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做为基础的民生工程,在混凝土的浇筑中,应采取科学的流程化策略,并强化后期的养护管理,结合与现场施工要求条件相契合的浇筑工艺,浸润材料使得混凝土能够分层浇筑,一次性完成浇筑任务,避免出现补充浇筑出现的温度不均等问题,虽然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已经成为基础要求,是施工中必要的环节,但仍旧在不同的浇筑空间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出现浇筑不良等问题,后期的养护重视程度不够,冷缝依然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应结合工程中常见的浇筑习惯,找出影响浇筑的诱因,使得混凝土浇筑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浇筑;后期养护
引言: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混凝土的浇筑直接性的关联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浇筑的工艺也逐渐得到优化,使得水利工程的推进更加有序,而不当的浇筑手段,也容易制约工程项目的安全,应注重混凝土浇筑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呈现出的混凝土浇筑特点,保障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实现当地的水利需求,维系长时间的运营。
1.现阶段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呈现的特点
1.1施工环境严格
施工的环境随着空间区域的移动,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混凝土的浇筑应随着空间的腾转,具体的了解环境的干扰能量,因此浇筑的要求也逐渐变得严格,需要具体的了解浇筑的环境特点,避免受到环境的干扰出现浇筑阻碍,水利工程中,大面积或者小面积的浇筑,都应对浇筑的各项指标给予严格的把控,总体上对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求较多,随着工程质量的要求增加,混凝土的浇筑也不可随意敷衍,在监管模式下,施工的环境将会逐渐系统化、标准化。
1.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的关联施工的质量结果,部分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不仅在人工上,缺乏合理的协调能力,同时在浇筑问题上,也多参考成本忽视后续的维护跟进,施工中技术的导入与现场条件契合度不高,浇筑中技术不到位,浇筑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使得浇筑后维护中难以规避问题,对整体的施工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干扰。
1.3施工技术和建设标准严格
水利工程中要求电力水利都得到有序的控制,此时就凸显了混凝土较为重要的容量等问题,在浇筑的过程中,施工建设的标准会更加严格,浇筑中容易产生裂缝等情况,不仅在浇筑中应结合实际的情况考量问题,浇筑的前提下,也应具体的了解工程的最终施行目标,结合剩余的浇筑时间,合理的安排任务的推进。
2.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
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尽量使用水化热较低混凝土配合比。因为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和配合比,决定了混凝土热学、力学性能,它从减少混凝土绝热温升、提高抗裂能力两方面防止裂缝的产生。应该选用放热量低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掺入外加剂(主要指减水剂)、掺和料(主要为粉煤灰)以减少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以及选用材质好、级配佳的粗细骨料,减小混凝土的线胀系数,掺入膨胀剂、减缩剂。减少收缩量等。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获得小的混凝土强度离差系数,提高强度保证率,必须控制、测定砂的含水率,在水和砂子的配料中,适当减水、增砂,达到控制搅拌用水的配比量。水工混凝土每立方米水的配比量只有150kg左右,其计量允许偏差只有1.5kg,加强对砂子含水率变化的监视,及时调整配比。而实际的含水率需要通过定时直接测量的办法测定。因此,在配料计量时要进行砂水补偿。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杜绝混凝土浇筑时现场加水,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避免浇筑过程中交接面间歇时间过长产生薄弱部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大坝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常采用薄层、短间歇、均匀上升的方法浇筑混凝土,避免突击浇筑一块混凝土,然后长期停歇,避免相邻坝块之间过大的高差及侧面的长期暴露。此外,在混凝土初凝后应进行二次抹面,清除不平整表面的积水,也是施工中应采取的必要措施,可以防止早期的干缩裂缝产生。在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出,一坍落度时,混凝土技术人员要及时与工地现场技术人员联系,根据结构类型、构件截面大小、配筋的疏密、输送方式和施工振捣方法等因素来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当构件截面较小或钢筋较密,坍落度可选大些,如果是特殊的浇注部位如斜坡等时坍落度可选小些。
3.混凝土搅拌与浇注要求
混凝土搅拌、浇筑工艺直接影响建筑业技术的整体水平。目前,在一些中小工程,包括小型水利程中,混凝土广泛采用单机生产方式。同时施工队伍水平不齐,致使混凝土生产处于低质量、无监测、无数据的状态,由此造成的工程质量低下、耐久性不高、建筑工程低于设计寿命,致使工程过早损坏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因此,要保证上程的优质、高效,生产高质量、高性能和高技术的混凝土,必须全面推广集中搅拌的预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在搅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的数据,砂石计量要准确,操作人员不能随意加减用水量,技术人员应按照工程人员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影响,决定于混凝土本身储备的热能,由于混凝土温度与外界气温有差别,在混凝土与周围环境之间就会产生热交换,新拌混凝上热量变化情况,除了水泥的水化增加混凝土热量外,其余部属于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当环境温度很低时,这种热交换会很快地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对新拌制混凝土而言,温度降低的快慢决定了水化程度的大小,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个小时是危险性最大的时刻,混凝土的耐久性可能被一两次冻融循环产生严重损坏。通过观察发现,只要使新拌混凝土还温一定时间,让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就可以减小冻害。
4.混凝土养护要求
良好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浇注后的混凝土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水泥的水化作用好坏和快慢与混凝土的环境温度、湿度及养护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冬季,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出现脱水现象,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混凝土表面因干缩而产生裂缝或形成毛细网透气渗水,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降低,从而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的脱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中水分过快地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所以浇注后的混凝土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冬季水利工程施工,养护措施尤为重要。当日平均气温降到5℃和5℃以下时,或者最低气温降到0℃和0℃以下时,混凝土工程必须采用特殊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冬期发生事故往往不宜察觉,新浇混凝土在养护初期遭受冻害,当气温回复以后,即使正常养护到一定龄期,也不能达到其设计要求。混凝土早期冻害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水结冰所致,因此冬期混凝土无论是在搅拌过程中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要做好一定的技术措施,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
5.结束语
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和防范措施还有很多,因此我们挖掘混凝土作用的潜力很大,混凝土技术应用有待于开拓,混凝土质量有待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昕.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1):25-26.
[2]赵敏.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1437-1437.
[3]陈炫地.浅析混凝土水工建筑物的维护管理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558-558.
[4]江小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9).
论文作者:1孟呈龙,2徐红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化论文; 水利论文; 冻害论文; 环境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