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丽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新建路学区健康路学校 034000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小学生有好动的特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手段,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过程,并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倡导学生动手实践
对于低学龄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有意注意力还处于发展中,课堂中的学习还是要有吸引力才行。而动手操作的学具和方法步骤更是吸引低学龄学生的主力军。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那么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一定很好,记忆也一定很是深刻。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先用讲台上的粉笔盒举例,使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长方形,老师不用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长方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例如:手边最现实的长方形课桌、课本等,找到画长方形的方法。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如果要建设一个长方形大游泳池,能用这样的方法画出来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动手探究。通过操作实验,终于又发现了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较大的长方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观同时参与。
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知识的内化。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对简单的加法或减法也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已经具备的数数的能力,运用数小棒、手的关节(或其它物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中年级进行分数教学时,就地取材,利用折纸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观察立体图形》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确定立体图形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都拿实物来让学生观察,并且教他们学会空间想象,在遇到其他题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加强记忆、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三、动手实践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希望自己用最简洁的话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希望学生深刻记忆并理解透彻,但希望只是希望,对于小学生这样的低学龄儿童,传授给他们文字形式的知识,可能对于大多儿童那只是文字知识认识他们,而他们却与文字知识无关。每当这时就需要采取另一种方法去教学,而在课堂中加入动手操作无疑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像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于几分之一的概念并不能准确的掌握。而在教学中组织活动: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要求步骤:
1.请同学们拿出刚才用过的正方形彩纸折一折。
2.然后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折的。
3.并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在学生折叠正方形纸或者在把正方形分成几等分的时候、在给等分份涂色的时候,让学生在折叠和等分的时候把几分之一的概念理解透彻。这样一来,学生不难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并能够准确地掌握新知识,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而加强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动手,学生学得更有趣;通过动手,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作者:郭雪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长方形论文; 知识论文; 几分论文; 小学生论文; 正方形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