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小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及对策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台湾中小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及对策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和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主要特点论文,直接投资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岛内由于工资、地价不断上涨,加之新台币的持续升值,企业生产成本骤然提高,致使许多中小企业处境维艰,其产品的竞争力大为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奔赴海外进行直接投资,以寻求生存和发展。由于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在零部件采购、技术转移、还是在市场营销等众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因而值得我们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与此同时,为了便于更好地利用台资,加强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分析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形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

台湾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现已跻身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其对外直接投资已具相当规模,并且各类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约为70%左右)。由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具有生产灵活、规模较小以及技术新颖等特点,因而它们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就呈现出许多与西方大型跨国公司所不同的特色。因此,在研究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模式以及资金流向等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跨国公司的理论,而只能从台湾中小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考察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1.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台湾中小企业大多并不具有“多国性”,主要从事跨越两国或两地的投资和生产。

一般来讲,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有两个:(1)参与国际分工以取得比较利益;(2)转移生产地点以调整产品的成本结构。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以前者居多,而台湾中小企业则以第二个为主。因为各类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因而也决定了它们在企业内部进行国际分工的要求相当有限,在面临生产成本日益提高的压力下,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成为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

由于许多台湾中小企业资金、技术、管理等战略性资源缺乏,因此,它们大多不具备西方大型跨国公司所特有的全球性战略眼光,缺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调配的能力,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调整与组合以形成紧密相连的生产体系。台湾中小企业所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只是在东道国与台湾岛之间,利用岛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取长补短的“两地双厂生产”。

2.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往往不是渐近的,而是跳跃式的。

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大多遵循渐进的模式,即先进行产品外销,在外销取得一定成绩后再设立行销据点,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设立生产据点,这种循序渐近的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逐步积累跨国经营的经验,以避免高度的投资风险。但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却大多采取了跳跃式的投资模式,经常跨越外销和行销等前置步骤,而直接进入生产据点的设置阶段。在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取上,台湾中小企业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跳跃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类中小企业自身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在面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压力下,赴海外直接投资是其采取的一种市场战略,而并不是从组织跨国生产和经营的高度来选择投资地点和形式。

3.从资金的流向来看,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祖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对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则较少。

如前所述,台湾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实力不仅落后于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甚至也无法与台湾内部的大型企业相抗衡,再加上它们普遍采取了风险较大的跳跃式的投资模式,因此,它们在投资地点的选取上往往选择那些语言文化相通、地域相近或相连、能够迅速接纳其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因为,一方面可以部分减少市场研究与调查的成本,而另一方面更可以利用海外华侨商会网络来开拓市场,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其对外直接投资也就主要集中在祖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对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则较少。

二、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策略——当地化

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台湾中小企业由于经济规模较小,因而其跨国经营与在企业内调配生产、资源的能力较差,母公司一般无法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对其子公司的有效扶植,它既无法给予子公司原料采购上的便利与优惠,也不大可能为之寻找新的国际市场,因而子公司对其母公司的依赖程度都相对较低,这就使得许多台湾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后选择了所谓“当地化”的发展战略——即就地采购、就地生产、就地行销、并与当地经济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地化”战略之一——当地采购。

当地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采购包括直接购买与部分外包。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经验来看,对于那些刚刚在海外落脚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言,一方面,由于寻找合适的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商需要相当的时间,并且新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往往难以把握,如果冒然地将其纳入生产体系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大型跨国公司由于其技术先进,规模巨大,可以保证其垄断利润的实现,因而它们往往宁可不惜成本地进行跨国采购,通常是直接从母国或母公司采购。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的这种经营模式就势必造成它们与当地经济的联系薄弱,较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对而言,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当地化程度就表现得相当高,其根本原因在于:首先,台湾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所谓的“利基”产品(niche product),其产量小且式样多变,并不一定有统一的品牌要求,因此,采用新的零部件所造成的风险较小,适合于进行当地采购。其次,台湾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而不在于品牌,大多以外销为主,市场压力大,因而无法承担跨国采购所带来的额外负担,因此,它们也乐于在当地进行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采购。

“当地化”战略之二——技术调整及转移。

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为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往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技术调整,这些技术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1)降低生产中所需要的技术工人的投入,以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充裕的非技术工人,克服技术工人不足的矛盾;(2)降低生产中所需要的技术精密度;(3)提高产品中的劳动含量。但这三种方式都不是从逐步解决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落后的角度出发,因而常遭到发展中东道国的抱怨和批评。

对于台湾中小企业而言,其技术转移的方式虽大体与西方跨国公司的相同,但它们拥有的技术不及跨国公司先进,因而比较适合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外,它们还往往积极参与当地的技术开发与工人培训,并选派当地工人到台湾学习,以充分利用岛内生产体系的技术优势,达到向当地转移技术的目的。

“当地化”战略之三——就地行销。

对市场的占有与控制是西方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资产,往往被喻为其投资成败的“生命线”。因而,西方跨国公司尤其是母公司在从其全球战略出发考虑跨国投资经营时,一般将这根生命线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容子公司有较大的自主性。

对于台湾中小企业而言,情况则截然不同。台湾中小企业的特色之一是生产与行销的决策紧密相连,其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往往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主身上,企业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当企业赴海外直接投资时,行销权往往也随企业主外移。因此,台湾中小企业海外子公司的行销权远远大于西方跨国公司的子公司。

为避免子公司与母公司竞争某些,甚至是某一个相同的出口市场,台湾中小企业的海外子公司十分注重对当地市场的开拓。台湾中小企业就地行销战略的成功得益于这样几点原因:(1)它们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在充分考虑市场取得的难易后而作出的决定。而且,由于投资地与台湾具有大抵相近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且语言文化相通,因此,其产品也易于为东道国接纳;(2)中小企业的技术往往比较符合当地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为取得市场、减轻行销压力,它们通常采取合资办厂的形式,借助于东道国原有企业的销售渠道,渗透进当地市场;(3)由于台湾中小企业海外子公司拥有较大的行销权,因而为了开拓市场,它们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包括延期付款、以原材料换产品等。

综上所述,台湾中小企业由于受其生产规模、技术、产品等特点的限制和影响,在参与国际直接投资时,它们往往表现出许多不同于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跳跃性以及“当地化”战略的实施,都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台湾的海外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祖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回祖国大陆投资办厂的台商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各类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加深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而且带动了两岸各自产业向高级化方向的发展。

随着台湾中小企业对祖国大陆投资的不断深入,其当地化趋势亦愈来愈显著。因此,为了更一步地加深两岸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扩大引进台资的规模,我们有必要考虑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特别是要考虑台湾中小企业通过直接投资从而推行“当地化”战略的要求,在合资办厂、产品行销等众多方面给以适当的优惠,为引进台资创造更为理想的条件。

标签:;  ;  ;  ;  

台湾中小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及对策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