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举与党政领导干部职位竞争的评价艺术_党政领导干部论文

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的测评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选论文,党政领导干部论文,艺术论文,竞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的实施,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要素、内容、方法及实施程序方面有了依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和测评工作也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公选和竞争上岗毕竟还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掌握科学的测评艺术,能使公选和竞争上岗更好做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

一、掌握测评内涵 了解测评特点

所谓测评,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和方法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能力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包括“测量”和“评价”两方面。

“测量”是根据相应的法则和标准对测评对象的知识素质进行量化评价。测量方法实施较早,我国西周时期的“试射”就以箭射中次数的多少来选拔人才,是最早的量化测评。孟子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必为甚”的定量测评思想。当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中,量化测评渗透在各个环节,不仅笔试考核用“分数”测量,面试考核也引入了量化标准,甚至民主测评也开始用打分来评价人才,量化测评得到广泛应用。

“评价”采取经验判断或观察,侧重从行为性质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即定性测评。定性测评在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争上岗面试中用得较多。面试是考官与考生面对面交谈,或置考生于某种情景中,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评判,故而更多用定性评价。评价也用在笔试中,如笔试主观题就用定性评价。

在实践中,定量和定性评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测量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评价是测量的补充和完善。但在分工上,二者各不相同。

在形式上,定量测评重视客观评价,一般用在笔试的客观题中,包括单选、多选和判断题等;定性测评是主观评判,一般用在面试或笔试的主观题中,如论述题、案例分析和申论题等。

在内容上,定量测评更多是测试知识的构成和掌握程度,而定性测评则更多测试能力的组成及强弱程度。

综上所述,仅有定性测评,只能反映人才素质的性质和特点,有时得出的是一种模糊印象判断;仅有定量测评,可能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测评,易忽视素质的质量的本质特征。只有把笔试和面试、定量和定性二者结合起来测评才能更为科学和全面。

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测评与其它测评不尽相同,其特点主要有:

一是相对的公平性。任何测评都力求体现客观、公平、公正,但再严格的测评都不可能绝对公平。一方面,考核的方式和方法总有被遗漏的,另一方面,评价者的主观意愿或多或少都起到作用。公选是面向全社会选拔领导干部,有百里挑一之说,笔试时,分值差异很小,因此很难说是绝对公平的。以广东2003年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进入面试人员的分数为例:

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三类前五名的分值为:

1、94.162、93.53、92.844、92.835、91.34(年轻干部)

1、90.172、90.16

3、89.674、89.345、88.34(党外干部)

1、89.332、88.333、87.834、87.335、87.17(女干部)

数字显示第一名到第五名分值相差非常小,三类干部分别为:2.82、1.83和2.16。相差零点几分就进入不了面试,是不是说考生的水平就相差这一点了呢?其实不一定,这里分值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人的素质构成极其复杂,测评工具还不能精确测评出所有的素质。正如苏东坡所言:“人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对党政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更为复杂,但相对其它考试方法而言,面对众多竞争者,笔试还是不失为一种相对公平的方法。为了使考试更为公平,目前不少地方把公选和“公推”(群众推荐后考试)结合起来,把笔试和面试结合起来,多种形式共同使用,使之更趋于公平。

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在测评形式上,初期笔试只有论述题或作文题,目前发展到策论、申论、案例分析、计算题等多种形式。多样化不仅避免了考核的单一性,也有利于综合能力考核。如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文件筐测试等多种形式。随着公选的普遍实践和深入研究,测评技术也在日趋完善。如无领导小组讨论要经过多项考核,每项考核的评分都有具体要求,如讨论、发言、归纳、分析等都列入到评分标准中,使评价更全面。

三是评价的专业性。公选和竞争上岗是选拔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因此有一定专业特点。考核测评也要注意与所选拔的职位相匹配,命题和测评都要体现专业特色。如北京市公选副局级干部时,统计局副局长职位的笔试论述题有两个:

1.试述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宏观经济调控必要性的认识。

这两题是有关经济和统计专业的题目,专业性很强。因此评分标准要作专业性评判,考官也应是熟悉统计专业的专家或领导。

二、严密组织程序 科学选拔考官

近些年各地进行的公选和竞争上岗严密而有序。一般来说,公选涉及面广,选拔层次高,一般由省、地、市组织部门组织。竞争上岗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也非常严谨和有序。如广东省2001年组织大规模竞争上岗时,省委组织部要求各市委、县委成立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小组,由负责党群的书记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放在组织部。市、县直属单位成立了竞争上岗办公室,由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

测评中考官队伍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群体,在公选和竞争上岗的测评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考官组成在结构上包括知识结构、专家结构、智能结构等;在组成部门上包括用人部门、组织部门、相关部门等;在职责分工包括笔试命题、笔试阅卷、面试命题、面试考核等;在人员构成上一般为5-9人比较合适;在年龄要求上要注重老中青结合。

如北京市1997年公选副局级干部,在命题专家队伍组成上,坚持做到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领导相结合。考官由中央党校等十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同志组成笔试、面试命题组。在面试考官的组成上,既有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和有关心理学专家,又有市委、市政府、委办局主要领导;既有高等院校的校长和党委书记,又有选拔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了150多人的考官队伍。

各单位竞争上岗命题和面试的考官选择也非常严格,考官主要由本单位领导担任,有时邀请部分外单位领导组成考官队伍,有些单位为了更为公正,甚至全部聘请外单位领导和专家参加命题或面试。

考官素质决定了公选和竞争上岗的质量,必须严格挑选。考官素质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体现在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大公无私、心胸开阔、严格保密等方面;二是社会心理素质,表现在正确的态度、稳定的情绪、纯正的动机、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三是智力智能素质,表现在观察能力强、感悟能力好、记忆能力准、注意力集中等方面;四是业务知识素质,表现在广博的文化知识、纯熟的业务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等方面。

考官的这些素质在整个考核中都会得到体现,如严守考试有关纪律,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考题,考试过程中不得随意公开考生的情况,对应试者应客观公正、公平择优,克服主观随意性等都体现在素质中。

三、规范实施过程 科学把握方法

测评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杂工作,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实施过程也非常繁复,包括设计测评方案、选择测评方式、组织确定命题等多个方面。

(一)确定测评目标。

测评目标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评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对公选和竞争上岗来说,测评目标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提出测评要求;二是根据测评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测评目标。目标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标准。

如广东省2002年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其目标定位在根据职位特点进行分类公选,把20个副厅级职位分成六类来进行考核,整个公选过程都围绕六类进行。

在方法上,把20个岗位分成六个类别。即党政群类、财税类、工交类、信息类、经贸类、科教类,命题和测评也从这六个方面来确定。

在命题层次上,把考核目标确定为厅级干部的能力。

在测评内容上,确定对应试者的基本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内容要在目标基础上细化,使可操作性更强。如不同岗位测评内容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要考核领导科学内容,不同是有各专业的能力。这就要求达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实现选通才和选专才的统一。

(二)选择测评方法。

测评方法根据考核的形式而确定。主要有笔试测评、面试测评、民主测评、组织测评等。

笔试根据题型确定测评方法,多用量化测评。一是客观性测评,这种测评标准比较规范统一,如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测评标准只有一个客观答案,这种测评比较容易。二是主观性测评,这种测评在设计评分标准时就有主观意图。如把写作题分为三大类,各类型确定分数段。但是被评的文章属哪个分数段,在这个分数段中又处于什么位置,虽然有个原则性的说明,但是更多靠评卷人主观评价。因此,设计这类评价时,要更细化和科学。

面试测评根据面试方法不同而确定,常用以下几种:

一是评语式测评:即用文字表述各要素的特点,并划分出不同等级。如某省公选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结构化面试题:

近年来我省安排党外人士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仍然是一大难点。你作为分管副部长,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此题的测评要素为: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标准的说明为:

优:(8-10分)观察问题全面,观测点多;分析问题透彻,思路清晰;抓住主要矛盾,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有指导意义。

中:(4-7分)观察问题较全面,对问题有一定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可行,措施基本恰当。

差:(0-3分)思路狭窄,考虑问题不周到,无独特见解,措施可行性差。

这个测评答案基本确定了评分标准,有分数段,应该比较公正。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不少主观因素,如“有一定分析”是什么程度,“一定”的分寸如何把握,不能用尺子来精确衡量,只能靠考官感觉来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面试类别的多样,测评标准也是多样的,但有些内容却是共同的,如言语表达能力和仪表仪态等。

言语表达能力测评的要点是:言语的准确性、逻辑性、流畅性;言语的感染力、说服力。

二是量表式测评:用表格直观地划分等级,这样比较容易一目了然,评价也比较清楚。

如对面试的测评,可对演讲答辩列一些项目,以确定测评标准。

三是民主化测评:测评考核的是考生平常的工作表现,也是民主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阐述执政能力时,特别提出要“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公选竞争上岗是扩大民主的有效途径,在这项工作中,民主测评占一定比例,20%或30%。民主测评可投票也可个别谈话。主要看考生平时的德才表现,应当尊重民意,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评价权。如广东省2002年公选时,民主考察结果用了量化计分方式。考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民意测验量化分,考察的内容是考生在本单位的群众基础;第二部分是考察组打分,由考察组与考生单位领导或群体谈话后打分;第三部分由省委组织部打分。三方面不同角度打分后综合,使考核的民主测评更科学化。

(三)科学组织命题。

命题关系到考试质量和公平公正程度,是一项既严肃又技术性强的工作,其遵循的原则有:一是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在测评中要准确设定考核目标,全面检测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及能力与水平,因此,要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二是可操作性与简便性的统一:测评的标准确定要有可操作性,同时要便于记忆,不能太复杂,要容易理解和方便使用。三是公正性与认同性的统一:测评的结果要公正公平,同时还要与人们认识相符合,确定标准要注意约定俗成。

试题要适合在职党政干部的特点,既要注重考察其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考察在工作中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笔试题有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作文题和案例分析题、模拟题等。面试题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

在试题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合理安排分数:由于公选和竞争上岗题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要合理安排试卷的分数。如某省公选笔试试卷的分数安排为:

一、判断题(10分);二、单项选择题(10分);三、多项选择题(20分);四、辨析题(10分);五、计算题(10分);六、案例分析题(20分);七、论述题(20分)。

这套试卷的题型比较多,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但是整体分配还比较合理。如第六、第七题作为主观题占了全卷的40%,这样比较容易考出能力来。这些年来随着考试的普及,题目设置更为简化,特别是单位竞争上岗试题,多为选择题和申论题两个方面。

二是题意表述要严密,不产生歧义。题意表达要清楚,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标点符号准确,不能有半点含糊。如说明申论时,由于涉及内容比较多,更要表述清楚。如广东省2002年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的笔试卷信息类申论试卷说明为:

应试者注意:

请仔细阅读下列参考材料,然后按要求作答。

(材料略)

一、请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问题,就进一步推动广东的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15分)

要求:1.要注重对策的创新和可行,不讲空话、套话;

2.字数500字左右。

二、请联系实际,以“从南海市信息化路子谈起”为副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25分,字数700字左右)。

为了让考生把握写作字数,在试卷的方格纸上,还印了“以上为600字”的标记,非常清楚。

但有些试卷却不清楚,如对作文字数要求为“500字以内”,但没有底线,这不仅让考生为难,也让阅卷老师为难。

三是人性化表述。因参加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的考生大多离开考场多年了,试卷上有些人性化表述,能消解考生的紧张情绪,产生温馨感。如广东省公选试卷一开头就印着:“我们欢迎您,我们欣赏您,我们关注您!”一句话,让紧张的考生立即感到了人文关怀,情绪也容易放松了。

面试时,多数考生或多或少有些紧张。在设计试题导入语时,注意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如:

“你好,请坐!”

“祝贺你通过了笔试,希望通过面试加深了解,所谈的问题对你来说并不难。”

“很高兴能有您这样的人才应考,希望您能成功。”

“现在我们会向你询问一些问题,其中,有些是和你过去经历有关的,有些是你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有些问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你仔细思考问题后再回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论证有力、思路开阔。请你仔细听好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现在,请你准备好,开始提问。”

这些导入语都是比较轻松的话题,能消除考生的紧张,也能引导考生思考。

四是实事求是的命题。命题要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视竞争职位而定。要考虑到成人特点,重点考核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如某市中学副校长竞争上岗,考虑到参加竞争的都是教师,文化水平较高,而且教师由于专业不同,所任教学科不同,如果都考公共知识,则对理科教师不利,因此,竞争上岗领导小组决定,不进行专门的公共知识考试,公共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一齐考,体现“考用一致”的原则。

在笔试设计上,其内容为:与教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校长岗位相关的政策法规、重点突出综合分析、文字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者考完后说,这份试题不需要进行专门、系统的复习,都是应知应会的原理、内容和教育法规,重点突出,设计合理,基本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能考出竞争者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后来的结果也证明,那些平时工作能力普遍较强、善于学习,特别是一线教师,尽管他们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没有进行专门的复习,但也能在笔试中取得较好成绩而名列前茅。

今天,随着《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的实施,掌握科学的测评艺术,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各级组织部门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  ;  ;  ;  

公共选举与党政领导干部职位竞争的评价艺术_党政领导干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