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的有效讲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卷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往往把改革的思路聚集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上,作为教学环节重要组成部分的试卷讲评,不但没有让它跟上新课改的步伐,而且一直影响着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促进地理试卷讲评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地理试卷讲评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评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不分主次,从头到尾平均用力。有的教师在讲评时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没有拓展和深化,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导致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还有的教师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直讲到底,没有学生参与,教师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这样处理试卷,既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谈不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地理试卷有效讲评的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含义:一是有效果,即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指教学活动投入的精力、时间与教学产出的关系;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毫无疑问,实现效果、效率、效益三者统一的有效讲评,是地理教学的永恒追求。因此,认识当前试卷讲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试卷讲评的对策,对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试卷有效讲评的对策
1.统计分析,倡导准备的充分性
教师在讲评前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详细统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毛病,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确定矫正内容。不但要从学生方面深入分析错误原因,还要从教师自己方面找得失,如知识点是否讲透,解题方法、技巧是否讲明等,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
2.评重释难,突出讲评的有效性
试卷讲评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上好试卷讲评课,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地理试卷讲评应有针对性地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理清思路。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审题时要学会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挖出隐含条件,对试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排除干扰因素,审准题目要求。在审题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的基本思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如图1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根据题意此时南极附近为极昼,那么北极附近为极夜,晨昏线b以北为黑夜,M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由于M点所在经线处于Q、P两点所在经线的中点,M与P点所在经线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所以P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5时。可见,仔细、认真地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严密、谨慎地思考是正确解题的重要条件,而细审慎思往往会帮助学生巧妙而有效地解题。
图1
(2)明确题型,一题多解。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和技巧,讲评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要结合题型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解答题方法。如解选择题时,可先运用排除法将表述不科学、不准确的错误项排除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采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等选出答案。如读图2,斜线部分是3月21日,中心为北极,表示武汉3月22日5时的应是哪一项。在让学生明确斜线部分与空白部分的两条分界线分别为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直接判定法,逐个计算出每一幅图形下武汉的时间(即北京时间)。也可以让同学们进行逆向思维,已知武汉为3月22日5时,它与180°经线相差60°,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相差75°,即可知道度数相差135°的两条日界线的图形符合题意。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探讨出新的解法:已知武汉为5时,可知180°为9时,也就可以知道今天(3月22日)在全球占9个时区,跨135个经度,由此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但不论运用哪一种方法,教师都要注重要求学生理解知识、领会方法、总结规律,以达到“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
图2
(3)拓展迁移,举一反三。很多试题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而失分。所以在评讲时不能只就题论题讲完了事,而要对那些考查功能强、能力要求高的试题实施“化妆”、“变脸”、“隐蔽设障”,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可以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还可以把原题的因果关系倒置。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合理的拓展,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并及时进行小结与反思。如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哪一项(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依题意,Q点为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地方时为5时30分,在12点之前,可以确定Q点是晨线与经线的交点,其昼长为13小时,昼长大于夜长,当地为夏半年,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教师分析完试题后,可以对原题进行改变,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多少(A.30°~40°;B.45°~55°;C.5°~15°;D.60°~70°)。还可进一步拓展,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是几月(A.12月;B.9月;C.6月;D.4月)。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注重循序渐进,突出高考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拓展能力。
图3
3.自主交流,强化讲评的参与性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地理试卷讲评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地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向“会学”地理知识转变。为此,在讲评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二是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更重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三是把练纳入课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这样,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兴趣等积极因素,切实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质量。
4.调查统计,效果显著为重
这样的讲评课,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善于对错题进行归类,讲一题,会几题;善于对错题进行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变定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效果如何呢?在讲评课进行一段时间后,笔者对讲评课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4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从统计结果来看,发卷后通过学生自己更正,可以使成绩提高近10分;通过传统的教师讲评后又可提高近10分;通过有效讲评后还可提高近10分。最后对极个别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都可以解决。由此可见,以互动探讨为主的有效讲评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试卷讲评是地理教学中的—个重要环节。上好试卷讲评课,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试卷讲评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讲授,又要注重方法的介绍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试卷讲评课进入新颖、务实、有效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