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输注甘露醇使用输液加温器对外周静脉炎发生及PVC留置时间的影响及其护理研究论文_纪宝琼 郑春兰 张海燕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冬季输注甘露醇时使用输液加温器对外周静脉炎发生及PVC维护时间的影响及后续的护理。方法 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12月-2018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该80例患者在被选取时接受的治疗方法均为静脉输注125ml的20%甘露醇,且每8h进行一次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输液加温器干预。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利用输液加温器在冬季输注甘露醇可使外周静脉炎发生率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延长,减轻静脉损伤,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输液加温器;甘露醇;外周静脉炎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引起外周静脉炎的原因为静脉输注20%甘露醇,有文献报告显示,患者接受20%甘露醇的反复输注,有45.69%的概率在2d内发生静脉炎,100%的可能性在2d后发生静脉炎。护理人员为避免患者出现由静脉输注20%甘露醇而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已做出了如下努力:在进行静脉输注前先仔细观察,如液体有结晶,则须将将甘露醇加温溶解至无结晶;对患者先行生理盐水引针穿刺,成功后再输注甘露醇;在输注时使用带有过滤器的输液器;完成输注后,再使用10ml生理盐水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冲封管等。经临床多次试验并观察而知,护理人员虽已采取了多种方式使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整体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使患者痛苦减轻,我科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12月-2018年3月以输液加温器的方式对接受冬季输注甘露醇的部分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及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12月-2018年3月来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该80例患者在被选取时接受的治疗方法均为静脉输注20&125ML甘露醇,治疗间隔时间为8h。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8.1±3.7)岁;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9.1±3.2)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静脉输注甘露醇时间≤2d;每天持续补液时间<5h;接受治疗时无强刺激性药物同时进行静脉输注;静脉留置针中途无脱落;无菌操作技术规范[2]。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

输注前检查甘露醇无结晶,备用。进行输注前,先用生理盐水引针穿刺,具有弹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等特点的血管作为穿刺血管的选择对象,且不能经过反复多次穿刺。穿刺成功后再输注甘露醇,输注时间为15min;完成输注后,再对静脉血管用1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2.2研究组患者

研究组患者利用输液加温器进行静脉输注,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输液管下端在开始输液之前置入输液加温器的凹槽内,再将输液加温器以保暖手段握于手上,持续时间为整个输液过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了输液加温器干预后,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3讨论

由静脉输注甘露醇而引起外周静脉炎的原因可大致归为:一是20%甘露醇为高渗性液体,快速进入血管内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细胞损害,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坏死,形成静脉炎;二是20%甘露醇是一种饱和溶液,易结晶,微小的肉眼能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小结晶随血流进入毛细血管内,易形成栓塞造成静脉堵塞[3]。20%甘露醇因其具有消肿、高渗脱水等特性,是骨科的常用及必备药品之一,因此我们无法拒绝使用该药品。为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害,我们只能采取缩短药品对血管壁进行刺激的时间或尽可能减少结晶物质。20%甘露醇是具有遇冷易结晶特性的一种饱和溶液,当温度在20℃左右时,直径≥25μm 结晶微粒6个/ml,直径≥10μm 的结晶微粒58个/ml。即使在输注前先行将甘露醇进行加温,将结晶先行溶解,但甘露醇在低于15℃,特别是在低于0 ℃的环境中时,极易再次形成微小的结晶这些结晶随着输注过程的进行,通过血液进入血管内,静脉会因结晶栓塞而出现堵塞情况,局部供血能力减弱,又因结晶微粒的碰撞作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从而导致静脉炎。在输注时,由于人体体温高于外界的气温,输入的药液温度往往因外界气温较低而普遍较低,这样的药液进入血管内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使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致使甘露醇这种高渗性药液长时间刺激血管壁,最终导致外周静脉炎的产生。冬季气温较其他季节更低,因此亟需注意输注时的温度,使用输液加温器能自动恒温,将药液温度有5 ℃~10 ℃的提高,降低甘露醇因受冷而在血管内形成结晶的可能性,且手部握住输液加温器,有利于保持或提高手部温度,使血管得到扩张,从而加快血液流速,将药液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减少,最终达成降低外周静脉炎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冬季对患者行甘露醇静脉输注时,使用输液加温器可减少甘露醇对静脉的损伤,使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延长了PVC留置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使患者病痛得以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静,孟登科.艾盐热敷联合推熨预防甘露醇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8,4(13):124-125

[2]张喜平,张倩倩,苏艳.复方三七散外敷防治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1):103-105.

[3]王杰,王英皎.半量与全量甘露醇对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及无菌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5(1):50-51.

[4]丁丽丽.品管圈对降低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18(3):653-655.

[5]张颖,唐万珍.红外线照射联合复方七叶皂苷凝胶防治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激光杂志,2017,38(3):159-161.

论文作者:纪宝琼 郑春兰 张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冬季输注甘露醇使用输液加温器对外周静脉炎发生及PVC留置时间的影响及其护理研究论文_纪宝琼 郑春兰 张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