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重庆 40003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70例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06月—2017年06月),依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指导及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毒药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进行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5.29%,显著高于单独进行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1.7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同伴教育;艾滋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296-01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多数患者治疗期间因心理障碍、吸毒、社会及生活压力、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服药依从性较低,最终导致治疗失败[1]。此次研究我院对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中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展开探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70例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06月—2017年06月),患者经免疫印迹实验,均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中HIV/AIDS诊断标准,患者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患有严重合并症及精神障碍的患者,依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男患者63例,女患者22例,年龄18~64(35.39±6.56)岁;观察组男患者65例,女患者20例,年龄20~65(36.07±6.72)岁。
1.2 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指导及心理护理:定期(0.5、1、2、3、6、9、12各月)对艾滋病患者患者进行门诊随访,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交流,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普及艾滋病毒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减轻患者的恐惧、绝望等心理,告知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指导患者正确、规范用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治病信心[2]。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同伴教育: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用药指导的同时筛选固定的同伴教育者对患者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咨询服务,通过网络方式(短信、微信、聊天群等)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提醒和监督,向患者讲解服药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强患者治病信心,鼓励患者坚持接受抗病毒治疗,陪同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帮助患者购买医疗保险减轻治疗负担,持续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记录,每3个月进行1次汇总及讨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统计软件包,定数资料使用百分比描述(卡方检验),定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
进行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5.29%,显著高于单独进行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1.76%(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针对艾滋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同伴教育,为患者提高练习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提醒及监督,并不断给予患者良性暗示,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规范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帮助患者重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效果,重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等.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 15(8):587-590.
[2]杨正波.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42-144.
[3]董艳琼.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4):4782-4784.
论文作者:蒋平,唐德谊(通讯作者),蒋云琴,凌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患者论文; 抗病毒论文; 心理论文; 同伴论文; 艾滋论文; 病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