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论文_阿依姑丽·如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论文_阿依姑丽·如则

阿依姑丽·如则(中国新疆伽师县巴仁镇第一小学 新疆 伽师 8443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学校的教育制度与方法也进行了变革与完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者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应该营造极富情趣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数学课堂生动并有趣的开展,进而达到师生协调配合,解放学生身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3-0161-01

一、情境导入,培养兴趣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本身有独特的逻辑系统和知识体系。而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站在宏观层面来研究数学教学是很难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这是由数学课程内在的特性所决定的,不同学习领域之间强调一种联系,如对空间图形的研究是基于数量的把握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强调一种联系,如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等。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大数学观,具备由点及线及面的能力,深刻地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来源于发展进行探索,进而充分把握数学学科本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导入得法能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的兴奋中心及时实现转移,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一点我的感受颇深。如教学“小时、分的认识”时,一上课,我特意把一个大钟面挂出来,顿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一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晚上是几点钟睡觉的?”同学们有的说:“8点。”有的说:“8点半”。我又问:“你们早晨几点起床呢?”有的说:“6点10分。”有的说:“6点半”等等。“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个时间呢?”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每天起床和睡觉都是爸爸妈妈叫我的,几点钟了是他们告诉我的。”“那你们想不想自己认识钟表,不要爸爸妈妈叫呢?”学生齐声回答:“想!”“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时钟。”一节数学课就在这样的交流情境中开始了,马上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境界。

又如教学应用题时,一上课,教师就直接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录像吗?”“喜欢。”“那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春游的录像。”同学们高兴极了,个个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录像的内容是买票满20张可以打八折,以及怎样安排坐车的问题。录像看完后,我就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当导游,既要让全体同学都参加,又要考虑费用最省,你会怎样安排呢?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讨论,写出你组的方案。学生们对这样联系具体生活实际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就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并且也是衡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标准。课程改革不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同的学生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存在,因此,学生之间的理解自然会存在某种差异,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因此,课堂上应该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味的引人入胜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圆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我出示一段纱线,用纱线的一端系着一根粉笔,另一端系在图钉上,并固定在黑板上,拉紧纱线,旋转拿粉笔的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提问:粉笔转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形成一个圆呢?这个图钉在此圆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段纱线又有什么作用呢?简短的几个问题促使学生进入渴望解开奥秘、乐于探索新知识的情境中,在此求知欲的驱动下,以乐助趣,学生的思维异常积极、主动。

三、语言增味,增强兴趣

充分认识教师自身的风格。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引导者,教师的教是决定学生学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充分认识教师自身的风格特征也显得特别重要。这是为了在更大的程度上做到扬长避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教学策略与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同一内容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与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最优化的同时体现教师自我的价值,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为了自身成长的驱动力。

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会增强吸引人的魅力,也可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在讲“零不能作分母”,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零除外”时,我是这样描述的:“分子分母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哪个都不能偏,只有0要除外,为什么呢?你们看‘0’混身滚圆光滑让它做分母,肩膀怎么扛得住分子这层建筑呢?”学生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孩子们就在这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了知识,并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在分析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急诊室”,把学生中出现的错题抄出来,写上:“谁来当‘医生?’给下面的‘急诊病人’治治病。”这样的设计比“下面各题错在哪里,请订正”要好得多,因为他们都想当“医生”给人家“治病。”每次出现“急诊室”时,课堂就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一只只小手,有的甚至站了起来,并喊着:“老师,我来,我来当医生!”“让我来吧!让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我就因势利导,当“医生”可要认真仔细,对症下药,才能把“病人”的病治好,否则要害了人家。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感到学习数学有趣味,真正达到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师还可以在看书、看报、看电视时,留意一下生动的情节、幽默的对话,在合适的时候融入课堂与学生分享,放下老师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来交流,这也会使学生对你产生好感,从对教师的兴趣转变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论文作者:阿依姑丽·如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论文_阿依姑丽·如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