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刘少奇的家风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经验与智慧,充满着革命家庭的亲情与关爱,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借鉴刘少奇家风思想,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努力构建优良家风,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词:刘少奇 领导干部 家风建设
刘少奇同志是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同志律己严格,治家严谨。刘少奇的家风,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赤诚与智慧,严慈相济,言行一致,传与教融合,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也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当前,随着反腐斗争的持续深入,领导干部家风问题日益被社会关注。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既是当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必要举措。借鉴刘少奇家风思想,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努力构建优良家风,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刘少奇家风思想的主要表现
1.坚守信念,爱国为民。刘少奇一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对子女进行革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当孩子们面临人生抉择时,总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刘允斌是刘少奇的长子。他曾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学成之后,他收到了父亲的家书:“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利益。”在父亲的鼓励下,他背着简单的行装,在妻儿的哭声中毅然踏上了返回中国的列车。……“只要你们在人民中好好学习,好好劳动,他们会了解你们、爱护你们的,人民最终会信任你们,人民会做你们的父母!”这是刘少奇在一生中处境最艰难的时侯留给孩子们的话,也是他平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和期望。
2.坚守标准,严格要求。刘少奇对子女在政治上的要求极为严格。1951年2月,大女儿刘爱琴的党员预备期已满,中国人民大学系党支部将要讨论刘爱琴的转正问题。按照常理,预备党员如果没有犯什么错误的话,转为正式党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刘少奇知道此事后,郑重地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说刘爱琴生活上还不能艰苦朴素,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达到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不同意转正。几天后,党支部负责人向刘爱琴转告了她父亲的意见。刘爱琴觉得“父亲的严格要求,几乎让人受不了”。然而,她很快就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她对照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刘爱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计委机关工作。1958年,她主动请求支援边疆。几年后,光荣地入了党。
3.克己自律,不搞特殊。“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这是刘少奇至死不渝信守的一条原则。刘少奇时时告诫自己、子女和亲友:不要乱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刘少奇的一个孩子考高中,考了几个学校都没被录取。当时,在少奇同志身边工作的一些同志都认为:国家主席的孩子还能上不了高中?只要少奇同志一句话,问题就能解决。但刘少奇却说:“咱们家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要考高中,上大学能多受些教育固然好,但是没考上就不能要求别人照顾,国家主席的孩子和工农群众的孩子一个样,不能搞特殊。我看,咱们家工农兵都有也不错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了北京市农业技术学校半工半读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农村工作。“正人先正己”,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刘少奇时刻提醒自己要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真正做到“公正为民”、“清廉刚正”。
二、借鉴刘少奇家风思想,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1.树立“以民为本”的权力观。刘少奇的一生,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换句话说,对刘少奇而言,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党和人民办公事、谋实利。即便是在被打倒的艰难时期,也要求子女“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要孩子们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要把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实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价值原则。刘少奇家风中所蕴含的“公正为民”的精神境界与“忠诚担当”的行为准则,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忧民意识和强国观念对于进一步增强国家向心力与民族凝聚力,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当今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
2.树立“公私分明”的亲情观。作为共产党人,刘少奇坚持原则、立场坚定。但作为普通人,刘少奇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同样有亲情。而刘少奇能够在公与私、国与家之间做到泾渭分明,缘于他有着正确的亲情观。国家主席的孩子考不上高中,他不会用手中的权力替孩子谋取一个好学校,而是让孩子上了一个半工半读的农业技校,毕业后去了农村工作。他会要求孩子们的老师“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可以说,刘少奇时时处处从自己做起,从家属做起,既端正了家风,也树起了好的党风。
3.树立“严慈相济”的教育观。刘少奇一生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也严于律子,对儿女采取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从不娇惯,从不溺爱,从不搞特殊化。同时,刘少奇在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以情动人、以理喻人、情理交融,实现“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格不至于伤恩”。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权威;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做到慈与严的结合、关爱与权威的结合,才能形成忠实教人、德厚传家的家训家风。
刘少奇的家风凝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经验与智慧,在新时期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广大领导干部应该以刘少奇为榜样,在家风问题上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守规矩,用正确的权力观、亲情观、教育观和价值观,去妥善处理权与责、名与利、公与私、情与理等关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风范去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为营建良好的家风,以及纯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民 曹志为 一代领袖的家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66,63。
[2]东义 伟人的家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85。
[3]翟博 等 中国家训经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452。
论文作者:张仲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家风论文; 利益论文; 领导干部论文; 孩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子女论文; 父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