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特点及其实质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主义论文,实质论文,当代论文,政治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06)05—0393—04
经济全球化既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生产力和社会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实现政治民主、捍卫人权、市场经济的旗号,在全世界推行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过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剖析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特点和实质,是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接受政治文化和制度规范并使自己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如果说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社会文化背景,那么政治文化社会化就是建立这一背景的制作过程。毋庸讳言,全球化的直接表现即自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其主导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向全球范围的渗透和扩张,这一渗透和扩张过程即是其主导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它对全球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的演变起到加速传播、交流、冲突、融合作用,其目的使社会成员对其强权行为产生一种整合感或者说认同感。
发轫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政治体制构建和政治策略取向,它代表了当时社会进步的理性主义传统,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实践的主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自我和个人,特别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以及如何保证这种自由选择权的实现,是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矛盾激烈的产物,在同凯恩斯主义的争论和反思政府对“市场失灵”纠错的效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后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政治文化。它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尤其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对实现个人权利的极端重要性。
从学术思想来说,自由主义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亚当·斯密所开启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了研究领域。在分析方法上将经济学理论引申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期使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即“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理论和策略穷尽社会历史现象和问题。从实践政策上看,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新殖民统治的思想武器。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在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撑下,高擎着“华盛顿共识”文本,以提供贷款为诱饵,迫使发展中国家拆除贸易壁垒,按照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使发展中国家主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带有全球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培养的基本特征,它同一般政治社会化是以国内居统治地位的政党,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体向国内广大的“公民”、“大众”等进行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的灌输与教化不同。随着各种形式的跨国互动在全球层面运作方式和内涵上的深入,非国家行为体正在政治社会化的操控中扮演着日益引人注目的角色,政治社会化主对象体则是完全拥有主权的发展中国家。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社会化是出于强权的需要,意欲借助“曾世价值”的粉饰,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世界上其他国家。
二、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特点
1.“文化暴力”的知识——权力话语控制
加尔顿提出,“文化暴力”是西方在后现代时期代替对第三世界经济和政治直接控制的新的统治形式。文化是一系列的象征领域,它包括宗教、艺术、经验科学和形式科学(逻辑学、数学)等,这些都是为直接暴力和结构性暴力进行辩护、使之合理化的方面。[1]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利用自己在“国际商业和信息网络”中的优势地位,谋求“影响和引导”世界未来方向,就成为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重要特点。
法国传播学家马特拉对西方尤其是美国传媒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全球化的大肆渲染统统称之为“全球化意识形态”[2],即主张一种后冷战时代的市场经济万能论——市场自由化、世界性扩张、经济全球化、人的自由等,这一西方主流话语背后所掩盖的实质是文化权力不平等。
目前,互联网上的英语内容约占90%,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了传播于世界各地约90%的新闻。这些大众传媒以爆炸的方式倾销其文化产品,通过文化传媒把自身的价值观、政治意识和政治认知编码在整个文化机器中,强制性地灌输给第三世界。“文化暴力”的知识——权力话语控制是媒体网络借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领先优势,建立在强制基础上的一种符号强暴,其目的旨在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其特点则是把与特定历史经验相联系的特殊需要概括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而全面推广。当“媒介暴力”成为人与社会的唯一中介时,人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格式化”了。
2.“消费文化”随着资本的扩张而不断影响和解构民族的价值基础
“消费文化”是指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以生活方式的选择开始主导大多数国家经济活动的趋势,这种生活方式深受传媒广告所宣扬的审美情趣、品味建构的影响,诱惑消费、追逐消费、炫耀消费并使消费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甚至使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内容。消费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是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实践层面也以消费作为主要目标的趋向,导致了消费社会的诞生。20世纪是消费时代,正如丹尼尔·贝尔指出的:“更为广泛的变化是消费社会的出现,它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俭朴、自我约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3]
“消费文化”以金钱神话的意识权力话语方式控制大众的自由思想,使“钱”和“消费”成为精神匮乏时代的“金钱乌托邦”。当消费意识形态通过传媒而上升为大众的显意识。人们一旦误认为钱是生命的唯一意义所在时,社会的混乱和价值的颠倒就不可避免。事实上,消费主义文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使整个现代文化向享乐主义文化偏航。更严重的是,消费者从表面来看是跟着西方产品潮流走,实际上是受着垄断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制约。这种消费主义的一元性排斥其他所有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使消费主体不知不觉被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从而失去本民族的传统理念和生活方式。
3.文化产业成为跨越制度和文明界限的社会化载体
文化产业是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它借助高科技,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介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与宗教,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政治价值与政治心理,培植维护其现行政治秩序的顺从意识。“它通过一再忠实地重复迷惑视线的现象,不断地把现实的现象美化为理想,而轻巧灵活地克服重大的错误信息与公开的真实情况之间的矛盾。”[4] 这些商品化了的文化产品被有计划的用来张扬现存社会的标准和规范,在意识形态上使资本主义社会合法化,从而也再生产了现存的政治秩序。由于文化既直接转化为一种产业又参与其他产业之中,具有穿越制度框架和文化界限的“无国界”的技术和能力。
全球化语境下的政治社会化一个典型特征是越出了国界,在一个“无中心”、“无国界”和“无时空”限制的范围内进行。美国学者丹·希勒指出,无所不在的网络与现存的资本主义相结合,不但拓宽了市场的有效范围,而且一些大跨国公司既是网络化生产者的雇佣者和广告客户,并且正逐渐成为教育者。它们不仅引导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控制着一个由社会再生产所涉及的各种制度组成的大的网络[5]。国际上一些具有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的组织也成为美国输出政治文化的秘密武器。乔姆斯基指出,“美国正在通过国际商业协定出口其自由市场价值观。”克林顿政府放弃了对联合国的传统依赖,而转向由世界贸易组织来执行其“出口美国价值观”的使命。按美国媒体的说法,世界贸易组织正是带来“美国对于解除限制和自由市场热情”的最有效的工具,它同时借助文化产业这个载体使得这些“美国价值”观念得到了极大的体现。[6]
三、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实质
概言之,人的社会化过程总是在某种文化环境中完成的。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所推动的政治社会化,开辟了一条跨国界的社会化途径。他们以经济利益为诱饵,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和政治文化,改造、同化、置换具有差异性、民族个性的政治文化的价值支撑,实现控制其他民族政治命运的根本指归。与传统帝国主义直接干涉他国内政、直接占领他国领土不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扩张和金融垄断的同时,通过政治社会化将其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推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挑战主权国家的传统统治方式。他们以“主权过时”、“反对恐怖”为名,通过创建新的政治文化氛围来谋求世界霸权。
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自由主义将它原本地域性的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转化为不受一切地域限制的普世主义价值观,将民族本土文化强制性地纳入了一个以西方文化为评判标准的价值系统。
首先,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力图使文化同一化。有学者认为全球文化将趋向于单一,这是因为国际市场正在按照单一的标准完成统一的形式,那么文化也会“通过市场使世界同质化,从而消除民族国家和民族文化……西方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基本上是以整个市场的普遍的一元文化特征为基础的”。[7] 而另有学者则认为,“从许多方面来看,多样性是全球化的一个基本方面。”[8] 这些争论都在陈述一个事实,我们正在感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到来,感受着它在向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四处蔓延,逐步渗透。这是一个已经启动并且不断加速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个用经济规则包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过程。但正是在这种经济“自由”流通与交流的发展过程中,非但不能消除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别,反而唤醒了各种文化争取自我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奋斗意识。如果说,经济全球化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上演形形色色角色的舞台,成为人类文化进步的“背景”,国家无论强弱,民族不管大小,纷纷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表达自己的意愿,争取自己本应具有的生存发展权利。在这个由网络技术连接起来的三维空间里,各种冲突和矛盾依然存在,而个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在多元张力造就的跨国网络中穿行。个体化、不在场性和公开对话促进了多样化和创造性,使之在维系现存社会结构的同时,又使人能够进行超越政治机构的各种政治尝试。[9] 当代政治文化社会化不但不能使文化同一化,正相反,不同文化主体利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展示自己文化特色和文化生命力的现实则表明,今天全球化的核心特征则是和而不同、共生共存、求同存异的政治文化。
第二,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自诩是实现自由民主的“崇高使命”。以西方为主导的政治社会化是将经济上的强大实力同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向世界各地强行推行“民主和自由市场”。在实施社会化的过程中,它虚拟了一个“全球社会”,将国家与非政府组织所推行的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拟化为社会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所型铸的政治主体不是“公民”而是文化的“消费者”;政治社会化途径不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体”的有机谐合,而是倾销文化产品的“购物商场”。全球化以特定的形式促成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并使其以否定的形式表现为各种全球问题的出现。而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和各种全球问题的出现客观上又反过来向当代人类的全球性社会提出了一种共生共存的价值规范,这就是要求当代全球性社会中的人们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以便解决当代的各种全球问题,使人类能够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美国,在整个世界,新自由主义都是真正参与型民主的直接的首要的敌人。”[10]
第三,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极力鼓吹国家权力消亡论。毫无疑问,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和影响是深刻的。它伴随着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在利益的驱使下,试图抹平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消解民族文化的认同,建立资本全球自由流动的新秩序。但在现实中,国家仍然是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即便是联合国、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也都是建立在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基础之上,协助民族国家更好治理世界秩序的辅助机构。“即使国家的自治和作用由于超国家的趋势而减弱,也没有出现一种足够的东西来代替它,并成为答复全球变化的关键单位。”[11] 面对全球化的加速,与其说国家主权发生了变化,倒不如说是应对全球化,各民族国家更多地体现了通过不断改革调整来壮大自身的发展图景。政治实践是检验政治理想、政治信仰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社会化的冲击波只是停留在表层面,由特定民族历经悠久岁月而“钙化”成的价值观念已经积淀成为一个民族政治文化的认知结构,其政治行为更具目的性、方向性和稳定性。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并没有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同。政治文化社会化过程伴随着各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传播、冲突、融合,一体化和多样化的统一成为人类政治文化进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收稿日期:2005—12—14
基金项目:天津市2005年度社科规划研究重点基金资助项目(TJ05—ZX003 )。
标签:政治论文; 自由主义论文; 政治社会化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消费文化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经济自由主义论文; 西方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全球化论文; 政治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