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方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4)05-0001-06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迄今为止中外辞书中不曾出现的概念,现在被笔者置于拙 文的文首,提到学术界和理论界面前。笔者愿意就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相关的问题,与 学术界、理论界的朋友们交换意见。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定义
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特别是他们关于俄国、中国 等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实现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均提 出和形成了关于东方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实现发展的学说。
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在有关著作中论述了地处东方的俄国如何走向社 会主义的问题。当时俄国的民粹主义者提出,俄国现成的“农村公社”——原始社会遗 留下来的组织,是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条件,所以俄国可以走一条非西方化的道路 ,即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和以资本主义为出发点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它将 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些文献中回答了民粹主义 者提出的问题,就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文献主要是:1881年 2—3月《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 82年9月12日《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9年12月——1890年2月《俄国沙皇政府的对 外政策》,1894年1月《<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尽管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上述 文献的思想及意义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已经高度 地关注俄国问题和东方社会,思考和阐述了俄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所以,不可 否认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 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系统地 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在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举行之前,列宁为大会准备了 一系列文件,在大会上,列宁作了几个报告,如《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 报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等等。从上述文件和报告的内容看,列宁 的东方社会发展学说已经产生。1922年底1923年初,即列宁逝世前夕,在《论我国革命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就东方国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 点。这些新观点的提出,意味着他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已经成熟。列宁的东方社会 发展学说,包括下述内容: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 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 而曲折等等。列宁东方社会发展学说的精髓,是列宁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 观点。列宁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1918年,斯大林在《十月 革命和民族问题》一文中说,十月革命在世界上第一次打破了东方被压迫民族数百年来 的沉睡,并把他们卷入到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波斯、中国、印度人民效法俄 国的苏维埃,成立相应组织的事实,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1]同年,斯大林在《不 要忘记东方》一文中说,帝国主义者一向把东方看成为他们幸福的基础,因为东方各国 有他们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共产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打破东方被压迫民族 数百年来的沉睡,用革命的精神来感染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唤起他们去反对帝国主 义。这充分地说明,斯大林已经关注到东方,重视东方各被压迫民族人民革命斗争的作 用。1926年11月,斯大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有关会议上作了题为《论中国革命的前 途》的报告。报告中说,就中国革命的性质而言,它既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是把锋 芒指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革命;中国的大民族资产阶级极端软弱,所以中国革命的倡 导者和领导者,中国农民的领袖,应当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担当;中国旁边有苏 联存在着和发展着,苏联的革命经验和它的帮助不能不对中国革命起促进作用。就中国 未来政权的性质而言,类似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的那种政权,即无产阶级和农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这将是中国走向非资本主义发展,或者更确切些说,走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 渡性政权。[2]斯大林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内容 。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这样提出问题的依 据是:(1)毛泽东把东方各国视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整体力量。1939年12月,毛泽东在《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中说,苏联人民和斯大林把中国人民当作兄弟看待,没 有一个国家废除了它在中国的特权,只有苏联是废除了的;在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一切帝国主义都反对我们,只有苏联援助了我们;抗日战争以来,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 家真正援助了我们,只有苏联用空军和物质援助了我们。[3]这说明,毛泽东把中国和 苏联看成为同一个政治体系的力量。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的报告中提出,东方各国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应当团结起来,以东方十万万以上 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为奋斗的目标,我们自己的命运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掌握。[4]这说 明,他明确地把东方视为了一个整体性革命力量。(2)毛泽东正确地阐述和运用了列宁 、斯大林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譬如,毛泽东在有关文章中指出,列宁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 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中国共产党要实 践这一列宁主义的理论和路线。[5]上述列宁的理论,是列宁关于东方社会发展学说的 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对此作了正确的阐述和运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援引 了斯大林关于十月革命在西方和东方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建立了一条反对帝国主义的 革命战线的论断,并且说,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但早已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了这种世界革命的伟大同盟军 。[6]这是他对斯大林东方社会发展学说的正确阐述和运用。由此看,毛泽东的确具有 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他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形成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笔者的这个观 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求证:(1)邓小平十分重视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 ,包括苏联领导人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研讨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譬如,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领导人,同他探讨了处理 共产党与共产党之间关系的历史经验,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进行政治 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2)邓小平认真地研讨了列宁理论和列宁领导建设社会 主义的历史经验。譬如,1985年8月,邓小平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苏联建设社会 主义的经验教训时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了。1989年邓小平又在有关讲话中说: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 命道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邓小平理论在一定意义上等 于东方社会理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国家,其国情同东方其他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对于东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邓小平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的时期确实提出 和形成了东方社会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东方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深刻的 概念。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不仅是一个新的学术概念,而且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新学 科,如同人们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一 样。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新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研究对象是俄、中等东方经济 文化落后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发展的规律。
上文简要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东方社会发 展的学说,意在证明他们在不同的时期确实提出和形成了这一学说。如果深入地研究他 们的思想和学说,则可以发现他们已经揭示出东方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规律:
(一)东方各国的革命和建设走不同于西方的路,或者说“走自己的路”。马克思、恩 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以及相关著作中提出,如果俄国立刻发生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这场革命成为西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号,西方的社会主义 革命能够随之取得胜利并且西方无产阶级能够反过来帮助俄国革命,则俄国可以走不同 于西方的道路而到达社会主义,即可以避免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过程而在“农村公社” 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他们关于俄国走不同于西方道路的设想虽然是以一定的条件为 基础的,但是他们毕竟有过俄国走不同于西方道路的设想。这是对东方国家走不同于西 方道路规律的最初的认识。[8]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鉴于当时西方国家没有发生夺 取政权的革命而俄国发生革命并取得了胜利的事实,1919年4月在《第三国际及其在历 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提出了地处东方的俄国比西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并且详尽 地分析了俄国容易发生革命的六点原因。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党的十大《关 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中说,俄国小农生产者占人口的大多数,实行社会 主义必须通过一些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9]1923年,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提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丝毫不排 斥个别发展阶段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反而是以这种特殊性为前提的。俄国的发展就体 现出这种特殊性,即它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搞社会主义条件比较差,但是无产阶级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内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先夺取了政权,然后利用手中的政权发展生产 力,创造实现社会主义条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胜利。[10]上述列宁的思想,体现了对 东方国家走不同于西方道路规律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进一步阐述 了这个问题。1982年9月,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1]邓 小平的这一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东方国家走不同于西方道路规律的认识得 到了新的深化。
(二)东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 在国家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虽然不是专门针对东方国家而言的 ,但它是针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而言的,所以对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到目前为 止仅仅对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直接指导的意义。十月革命后,列宁对苏俄发展社 会生产力的必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1918年春,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已经基本得以巩固,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提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任务 基本完成以后,必然要把一个“根本的任务”提到首位,这个根本的任务就是提高劳动 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俄国有丰富的资源,如矿石、燃料、森林、水力等等,用最 新技术来开采这些天然资源,就能造成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基础。[12]1921年春,俄国进 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有关文件中提出:苏维埃共和国实行新经济政策,首要任务 是恢复生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运输业。[13]同年10月,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 表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苏维埃国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自由贸易和商业,目的就 在于完成提高生产力和恢复大工业的任务。[14]上述列宁的思想,体现了对东方无产阶 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规律的自觉的、深刻的认识。1934年1月,斯大林在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有关报告中说,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基础 上才能建成。这个观点加深了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规律的认识。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复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于它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92年春他在南 方谈话过程中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 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15]上述邓小平 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
(三)东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努力建设先进文化。十月革命 胜利以后,建设先进文化的任务提到俄共(布)和无产阶级国家政权面前。列宁1920年10 月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说: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 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它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 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经 典阐释。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面前有三大问题:一是官僚主义,二是 文盲,三是贪污受贿。文盲者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管理。由此列宁提出:我们需要大大 提高文化水平。应当不断宣传这样一种思想:用读和写的本领来提高文化水平,应当使 农民有可能用读写的本领来改造自己的经营和改善国家管理的状况。[16]反对官僚主义 和贪污受贿行为,本来可以利用苏维埃法律来进行。可是,当时广大工农群众甚至相当 多的共产党员因为文化水平低,不懂得利用苏维埃法律去进行斗争,而且正是因为负责 干部的文化水平低和政治素质低才不断产生官僚主义和贪污受贿行为。由此列宁提出, 必须用提高文化水平的办法来进行这个方面的斗争,拖拉作风和贪污受贿行为是任何军 事胜利和政治改造都无法治好的毛病,只有用提高文化的办法才能治好。[17]从上述列 宁的论断及思想中,可以领悟到东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的客观 规律性。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提出著名的“双百方针”,以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发 展。1983年4月,邓小平在有关谈话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要使广大人 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8]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 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 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 神产品,要坚决抵制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19]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论断及思想, 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先进文化规律的理解。
(四)东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逐步地、不断地推进民主制度 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 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这一思想只是在东方的若干国家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实现。十月革命胜利不久,列宁就在有关文章中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民主制 的特点:选举人是被剥削劳动群众,排除了资产阶级;废除了选举上一切官僚主义的手 续和限制,群众自己决定选举的程序和日期,并且有罢免当选人的完全自由;建立了苏 维埃组织,全体劳动群众能够在这个组织中学习管理,并且开始管理。[20]可是,在以 后的实践中,全体劳动群众参加管理的设想没有得到实现。1919年3月,列宁在党的八 大关于党纲的报告中说,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达到使劳动群众参加管理的地步,因为这 里有一个文化水平的问题。由于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低,苏维埃变成为无产阶级先进阶 层即党代表劳动群众实行管理的机关。列宁逝世前夕,反复地强调在俄国开展文化革命 ,并说展开这个革命无论从群众的文化水平基础还是从社会物质基础上看,都是非常困 难的。[21]他的思想是,只能视社会文化建设的进度逐步地推进民主制度的建设。邓小 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表达了同样的思想。1980年8月,他在《党和国家领 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说,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 责制,经过试点,逐步推广。还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也要考虑有 准备、有步骤地加以改革。[22]同年12月,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23]他的这些论断,体现 了他关于逐步地推进民主制度建设的思想。列宁和邓小平的上述思想给人们以启示,逐 步地、不断地推进民主制度建设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之一。
(五)东方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和俄共(布 )同内部的官僚主义展开了斗争。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 人就是官僚主义者,我们必须清除这种敌人,必须借助觉悟的工人和农民的力量来收拾 这种敌人。[24]列宁逝世前夕高度重视加强党中央领导机构的建设。他提出,必须增加 党中央委员,尤其要从工人党员中选举党中央委员,认为这样做一是可以加强党中央的 稳定性,巩固团结,反对分裂;二是可以改善党的工作机关,反对官僚主义;三是可以 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列宁提出,必须从工作上和组织上把党的中央监察 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结合起来。他还提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委员应该出席中央委员会 的会议,而且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出席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党中央政 治局在举行会议以前,应该将会议有关的文件送交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各委员 阅读,使其了解情况。[25]上述列宁和俄共(布)的实践,初步地探索了东方执政的共产 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毛泽东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他在有关会议 上的讲话中强调,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但是经不 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26]邓小平反复地提出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他在1983年整党的过程中指出:要通过 整党的活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1989年政治风波后,他提出, 要建立一个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的党中央领导班子,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特别是要加 大反腐败的力度,要明白地做几件改革开放的事。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再次强调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注意培养人,选拔德 才兼备的人进领导班子。[27]上述事实说明,执政的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是东方无 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一个规律。
(六)东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个思想正确地反映了世 界历史演进的事实。从这个事实出发,东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必 须善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时期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需要苏俄的自然资源,苏俄则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两者在经济上分不开了 。[28]只要资本主义国家还照样存在,苏俄就必须同它们做生意。[29]邓小平在中国改 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 的世界大战短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应趁机把国内的经济建设搞上去。1989年政治风波 后,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所谓经济制裁。邓小平说,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 始终放在第一位。西方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国家的主权,中国 人民永远不会接受,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30]邓小平的思想和实践,树立了东方社会 主义国家善于同西方国家处理关系的典范。可以看出,善于同西方国家处理关系,是东 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规律之一。
三、创立“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意义
提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推动此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意义极为重大:
(一)它有利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遗产。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的思想和理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 论基础,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科学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多少 年以来,虽经理论界、学术界不断地研究,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已经发掘出来,为人们 所掌握,成为人们社会实践的指南。但还是有一些理论观点尚待人们去发掘,尚待人们 去认识和掌握。这些尚待发掘的理论观点,就是所谓理论遗产。由于人们进行理论研究 的能力受时代背景的限制,又由于人们理论研究的视角是否得当、方法是否正确、功力 是否深厚决定人们是否最大限度地占有理论研究成果,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在某 一个时候完完全全地、百分之百地被人们的认识所穷尽,它会留有一些尚待人们继续研 究的问题。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产生,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 理论遗产会不断地被发掘出来。提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体现了理论界在新的时代 背景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产生了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在此 前提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然有利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遗产。
(二)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支持。我党提出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的是中国的特色。提出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必然揭 示出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特殊规律。由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国家,所以中国 特色与东方特殊规律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发现东方发 展中的特殊规律,实际上是在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上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 所以说,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理论上的支持。况且,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续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不断地获取思想理论力量。研究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有利于达到这个目的。
(三)它有利于繁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 究和发展,确认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同自然科学的成果同样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 同自然科学的人才同样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需要提出新的概念,创立新 的学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然而,新的概念、新的学科和新的研究领域,是在研究工 作过程中产生的,是广大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就是广大的 研究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创造。它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 新概念和新学科,意味着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只有提倡和肯定这样的创造,才有利于中 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标签:斯大林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东方主义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俄国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邓小平论文; 列宁论文; 时政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恩格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