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正确维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维度论文,当代中国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话语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辨证的理性思考,重点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既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方法,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需要我们从实践、传统、时代三重维度来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认识,我们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党心民心、增强信心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就失去了实践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群众实践创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并善于理论概括、总结和提升。二是学者要致力于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提出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发展中也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与问题,有许多风险与挑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感召力决定话语的影响力。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辨证的理性思考,重点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既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方法,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它的现代性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二是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当然,任何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方向、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三是要处理好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分不开的,民族性存在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之中。也就是说,民族性是形式,又不仅仅是形式。它不仅体现在形式中,也体现在内容中。而只有不仅体现在形式中,同时也体现在内容中的民族性,才真正有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内在衔接、相互贯通、辩证统一、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在回答时代课题中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哲学是时代的精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致力于回答时代课题,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国际视野。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一种开放的眼光,要有一种世界的格局,要有一个国际的视野,切不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二是要立足时代前沿。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立足时代前沿,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应对时代挑战。三是要强化问题意识。要拓展研究视野,强化问题意识,善于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自己讲起来有底气,别人听起来也服气的学术话语体系。四是突出中国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命题和主张,就是走自己的路,讲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创造。五是体现学术话语。必须明确这里讲的中国话语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具体体现和重要支撑,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理论创造。标签:哲学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