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翻转课堂引发的教学变革(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让微视频促进课堂中学生“学”的真实发生 笔者认为,无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到何种状况,课堂教学一定是小学生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我们的研究必须向40分钟要效率,而不是向24小时要成绩!任何一项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是赋予教育灵魂的改革,即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学习真的发生了,它才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明白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在学习意义方面下工夫,那么不大的投入,也会造就一群富有学习兴趣和探究力的学生们.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现实,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笔者认为,让微视频促进小学课堂中学生“学”的真实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实在话题. (一)微视频的设计模式 (1)微视频讲授模式 微视频讲授模式适用于知识点清晰、结构性强且适合于以讲授法来教学的内容.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教师基于微视频所展开的“迷你”课.既然是“迷你”,就不该要求其面面俱到,而应该集中火力,打歼灭战,围绕知识与技能的某一个重点、难点展开,着力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学得到位. 如让学生学习画圆,微视频设计讲解的时候应注意强调先用铅笔定点,握手的地方应该是圆规的顶端,因为握住顶端利于“定长”(半径长度不会轻易改变),并且应该从左下角(大致西南方向45度)开始转一圈,利于“定点”,容易一次性完成. 讲授模式视频设计的重点在于教师对课程知识点的巧妙处理与组合,并清晰、富有逻辑地表述.如教学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起始课“42÷2”时,视频演示分小棒的过程后,“怎样把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呢?”教师应该能清晰地结合分的过程进行描述:“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所以在十位上商2,二二得四,分了4捆;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所以在个位上商1,一二得二,分了2根,正好分完.” (2)微视频预备模式 微视频预备模式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等更需要师生交互、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视频承载的是对教学重难点知识学习的预备和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思考的引导,其目的是为课堂的交互、探究等学习活动服务. 例如,《角的度量》一课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难啃的“硬骨头”.这节课总结起来有三多:数学概念多(如“角的认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涵盖了本课所有的数学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而且没有旧知做铺垫),操作程序多(对于动作协调机能尚未完善的小学生来说,度量角是一次关乎手与脑的挑战).据笔者的实践与研究,所有的“多”的核心问题就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接受:“怎么会用这么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来量角呢?”因此,本课的微视频可以先从比较角的大小开始,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形成了第一个认知冲突,创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的比较大小的方案,接着提出第二个认知冲突问题:“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小呢?”……这样的微视频,消除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负荷的影响,激发了学生急于探究的兴趣与潜能,这比以往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教师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述,哪怕字字精练,句句准确,如果没有解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学习,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微视频预备模式的重点是“备学生”,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与串联,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高度兴趣与深度思考,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预备知识、心理准备或者思考体验. (3)微视频专题模式 微视频专题模式指的是针对儿童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设计的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视频.相对上面两类视频来说,它更关注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某一专题就是一节完整的课. 比如,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中的一道思维拓展题:课堂逆转引发的教学改革探析(下)_翻转课堂论文
课堂逆转引发的教学改革探析(下)_翻转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