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对策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农村的党建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组织保证。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呢?本文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难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启动运行,更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但也给农村的党建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位置难摆正。邓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的经济改革也正在朝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迈进。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认为抓经济工作是务实的,收效快,受益多,易见成绩,个人得到的益处也大。反之却认为抓党建是务虚的“软任务”,见效慢,远水不解近渴,且做人的工作,容易得罪人,落得被人戳脊梁骨,既麻烦又受气,经济又无收益。产生了“撂担子”的想法,如某乡镇12个支部就有5个支部书记不想干,影响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开展。
2、村级支部班子问题难解决。据有关部门统计,广西农村46.5%党支部处于一般状态,6%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特别是一些老边山穷地区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长期来没有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些支部的班子问题长期没能解决,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3、支部活动难开展。据对某地区四个县的57个农村党支部调查,能正常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的仅24个,占42.1%;很少或断断续续开展活动的13个,占22.8%;没有开展活动的20个,占35.1%,某县有一个村支部已有两年多时间不召开过党员大会,也没上过一次党课。当前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搞市场经济后,外出经商务工的党员不少、人员分散,难以集中开展活动,确是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
4、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难管理。据我们对玉林市21962名农村党员调查,就有6000多外出打工经商,占30%左右,由于外出党员所分布的地点分散,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流动性又大,党支部难于开展教育管理和监督。
5、入党对象难培养。目前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入党的认识是模糊的,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的时候,只要搞好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发家致富就行了,产生“种好责任田,不管党员不党员”的想法,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特别是青年人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农村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正常。据湖北省对六个地区12个乡镇320个村支部调查,五年没发展党员的有28个支部,占8.7%,六至十年没发展党员的有11个支部,占3.4%,十一年以上没发展党员的有24个支部,占7.5%。广西1992年农村发展党员10415人,平均1.4个行政村才发展一个党员。可见农村的党员发展工作是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的。
二、农村党建工作难的原因
农村党建工作出现困难,原因很多,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跟不上。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经济建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党的中心任务。有的基层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就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的时候,一切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必,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党的建设工作是次要的了,不必要那么下功夫去抓了,特别是农村一些基层支部,忙于搞经济,放松了党建工作。有的同志错误认为物质是基础,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其他工作包括党建工作就会自然而然跟上去,只要经济工作搞得出色,其他什么都好办,因而放松农村党建工作,使有的农村基层组织软弱焕散,不能很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更不能带领农民勤劳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班子成员和党员素质差。现在农村党支部的支委和农民党员普遍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素质较差。据乐业县对134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调查中,46岁以上的有82名,占60%,全县1923名党员中,46岁以上的有1013名,占53%。全广西现有农村党员784106人,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的有577266人,占60.86%,初中文化程度的172144人,占21.95%,高中文化程度的94716人,仅占12.08%。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目前农村支部成员及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是偏低的。由于素质差,使得支部工作、支部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发挥不出来。
3、工作方法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越来越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技术,对支部活动要求多种多样。然而目前大多数农村党组织的工作方法还是老一套,活动形式简单划一,开会念报纸,念文件,发现问题批一顿了事,很少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很少指导党员群众发展生产,组织党员群众搞好种养,发家致富。所以支部活动缺乏吸引力,开展活动难,即使有活动也是流于形式。
4、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农村不少基层组织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的虽然根据党章规定和上级的指示订了几条,可是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很难落实,出现不少问题。如某地区对39个村支部1262名党员调查,其中半年至两年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226人,基本不起作用的有101人,违法乱纪的19人。对于这些违反党章规定的党员也不教育不处理,听之任之,严重影响了支部的工作和威信。
5、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之所以发生困难,入党对象之所以难培养,重要的原因就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一些年轻人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看重物质利益,政治热情下降,认为责任田到户,只有自己管自己。致使一部分群众缺乏要求入党的内在动力,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减少了;有不少积极分子外出务工经商,由于流动性大,事务繁忙,长年在外,党支部又没有采取措施加强对他们培养,使一些积极分子也同组织疏远了;有的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也重视不够,没有把它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没有发展计划,有的虽有计划,但仅停留在纸面上,培养跟不上,发展不落实,造成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入党对象难培养的局面。
三、治“难”对策。
根据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软弱涣散的状态,已经成为全党的一个迫切任务。”的论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7页)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状态和党建工作的难点,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难”。
1、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全党的根本任务。在农村,带领和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共同富裕,引导农民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党的建设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个中心任务,但是不能说党的建设就可以放松了或不要了。我们说,经济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否则经济建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如果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搞不好,村支部不能很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谁来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农村经济又怎样搞得上去?所以我们不能只埋头于经济工作,忽视党建工作,不能只想干经济工作,不想做党建工作。邓小平同志说:“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8页)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其次,要增强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党的建设,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工作的观念,加强抓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抓好党建工作来促进经济建设,要加强党建队伍的自身建设,造就一支过硬的党建队伍。
2、抓好班子,选好“领头雁”。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3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最后,我看我们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要使党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就必须搞好党基层组织建设。而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忠于马克思主义、勇于改革、密切联系群众、结构合理、团结统一、廉洁高效、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把那些年轻有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党性强、能为群众办实事、又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党员先进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好“领头雁”支部书记。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很重要,选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农村党建工作,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选择有理想、政治上强、廉洁奉公、认真负责,有献身精神,懂经济会管理,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使农村党支部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搞好农村党建工作。
3、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根据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难点和党员的思想状况,必须对党员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可举办各种学习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的单一方法,富教于乐。利用农闲时间对党员进行培训,并开展多种活动,如我为党旗增辉、勤劳致富模范、党员联系户等,提高领导和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既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又可提高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班子成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针对农村一些基层党组织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组织纪律松散的状况,制订相应的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落实。当时特别要强调建立以下几种制度:(1)外出党员登记制度。对外出党员由乡镇党委登记造册管理,具体由组织干事办理,坚持把好外出关;做到去向明。(2)外出党员联络制度。要求每个外出党员都要做到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按时交纳党费,向家乡提供经济信息,完成支部分配的任务。(3)外出党员管理制度。对外出时间不长,又没有固定经营项目的党员,要按时回来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对长期在外,又没固定地点的流动党员,每季度向支部书信汇报一次思想情况;对集体外出的党员(如基建队,到深圳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打工等)。有三人以上的要成立党小组或党支部,定期过组织生活,并转临时组织关系,接受当地的党组织管理,参加当地的党组织生。(4)外出党员奖惩制度。外出党员如能为当地人发做出突出贡献,做好人做事,取得显著成绩的,要对其进行表扬奖励;如能为家乡提供经济信息,引进资金、项目的,要给予奖励,反之,如果有违法乱纪的,无故半年以上不向组织汇报思想、不交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的,要严肃处理。
5、积极培养、扩大队伍。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首先党支部要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制订发展计划,认真落实。其次,要采取各种形式,帮助群众提高觉悟,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上进心,不断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再次,拟定培养对象,指定专人负责对其培养,对有入党愿望的和已经申请入党的同志要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党章和党的有关知识,吸收他们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对他们加强教育和考察,对外出打二经商的青年,要多关心他们,表现好的,要对他们进行跟踪培养,加强联系,让他们定期回来参加一些支部的活动,多为家乡作贡献。第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积极做好“推优”工作,不断把优秀团员、青年输送到党内来,扩大党员的队伍,改善党员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