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陈伟丽

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陈伟丽

河南水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政府市政主要职能的发挥,也是我国地方政府为确保城市高效运转,维护城市秩序而必须采取的调控行为,更是现代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为了保证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城市的长久稳定发展,只有积极探索、结合现状,审时度势的改革城市管理截至,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建设管理的整体需求,进一步改善城市民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当中,规划建设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上高度关注的内容,要求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在产业的协调上按照积极的方法来努力,不断的巩固城市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还要在多方面的项目组织上,保持进度和质量,不能展现出过快的现象,要保持在城市的接受范围内。

1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城市的建设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进步,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城市的发展与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城市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类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交融地带,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充分体现出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因此城市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场所。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代表着城市居民的总体素质,是指引在城市生活的规划者、决策者、建设者等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方向标,可以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活力是否充沛,发展能否实现跨越性指标。因此,做好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对促进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的随意盲目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规划时需要保持它的合理性、科学性。但是实际的建设规划中却显得随意盲目,比如说热衷于发展的泡沫现象,兴建各种旅游城市、商贸中心,或者说街道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的布局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都会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后期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2.2城市规划容易急功近利

城市规划要求的结果是得到一个更好的关于城市未来良好发展的整体利益,而不是眼前短暂的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还是存在着并且不在少数,某些城市只顾着追求外在的良好形象,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擅长搞面子工程,难以实现发展整体的目标,造成更多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2.3用地结构不合理,环境不断恶化

更多的城市会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面,很容易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比如说会提高工业用地的比例,减少绿化用地、公共用地数量,出现严重的用地结构不合理现象。再加之城乡体制的不同,使得土地长期处于无序的状态,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严重。还有一些地方违法私自占用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消失,甚至有一些城市规划中要求过度采用地下水,可能会因此污染浪费水资源。

3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措施

3.1采取定性、定量及定位结合的控制方式

需要充分结合当前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要想构建完善互为衔接的城市设计导则控制体系,需采用定性、定量及定位三者有机结合的形式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及引导,从而据此来保障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其中定性也被称为定原则,主要对城市的整体风貌加以定位,同时对建筑本身形体、色彩、建筑轮廓及空间组合等加以引导。而定量则具体指定指标,针对开发空间节点内的宽度加以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详细规划方面,需借助定量控制指标来严格控制好城市建设,以此来充分保障城市建设严格依照城市设计导则需求来进行。

3.2加强道路人行道的施工和管理

人行道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人行道规划的权威性,根据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地域文化色彩不同,采用合理样式和风格的人行道是前提,规划管理也更重要,没有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人行道必须整改。同一条道路或者同一区域的人行道必须规格样式做到有机统一;各开发商的楼盘小区人行道要与邻近街路一致;在商业区合理建设人行步道并与机动车分离;在公园绿地、住宅区修建健康步道,供居民健康出行、休闲娱乐,提高宜居水平。提高人行道设计标准,做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殊需要上车的人行道要提高设计强度,满足停车需求;要根据道路具体情况设计出合理宽度的人行道,满足行人的交通安全;规范和完善人行道附属设施建设,诸如盲道设计、无障碍设施等;合理设置休闲区域、可供观赏的景观等。

3.3努力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我国城市环境的改善,并抑制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尽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国整体的环境污染形势仍旧研究。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气、水体污染较为严重,63%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的二级标准,65%的城市出现污水污染问题,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效率仅为61%。城市的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促进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环境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加快污染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并促进污染治理能力的增强。有关单位还需要依据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促进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并加强对于高新技术的合理化运用,促进城市清洁能源的建设以及优化。

3.4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6年4月,上海成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在浦东临港地区开展试点。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住建部相关工作要求,本市有关部门编制了《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年)》,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会议原则通过《专项规划》并指出,海绵城市是适应新时代城市转型的新理念和新方式,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统筹协调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要按照《专项规划》提出的目标和指标,着力形成海绵城市整体格局,制定实施海绵城市治水策略,落实海绵城市分区管控要求,抓紧编制各区、管委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分期推进建设。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响上海“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努力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着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取消和调整力度,着力深化“减证便民”、“证照分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以及当场办结、提前服务、当年落地“三个一批”改革等。各区、各部门要抓紧做好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和相关制度建设,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历程。城市规划建设作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应符合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等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深入分析,同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并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以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J].门窗,2017(06):136.

[2]杨雯雯.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J].门窗,2016(10):139.

[3]岳红欣.浅谈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5):192-193

论文作者:陈伟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陈伟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