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走势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走势论文,因素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出现“重大转机”: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2%, 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1%,出口增长38.6%,物价也止跌回升,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对下半年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以及我国经济是否已经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等问题,人们的看法和意见并不一致。全面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和有利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应该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理论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
一、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出现转机,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1.不确定性因素的降低,人们不良预期的改善。我国在1998年集中推出了8项改革,这8项改革的大部分都是要居民在近期支付显性成本,而且有些改革措施现在看来并不成熟,或者配套措施并未跟上,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人们对未来预期低迷,即期消费持续不振。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及时跟上,人们对改革及未来都有了全面的、明确的认识。这无疑会降低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改善人们的不良预期,即期消费有望摆脱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增长。
2.政策时滞效应的持续释放。持续近三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在建工程的追加投资等原因,其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持续下去。特别是今年国家再次增发国债1000亿元,银行配套贷款及自筹资金也达到3000亿元,这必将对经济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3.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促进和推动作用。1999年11月, 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了双边协议,标志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随后,中国相继完成了与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如不出意外,中国极有可能在今年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中国必须按世贸组织的规则行事。中国将在贸易政策、法律、办事制度等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的预期向好,信心增强,必将促进投资的增长。已有一些媒体预计,外资将掀起对中国投资的新一轮高潮。
4.开发西部战略的启动和实施。开发西部战略是我国面对新世纪,为了缩小东西部差别、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开发西部战略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已经并且还将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西部开发的投资优惠政策,国内外投资者对西部的认识将逐步加深,估计下半年对西部的投资将会增加。同时,一批重大工程也将相继开工,这不仅在近期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而且从长期来看,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空间。
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在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的回升和增长还面临不少不利因素。经济景气的回升和经济效益的好转还是初步的、恢复性的和有限度的,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制约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增长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经济能否在下半年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实现持续增长就取决于这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比和较量的结果。具体来说,不利因素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1.供给方面从企业效益、经济结构及供需状况三方面加以分析。
从企业效益改善来看,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明显,效益改善更多的是依赖一些外在因素,真正依靠转换机制、加强管理等内在因素求得效益提高的成分还比较小。前 5个月,由于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石油开采业新增利润占全部工业新增利润的49.1%;由于银行连续降息、核销呆坏账、实施债转股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企业减少利息支出占新增利润的16.2%。石油、电子通讯、电力3 个行业实现利润占全部工业利润的54.5%;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占全部利润的70%以上。由此可见,外部因素稍有变化,企业效益就可能出现逆转。当前尽管在国有企业脱困方面工作力度很大,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只完成目标的一半而已。要实现国有企业整体、持久盈利任重道远。正因为企业发展的制度、机制和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发展创新机制没有形成,大多数企业在需求约束环境中开拓市场、扩大投资的能力明显不足,从而导致经济自发的增长能力仍然较弱。
从经济结构看,经济结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支持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当前工业制造业内部结构、三大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所有制结构等都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进一步调整的难度还很大。地区封锁、行业分割、结构趋同、高成本扩张导致了企业的严重困难,也大大降低了银行资产的质量。目前加工产品过剩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企业产品降低到成本以下销售的现象屡屡发生,结构自行升级的机制没有形成,有长期带动力的主导产业也没有形成。在这一情况下,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尚需时日。而且理论上关于国有企业能否退出竞争性领域的争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
从供需状况看,供大于求的总量格局仍未改变。国家内贸局商业信息中心预测,今年下半年市场上609 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将达485种,所占比重为79.64%,而上半年这一比重为78.36%, 下半年增加了1.28个百分点。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出现了回升的迹象,但主要是由于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受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上涨的拉动;其二是受农副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影响;其三是受服务收费调整的影响;其四是受限制“五小”企业生产、限制某些成品进口的影响。因此,这些价格指数的变化不能说明国内供求总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目前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仍然是负增长状态,加工工业领域供大于求的状况仍非常明显,一些家电产品的价格战仍在继续,表明经济总量仍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在这一基础上,经济持续回升的空间不大。
2.需求方面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方面加以分析。
就消费需求而言,城镇居民的预期还未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首先,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12.3%,大大超过了1999年的6.4%(实际增长了9.9%)的幅度。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 一些短期性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一是“假日消费”的推动:由于今年春节在二月初,居民的购物高潮从一月末就已经开始,今年前两个月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增幅达2.8个百分点;“五一”期间, 全国更是掀起了“旅游热”、“购物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这种临时性因素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在物价上表现得很明显:二月份物价突涨0.7%, 一改连续22个月的负增长局面,但三四两月又连续下滑,五六两月受“五一”假期及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的影响,价格又开始上涨,从而推动上半年物价上涨了0.1个百分点。 这充分说明居民的预期还未根本改变。二是各大厂家和商家的打折等促销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的消费。其次,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家电、移动电话、 汽车的价格下降已成定局,人们持币待购心理加强。近日硝烟弥漫的汽车降价大战、纯平彩电降价大战更加强化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这无疑对居民的即期消费不利。再次,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8%, 不仅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也比去年同期的增幅低2.5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市场的启而不动极大地制约了消费的进一步增长。统计数据表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1990年除外)。而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主导地位,并呈上升的趋势:所占比重已从1978年的78.6%上升到1998年的80.2%,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但从90年代以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不断下降,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已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1998年的47.1%,几乎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下降, 已从1978年的31.93%下降到1998年的4.64%。 理应是启动市场主力的九亿农民却消费不足,人数上的优势从来没有使他们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者。这种局面如不能加以扭转,不仅会极大地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从投资需求看,当前投资的增长更多的是依赖国家特别国债的支撑,持久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社会投资不够活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目前投资需求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受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自我积累能力弱、融资渠道不畅及市场前景不乐观等因素的影响,微观主体自主投资的积极性依旧不高。其次,尽管也有一些资金比较充裕的上市公司投资欲望较强,但由于整个经济处于回升的初期,市场依然缺乏新的热点等原因,这些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也处于观望状态。再次,国债投资的数量终究有限,增发国债的空间逐步缩小。国家今年发行1000亿元国债,加上银行配套贷款和自筹资金,总共可有3000亿的投资需求,但这也仅占全年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0%,如何促进另外90%投资的增长是个关键问题。民间投资仍然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增幅不大,后劲不足。这种状况令人担忧。更重要和更危险的是,仅靠发行国债促进经济增长,有可能形成经济增长对国债的依赖性。在我国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国债投资不仅不能取代社会投资,而且还有可能挤压社会投资。
从出口需求来看,国际经济形势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下半年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是国内因素。国内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今年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两个百分点,使综合退税率达到15%,经过几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已无退税的空间,且作用高峰已经过去;二是部分原料性商品的价格开始上涨,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三是国内商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原有的出口产品将面临与周边国家的同构性商品的竞争。目前我国出口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多数仍是传统的的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机电产品出口虽有较快增长,但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和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产品有相似之处,它们出口的增加必然挤压我国的出口空间,从而构成同构性竞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也有一部分企业的竞争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依靠国家或外部因素开展业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使我国的出口局面比较被动。其次是国际因素。国际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背后,依然是每个国家都极力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尽力抢占别国市场,贸易保护主义以各种新的形式纷纷出现。一些国家也以种种名义对我国出口商品提起反倾销诉讼。统计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案已达40多起,被列入反倾销商品的范围和对我国提出反倾销的国别都在增加。中韩大蒜贸易战是最新的例子。以今年4月份为例,出口商品价格下降3%,出口数量增加45.6%,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反倾销。二是美国及工业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很有可能放慢。美国一家著名的民间研究机构7月18日发表的研究报告称, 美国经济的列车明年将大幅度减速,到年中,GDP的增长率将减至2%,大大低于今年的增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认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慢。 7月20日,他在国会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就美国经济所做的半年度报告中说,美国经济在经过持续的高速增长后,现在的增长率开始逐渐减缓。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发表的《2000年—2001年经济发展趋势》显示,工业国家经济在今年上半年短暂快速增长之后,普遍开始减退,除日本外,明年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率都将低于今年。报告认为,世界油价居高不下,加大了通胀的压力;各国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是西方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和利率差缩小,将使现有美元、欧元和日元之间的汇率变数加大,并改变目前国际资本主要由西欧流向美、日的格局。因此,未来一年半的工业国家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报告给出的预测数据是,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目前的4.5%降至2.2%,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目前的3.2%降至2.7%,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从目前的3.3%降至2.8%。三是不排除亚洲经济危机复发的可能性。近来,亚洲一些国家金融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货币汇率明显下降,其中以泰国和菲律宾最为突出, 泰铢对美元汇率跌至40.02∶1, 为10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菲律宾比索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近30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货币汇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这一态势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亚洲经济危机可能复发的忧虑。尽管也有人持否定态度,但是这足以反映亚洲经济根基并不牢靠。我们的分析表明,不排除亚洲经济危机复发的可能。
三、对策与建议
在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1.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经济转机的成果,还要适当加大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增发国债,松动银根,直至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通道。
2.要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改变目前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国家投资的局面。应当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取消过去制定的已经不合适宜的各种限制性的歧视政策,整顿规范税费征收的行为和秩序,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产业政策和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民间投资的投资方向,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进步。
3.增加收入,改善分配状况,推进配套改革,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增加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的收入,努力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增加居民即期消费。继利息税之后,可以考虑出台遗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同时加强税收征缴工作,增加财政收入,通过收入再分配改善分配状况,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改善人们的心理预期,再采取诸如消费信贷、清理各种乱收费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扩大消费需求,改善社会供求状况,促进经济增长。
标签: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因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