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顽主”的人物形象贯穿于王朔早期的大部分作品中,是一群具有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反英雄”形象,也是一群“文化的边缘人”。王朔所塑造的这类人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往往以群体形象而非单个人出现,他们有着强烈的反叛传统价值观念的心态,他们内心一边放达享受着人生乐趣,一边又充满着焦灼苦闷。可以说“顽主”们是社会和时代潮汐涤荡出来的产儿,是王朔为当代文学提供的前所未有或少见的“新人”形象。
关键词:王朔;“反英雄”;反叛传统;放达享乐;彷徨苦闷
“反英雄”形象是黑色幽默小说的鲜明特征,这类形象一反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成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人公。他们没有信仰和追求,是被时代抛弃者、精神的受害者,也是道德的背叛者。王朔作为中国当代作家中黑色幽默作家代表,在他的小说中,“反英雄”就是一群具有后现代主义精神的“顽主”,也是一群“文化的边缘人”,《顽主》中的杨重、于观、马青;《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的张明;《浮出海面》中的石邑等等,他们没有正当职业,成天吃喝玩乐,可以说是一群“无业游民”,这类边缘人在王朔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笔者认为这类“反英雄”形象在王朔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英雄”群像
在传统的文学创作中,反叛者的角色往往都是一个人,一个人似乎更能凸显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反叛精神,而在王朔的小说中,这类反叛者却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反英雄”群像。例如《顽主》里的于观、杨重、马青三个人;《动物凶猛》中的“我”、高洋、高晋、许逊、汪若海、方方等。
“反英雄”群像的出现使得“反英雄”个体形象变得模糊,而呈现出群体性、大众性的特点,他们代表的是一类人群,一类在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中没有位置、没有生活信念、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他们介于思想解放和放荡不羁之间,他们抛开沉重的使命感、责任感,游戏人生、玩笑人生,将生活的悲喜看作是与自己无关的闹剧,这也使得王朔作品中的人物带有了类型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反英雄”群体出现在王朔的语言狂欢世界中,通过娴熟的运用北京土话,王朔和他笔下的人物调侃着一切正经、正统,很切合“边缘人”的身份和特征,恰当地表现了这些都市浪子门的玩世不恭、穷极无聊的特点,也是王朔表达自身观点的一种独特方式。
二、反叛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反英雄”形象就是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相违背,在他们看似与常人无异的身体里住着躁动不安分的灵魂,大的时代背景赋予了这群“顽主”怀疑的性格以及反叛的精神,他们对社会规范和秩序毫不在乎。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似乎更多的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这群顽主们,却否定、抛弃一切传统文化,呈现出了强烈的反叛传统价值观念的倾向。在“性观念”、“性行为”这些曾令人羞于启齿的话题上,他们毫不避讳,在谈论社会最为敏感的问题上,也自然流露出一种轻松而随便的态度,迸射出人性和人道的色彩。他们不屑于被禁锢,不甘于被条条框框束缚,甚至宁愿辞去公职,选择一种四处飘荡、放浪形骸,于天地间自得其乐的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小说《顽主》中,于观、杨重、马青三人成立了“三T”公司,其宗旨是“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这近乎荒诞的目标,即是他们对常规社会人生叛逆态度的具体表现。在“顽主”们的眼里,他们蔑视那些恪守社会规范、兢兢业业在社会道德框架里勤恳劳动的普通人,他们自认为是一群饮食男女而不愿背负社会道德和责任,他们亵渎神圣、嘲弄权威、蔑视礼教而醉心于金钱、享乐、性欲这些最底层最本能的欲望层面上,从而展示所谓的“人的本真”。他们无所顾忌,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与三教九流为伍,一些按常理看来本不光彩的行为,他们却十分热衷并且内心坦然无畏。他们就是一群“无赖”,就像林蓓说的“你要是无赖了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王朔将这个特定年代所产下的这群“顽主”作了有意识的正面展示,成功塑造出一个个“流氓”、“小混混”、“诈骗犯”,活脱脱将他们身上叛逆的“无赖”和“痞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纵情享乐与苦闷彷徨的情感体验
顽主们以违背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生活方式彰显与常规社会和常人的格格不入,特立独行。他们行踪飘忽不定,浪迹于天涯南北,通宵达旦寻求刺激,流连穿梭于各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中,他们“拼命吃拼命玩拼命乐”,他们要“活的自在点”,“随心所欲”点,他们只顾当下的快活,无所谓明天会发生什么。于观说:“我们可以忍受种种不便并安适自得,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完美无缺的玩意儿,哪儿都一样。我们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就是我们生活有不如意我们也不想怪别人,实际上也怪不着别人何况我们并没有觉得受了亏待愤世嫉俗无由而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不足以成事我们宁愿安静地等到地老天荒。”这段略显消沉的表达,从某种角度揭示了顽主们真实的生活及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一面是与世无争,一面是及时行乐。也许正因为他们是社会和生活的边缘人,才会有这种超然达观的淡泊心态,才使得他们能够以看客的闲暇身份和视角来检视社会人生。他们似乎“彻悟”了,看透了那些因一己私欲而使得人生从此堕入反复的纠缠和无边的痛苦之中。世上没有绝对的神圣和绝对的丑恶,因此不必太过计较,因此他们对那些禁锢着欲望、束缚着常人的道德规范、条条框框是那样的无所谓。卸下心灵的枷锁、从传统价值观念中解脱出来的顽主们,变得那样轻松和舒展,他们生活的舒心又快活。
尽管如此,顽主们依然有他们自己的苦闷与彷徨。他们虽然是社会文化的“边缘人”,但也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依然要为自身的生存寻求途径,而他们生存的方式又与常人不同,这就必然会衍生出种种烦恼和痛苦,这是他们无法回避和抗拒的。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使他们骚动不安、焦灼苦闷,却又无力改变只得生活在这无奈之中。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渺茫,让他们以看透一切的消极态度对待社会。顽主们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和矛盾对立,使其产生的非人意识更加加剧了他们的痛苦感,正如于观说的那样“既然不足以成事我们宁愿安静地等到地老天荒”。
王朔笔下塑造的顽主形象,在社会生活中是毋庸置疑的客观存在,他们深刻地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一部分人的微妙处境。王朔塑造的这一特殊群像,给读者呈上了一份视觉快餐,也给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葛红兵,朱立冬.王朔研究资料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2]王朔.王朔自选集[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张以婷(1995.07-),女,山东济宁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与审美文化。
论文作者:张以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王朔论文; 社会论文; 英雄论文; 形象论文; 传统论文; 这类论文; 群像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