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农地流转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_土地流转论文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流转中的农户意愿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波市论文,农地论文,浙江省论文,实证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10)01-0085-05

近年来,宁波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地流转大规模发生。到2008年6月底,全市农地流转面积达7.86万公顷,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47.8%。为从农户角度分析影响宁波农地流转的因素,笔者选择宁波慈溪市坎墩街道进行了调查。坎墩街道现有土地1886.2公顷。自2002年以来,该街道部分村开始土地流转。目前,全街道流转土地1082.1公顷,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57.36%,高出宁波大市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一、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选择了坎墩街道两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在每个行政村中随机抽查了5%左右的农户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

(一)农户特征分析

1.样本农户性别及家庭主业情况。在问卷调查的样本户中,男性占80.5%,女性占19.5%。样本户的家庭经营主业情况: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家庭占样本总数的44.3%,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占23.6%、第三产业为主的占23.6%。

2.家庭人口状况。调查显示:家庭人口数在5-6人的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意愿较强,家庭人口在1-2人的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意愿较弱。人口数为1-2人的农户,他们多为老人,几乎不具备职业转移的能力,所以他们不愿意流转承包地。而家庭人口数为5-6人的农户,家中多有老中青三代,有人外出工作,有稳定的生活保障,承包土地的耕种不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他们比较愿意流转自己的承包地。

3.在村集体承包耕地的面积。根据调查,坎墩街道承包土地的户均面积为0.14公顷,其面积范围大都在0-0.3公顷之间波动。农户土地面积越大,由于具有规模效应,可以减少交易费用,比较容易实现流转。[1]

4.家中外出打工人数。调查显示:坎墩街道农户外出打工人数很少,174户农户中只有9户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主要是当地发达的二、三产业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相比外出打工,农民们在本地就业,一来经济收入高,二来可以照顾家中的老人小孩,农忙时节还可以分担承包地中的农活。

5.家中拥有土地块数。家中耕地块数表示土地细碎化程度。据调查,坎墩街道的户均土地块数为2.58块。调查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细碎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农户对土地进行长效投入,也严重阻碍了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2]

6.非农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调查显示:非农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超过60%的农户约占了总调查农户的65%,表明当地多数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调查发现,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地部分工厂效益下降,影响了非农收入,农户对土地收益的关注程度较以往有所提高。

(二)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

1.农民的厚土情结。自古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守着土地就有了生活的保障,[3]至今这种意识依然牢固,坎墩街道的农户们亦然。据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一是“您对承包地使用权的流转意向如何”,样本户对不同意愿的选择比例是:(1)不转入也不转出(8.6%);(2)希望转入(31.6%);(3)希望部分转出(21.3%);(4)希望全部转出(25.3%);(5)没想过(9.8%)。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户选择“希望转入”。二是“如果您迁居城镇,您认为政府应如何处理您的承包地”。他们的选择比例是:(1)保留承包权,由自己耕种或转让他人耕种(83.3%);(2)由集体收回(2.9%);(3)无所谓(5.7%);(4)保留3-5年,等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安定后再收回(8%)。由此看出,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虽然农业已经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他们希望保留农地使用权,即使自己进城,也希望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

2.农户想转让土地而没有转让的原因。调查显示:坎墩街道实际发生农地流转的农户数远远少于希望流转农地的农户数量。希望转入却没有转入农地的主要原因有:(1)与别的农户谈判太麻烦(占20.7%);(2)不知道有谁愿意转出土地(占10.3%);(3)没有人愿意转出土地(占1.6%);(4)等待集体统一调整(占63%)。想转出土地而没有转出土地的原因则主要有:(1)与别的农户谈判太麻烦(占22.6%);(2)不知道有谁愿意要(占7%);(3)等待集体统一调整(占66.7%);而在所有调查的农户中没有人选择“没有人愿意要”这个选项,说明土地在农户们心中的分量很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越发凸显。

选择“等待集体统一调整”选项的农户均在6成以上,说明有转移土地预期而最终没有转移,其原因主要是信息不灵,造成他们消极等待集体统一调配。

3.农户不想放弃土地使用权的原因。对于“您为什么不想放弃农地使用权”问题,农户对不同原因的选择及比例是:(1)非农就业不稳定,怕失业后没退路(36.6%);(2)怕粮食供应一旦紧张,有钱买不到粮食(7.1%);(3)种地有利可图(7.1%);(4)怕土地私有化,现在放弃使用权后会永远失去土地(21.8%);(5)集体土地不要白不要(3.4%);(6)土地会愈来愈值钱,放弃土地损失太大(23.1%)。可以看出,农民们之所以不愿放弃农地经营权,既有利益和安全的原因,也有害怕土地产权变化而长期失去土地的考虑。

(三)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认知

农民对相关政策认识程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您认为在今后30年中土地承包关系还会不会调整”。农户的选择及比例:(1)会调整(70.1%);(2)不会调整(20.2%);(3)不知道(9.7%)。二是“您认为您是否有权转出承包地使用权”。农户的选择及比例:(1)有,且不需经任何人同意(40.1%);(2)有,但需经村委会批准(41.3%);(3)没有(18.6%)。由此可见,农民对上述两个政策的认识是模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地的正常流转。

(四)农户对农地流转方式的选择

当地农户对于不同的土地流转机制的认可度大不相同。对于转包、出租的形式认可度较高,分别达到了86.8%和73.6%。对于正兴起的入股形式,也就是将自己的承包地联合入股,享有法定收益权这种形式,农户们的认可度也达到了60%。对于抵押或抵偿这种流转方式,农户们的认可度只有2.3%,说明这种流转方式容易产生纠纷,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问卷调查的分析,本文拟选择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一)变量选取

根据问卷调查中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拟选择的模型变量列于表1中。将yon作为被解释变量,取值为0和1,分别代表农户无土地流转行为和有土地流转行为。基于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考虑了性别(gend)、受教育年限(edu)、承包的耕地面积(area)、家庭人口(pop)、外出打工人数(outer)、土地细碎化程度(即土地分割块数,scraps)、非农收入的比重(rate)等变量。[4]

(二)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判断

在构建模型前,需要对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上的把握,评估模型估计中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如果解释变量之间的干扰越大,模型估计的准确度会越低。即将作为被解释变量的yon为0、1变量,没有参与其中。由表2可以看出,解释变量彼此之间存在微弱的线性相关性。

(三)二元选择模型估计

由于需要解释的土地流转行为只有两种结果:是与否,本文采用二元选择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从Probit、Logit和extreme value等三种模型中进行选择,最终选用Logit模型。该方法把分类的被解释变量通过Logit转换成分类变量的概率比,从而成为连续的有区间限制的变量。[5]笔者把农户是否选择土地流转看成土地流转和被调查农户个体特征之间的函数,为了方便表达,以X代表各解释变量,即:

其中p为土地流转发生的概率,X为影响土地流转发生的可能性的解释变量,b为各解释变量的边际影响。

表3为Logit模型的最终估计结果。因为各数列中有数据缺失的问题,所以参与模型估计的数据为158组。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坎墩街道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显著(显著性水平10%)因素有:家中人口数、在村集体承包耕地的面积,比较显著(显著性水平20%)的因素有:家中外出打工人数。不是很显著的因素有:性别、家中拥有土地块数、非农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

利用表3估计的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当我们选择截断概率为0.5(或50%)时,意味着如果模型拟合的概率超过0.5(亦即P(Dep=1)>C),则认为土地流转发生(Dep=1),如果小于0.5(亦即P(Dep=1)<=C),即认为土地流转没有发生(Dep=0)。Eviews据此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之间进行比较,由表4可以看出,在159组(农户)数据中,有137户有土地流转行为,准确率达到100%,对全部数据拟合的准确率达到86.79%。

(四)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表3中模型估计的结果显示:

(1)性别(gend)及受教育年限(edu)对土地流转有微弱的阻碍力。在模型估计过程中发现,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两因素的系数符号为负。由于影响力较小,两者没有包括在模型的最终解释变量中。可以这样理解两者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性别而言,笔者注意到接受调查的农户多数是男性户主,一般而言,他是家庭决策的核心人物。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受教育的年限平均较高,对土地流转的担心较多。

(2)外出打工(outer)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微弱。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变量对土地流转影响微弱,其原因是由于当地发达的二、三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只有个别农户家中有人外出打工。

(3)非农收入比重(rate)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最终模型中剔除了非农收入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说明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地流转程度高,非农收入比例是一个原因,但并非重要的理由。

(4)农户地块数(scraps)和耕地面积(area)促进土地流转。这两个因素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易于理解。问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户均耕地面积略多于0.13公顷,而户均地块数近3块,土地流转有利于规模经营。

(5)家庭人口数(pop)越多,越有利于土地流转。该结果受农户访谈结果的支持。农户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可能充裕,从事二、三产业的可能性便大,倾向于转出土地;或者由于家庭劳动力富裕,倾向于转入土地,进行规模经营。

三、结论与建议

问卷调查表明:宁波农民对土地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绝大多数农民不愿因收入的提高和收入来源结构的变化而完全放弃农地经营权。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的农民在这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据此,笔者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土地流转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上给予农民信心。要做好指导、协调、监管等服务工作,尤其要建立流转纠纷处理机制,维护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按流转程序实施操作,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好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政策咨询,档案管理等服务工作,按照市场原则确定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标准。

三是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主体。培育农业规模经营大户,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尊重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意愿。在土地流转中尊重农民意愿是行政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通过宣传引导,帮助农民理解现有政策,逐步减弱农民的“恋地”心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检查监督,减少土地流转的履约费用,维护农户权益。

五是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扶持农民就业和创业,让他们获得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减少流转中出现的回流问题,促进土地使用权稳定地流转。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的社会保障由依靠土地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户流转土地使用权的后顾之忧。

收稿日期:2009-07-27

标签:;  ;  ;  ;  ;  

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农地流转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_土地流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