力,在牵引的同时还可进行主动运动,但力量有限,一般只限用于上肢肘、腕和指关节。静态夹板和矫形器可防止瘢痕挛缩。

(4)系列塑型:适用于阻力较大的膝、踝挛缩的治疗。治疗时先进行热疗,然后用力强制关节达到活动的限度,并以石膏或低温热塑材塑型,2~3天更换1次。更换时,拆去原塑型应检查局部皮肤。通过治疗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最后达到完全矫正关节。

(5)其他牵引法:如支架、石膏托、关节矫形器具等,可使关节短时、间歇固定于功能位和抗痉挛体位。此法可减少纤维组织的弹性回缩,加强牵引效果,常用于肌肉痉挛较重、将要发生挛缩或轻度挛缩的关节,以及前述牵引法解痉效果不明显者[5]。牵引时注意防止皮肤、血管受压。

3结果

3.1疗养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疗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养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4讨论

关节挛缩变形后对功能影响极大,如肩关节挛缩固定则上臂就无法上举,手指间关节挛缩则手的抓握功能下降,下肢髋、踝关节挛缩变形将影响下肢的行走能力。临床上预防挛缩比治疗挛缩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发生关节挛缩变形的病因不同,但对于关节挛缩的预防,都应遵循早期预防的原则。关节一旦发生挛缩也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关节护理,对于防止关节挛缩和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中两组关节挛缩患者经疗养护理后,观察组中,显效12例(占52.2%),有效9例(占39.1%),无效 2例(占8.7%),疗养总有效率为91.3%,23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显效8例(占34.8%),有效8例(占34.8%),无效7例(占30.4%),疗养总有效率为69.6%,17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3.9%。观察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关节挛缩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整体疗养效果的提高,有效避免或缓解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筱蓉,李勇强,励建安,陆晓,许光旭.肘关节活动训练器对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

[2]郑娟,赵欣.对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7,4(6).

[3]苏翠娟.关节挛缩患者的的康复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

[4]张全兵,周云,钟华璋,刘奕.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6):548-552.

[5]陈俭,倪松,郭乐斌.创伤后肘关节挛缩及其治疗方法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1):28-29.

论文作者:宋秀1,赫玉2,殷君3,杨娜娜4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在关节挛缩患者疗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宋秀1,赫玉2,殷君3,杨娜娜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