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静脉直接穿刺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1](2021)在《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液净化患儿的临床资料,筛查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多因素分析的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以期为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提高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水平,降低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吉林省某三甲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资料、疾病治疗相关因素、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因素、血液净化治疗相关因素、实验室相关指标以及彩超诊断结果等。根据多普勒彩色超声结果,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8例患儿资料为DVT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16例患儿资料为非DVT组。统计分析:首先根据数据资料类型采用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回归系数、OR值及其95%CI,根据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应的公式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建立临床决策曲线分析为医务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结果:1.单因素分析:入院方式、小儿危重症评分升高、制动、躁动、导管留置时间延长、管路凝血、抗凝不达标、导管功能障碍、APTT可能会导致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升高(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路凝血、制动、躁动、导管功能障碍、抗凝不达标是预测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3.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影响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回归系数,根据对应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公式,构建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为:(?)4.风险预测模型评价:本研究中构建的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约登指数为0.426,敏感性67.6%,特异性75%。结论:1.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管路凝血、制动、躁动、导管功能障碍、抗凝不达标。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精准干预,以避免或降低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2.本研究中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力为中等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该模型可以及时评估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概率,为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曹胜,张继来[2](2020)在《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行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行股静脉置管)、试验组(行颈内静脉置管),每组各33例。比较2组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平均血流量更多,URR、Kt/V水平更高,每次换药用时更短,换药间隔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显着(P>0.05)。结论相比股静脉置管,在患者行血液净化过程中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效果更佳,可提高置管安全性,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确保血流量充足,延长换药间隔时间,值得推广。
姜变通[3](2020)在《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CRRT的不同补钙途径对钙离子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在临床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RCA-CRRT)过程中,对不同补钙途径的差异性进行探讨,比较在血滤导管静脉端补充钙剂与除血滤导管所在静脉之外的深静脉补充钙剂,二者外周iCa2+浓度、滤器后iCa2+浓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为实现个体化的钙剂补充增加证据。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交叉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RCA-CRRT的患者23名,这些患者将在股静脉处行血滤导管穿刺治疗。根据补钙途径的不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1名患者钙剂补充顺序为血滤导管静脉端-锁骨下中心静脉,B组11名患者补充顺序为锁骨下中心静脉-血滤导管静脉端。所有病例在更换钙剂补充途径前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比较血气分析结果。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是不同补钙途径时外周iCa2+浓度、滤器后iCa2+浓度间的差异;次要指标是干预期间导管功能障碍、低钙血症、穿刺点渗血、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MINITAB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⑴最终完成试验并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3名,A组11名,B组12名患者。⑵在锁骨下中心静脉补充钙剂,与在血滤导管静脉端相比,相同的补钙剂量,前者外周iCa2+浓度高于后者,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⑶在锁骨下中心静脉补充钙剂,与在血滤导管静脉端相比,相同的补钙剂量,前者滤器后iCa2+浓度略低于后者,但二者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RCA-CRRT)时,额外补充钙剂的途径不同,所检测到的外周血iCa2+浓度水平也有所差异,在血滤导管静脉端补充CaCl2,与在锁骨下中心静脉相比,后者外周iCa2+浓度水平可能较高。
成唯[4](2019)在《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导管血流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01月起至2018年12月底这6年内接受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患者的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列出与血液透析导管血流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353例患者中,患者户口所在地以衡阳地区为主,具体分布:衡南县109例(30.9%),衡阳市区71例(20.1%),耒阳市64例(18.1%),衡阳县58例(16.4%),衡东县27例(7.6%),常宁县4例(1.1%),衡山县4例(1.1%),祁东县4例(1.1%),其他区县12例(3.4%)。性别分布:男185例(52.4%)、女168例(47.6%),男女比例1.1:1。年龄范围15至82岁,平均年龄(55.64±12.69)岁;原发病前5位的分别是:慢性肾炎111例(31.4%)、糖尿病肾病72例(20.4%)、梗阻性肾病49例(13.9%)、高血压肾损害39例(11%)、药物/毒物中毒34例(9.6%)。2.353例患者,感染组55例(15.6%),对照组298例(84.4%),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率为15.6%(55/353)。外周血培养检测出55例病原菌:革兰阳性菌39例,占70.9%(39/55);革兰阴性菌15例,占27.3%(15/55);真菌1例,占1.8%(1/55)。感染组患者支付费别:农合41例(74.5%),医保14例(25.5%)。3.单因素卡方检验:性别、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铁、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导管留置部位等因素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30g/L、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导管留置时间≥30天、导管类型、费别为农合等是HD患者导管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在衡阳部分地区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率为15.6%,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70.9%)、革兰阴性菌(27.3%)。2.对于衡阳部分地区,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值<30g/L、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留置时间≥30天、导管类型、费别为农合等是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和节约医疗支出。
赵琳琳,刘禧,刘光萍[5](2018)在《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收集我院2017-02—2018-09的173例血液净化患者,其中包括急性中毒后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肿瘤晚期致肾功能衰竭及其他类原因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为95、18、37、23例),分别采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其中股静脉115例,颈内静脉20例,锁骨下静脉7例次,半永久性颈内静脉2例。结果绝大多数病例血流量满意;留置导管时间平均(23.5±6.1)d,穿刺处感染率3.8%,导管堵塞率3.8%,导管周围渗血例数占5.0%;导管留置过渡到动、静脉内瘘成熟者32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作为短时间血管通路用以血液净化,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并且留置导管是永久性血管通路使用前的理想方法。
逯园园,燕朋波,王国力,宋翔,全金梅[6](2016)在《血液净化中血管通路护理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确保血液净化操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在日常的血管通路操作中,却常出现通路堵塞、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笔者对近年来血液净化中血管通路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血管通路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卓燕,袁茜,谢攀,李绍华,明静,朱俊萍,孙岩[7](2016)在《尿毒症心衰患者非常规体位时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尿毒症心衰患者非常规体位时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西南医院肾科148例尿毒症心衰患者病例(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567岁,平均45.2岁),比较、分析其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成功率,穿刺时体位,穿刺时间,穿刺部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48例患者半卧位置管89.2%,端坐位置管10.8%,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5%,穿刺时间620 min,穿刺并发症1.4%。颈内静脉置管84.5%,股静脉置管15.5%。颈内静脉置管感染、血栓及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置管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可突破尿毒症心衰患者在置管时对穿刺体位的局限,提高其在非常规体位时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魏晓琼,陈学兰[8](2016)在《儿童血液净化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方式及效果评价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儿童血液净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其它的衍生技术[1]。在儿科疾病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血液净化的主要适应证,此外,血液净化的应用也扩展到肾脏以外的疾病,例如免疫性疾病、血管炎性疾病等。目前,血液净化已经成为部分儿科疾病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具有足够
高永霞,刘梅红,张劲松,乔莉[9](2015)在《股静脉双腔血液透析导管135例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股静脉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5例行血液净化治疗需留置股静脉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对其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右侧股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3例右侧股静脉穿刺失败后改左侧股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中出现并发症15例:穿刺部位渗血6例;导管感染6例;误穿入动脉2例,经及时按压止血未发生不良后果;导管堵塞1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失败,给予拔除导管,重新置入对侧股静脉双腔导管。结论留置导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置管后给予精细化的护理,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血液净化治疗质量。
郭静静[10](2015)在《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180例,均接受静脉置管治疗,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置管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皮下血肿、血流不畅、气胸、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显着低于对照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二、股静脉直接穿刺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静脉直接穿刺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 |
1.2.2 DVT的临床表现 |
1.2.3 诊断方法 |
1.2.4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2.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1.3 样本量估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指标 |
2.2.2 资料收集 |
2.2.3 质量控制 |
2.2.4 伦理原则 |
2.2.5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
3.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3.1.2 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
3.1.3 两组疾病治疗相关因素比较 |
3.1.4 血液净化儿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因素比较 |
3.1.5 血液净化治疗相关因素 |
3.2 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3.4 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评价 |
3.4.1 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 |
3.4.2 风险预测模型的交叉验证 |
3.4.3 风险预测模型的校准度 |
3.4.4 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决策曲线分析 |
3.4.5 风险预测模型的Nomogram图 |
第4章 讨论 |
4.1 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
4.1.1 管路凝血对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4.1.2 抗凝不达标对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4.1.3 导管功能障碍对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4.1.4 制动与躁动对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4.1.5 其他因素对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4.2 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4.3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
4.3.1 创新性 |
4.3.2 局限性 |
4.3.3 未来研究设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患儿一般资料收集表 |
附表2:小儿危重症评分表 |
附表3:患儿病历资料收集表 |
附表4: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置管登记表 |
附表5:血液净化床旁数据收集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置管效果对比 |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3)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CRRT的不同补钙途径对钙离子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CRRT概述 |
1.2 局部枸橼酸抗凝 |
1.2.1 RCA发展史 |
1.2.2 枸橼酸在CRRT过程中的代谢 |
1.2.3 RCA的安全性和局限性 |
1.3 钙与枸橼酸 |
1.3.1 钙与体外充分抗凝 |
1.3.2 体内钙平衡 |
1.3.3 CRRT与体内钙异常 |
1.4 RCA-CRRT中离子钙管理 |
1.4.1 钙剂补充方式 |
1.4.2 钙剂补充血管通路(CRRT血管通路) |
1.4.3 钙剂补充途径 |
1.4.4 离子钙的监测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退出及终止标准 |
2.2.4 样本量 |
2.3 试验分组 |
2.3.1 分组方法 |
2.3.2 分组实施 |
2.4 干预方法 |
2.4.1 CRRT参数 |
2.4.2 补钙程序 |
2.5 数据采集 |
2.5.1 人口学资料 |
2.5.2 CRRT相关参数 |
2.5.3 主要指标 |
2.5.4 次要指标 |
2.5.5 受试者干预时间表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质量控制 |
2.7.1 试验启动 |
2.7.2 试验过程中 |
2.7.3 资料录入及分析阶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入组结果 |
3.2 患者一般资料 |
3.3 患者行CRRT时各相关参数 |
3.4 不同途径对于外周iCa~(2+)浓度的影响 |
3.5 不同途径对于滤器后iCa~(2+)浓度的影响 |
3.6 不良反应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补钙途径对iCa2+浓度的影响 |
4.2 安全性评价 |
4.3 关于钙剂补充途径选择的思考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一: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伦理批件 |
附录三:知情同意书 |
(4)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内容 |
2.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
2.2.2 患者的临床特征 |
2.2.3 血液透析导管 |
2.2.4 导管品牌及类型 |
2.3 病例选择 |
2.3.1 我院留置导管的应用范围 |
2.3.2 CRBSI的诊断 |
2.3.3 我院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部位选择 |
2.4 时间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的基本情况 |
3.2 患者的性别构成情况 |
3.3 支付费别及户口所在地 |
3.4 年龄分布情况 |
3.5 患者的原发病情况 |
3.6 实验室数据 |
3.7 导管类型及留置部位的选择 |
3.8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基本情况 |
3.9 CRBSI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
3.10 CRBSI的单因素分析 |
3.1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主要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6)血液净化中血管通路护理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 |
1.1 深静脉置管 |
1.1.1 锁骨下静脉置管 |
1.1.3 股静脉置管 |
1.2 直接动静脉穿刺 |
2 动静脉内瘘通路的护理 |
3 置入临时血管通路并发症的护理 |
3.1 感染 |
3.2 血栓 |
(7)尿毒症心衰患者非常规体位时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穿刺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情况 |
2.2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8)儿童血液净化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方式及效果评价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通路的概念及理想血管通路的条件 |
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9)股静脉双腔血液透析导管135例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护理 |
4 小结 |
(10)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2] |
1.2.2 试验组[3]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比较 |
2.2 两组入选病例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股静脉直接穿刺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液净化患儿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张丹. 吉林大学, 2021(01)
- [2]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J]. 曹胜,张继来.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5)
- [3]无钙型局部枸橼酸抗凝用于CRRT的不同补钙途径对钙离子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D]. 姜变通. 兰州大学, 2020(01)
- [4]衡阳部分地区血透用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D]. 成唯.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A]. 赵琳琳,刘禧,刘光萍. 2018年贵州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习班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6]血液净化中血管通路护理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逯园园,燕朋波,王国力,宋翔,全金梅.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08)
- [7]尿毒症心衰患者非常规体位时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分析[J]. 卓燕,袁茜,谢攀,李绍华,明静,朱俊萍,孙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16)
- [8]儿童血液净化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方式及效果评价研究现状[J]. 魏晓琼,陈学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6(07)
- [9]股静脉双腔血液透析导管135例护理体会[J]. 高永霞,刘梅红,张劲松,乔莉. 中国临床研究, 2015(12)
- [10]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郭静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