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于立,张鑫

关于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于立,张鑫

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作为该进程中的一部分,必将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发挥其在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短缺矛盾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下沉式绿地;海绵体;措施

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在解决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环节城市水资源短缺矛盾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兴起的一个新型的关于城市建设的概念。它突破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依托建筑、绿地、广场、道路、水系等多种基础设施,并以之为载体,充分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和城市水安全,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文条件和规划指标的差异性,以及项目操作的可行性,综合利用渗透、滞留、蓄存、净化、回用、外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从而起到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的作用,并构建起新型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遇到降雨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住雨水。无论是湿地、草地、树林还是湖泊,都能吸收大量的雨水,把雨水就地消化,有效避免它们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当大量的雨水被城市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也就不存在大面积积水了。这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被再次利用,例如用做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2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应用的现实意义

2.1社会意义

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为城市旧城区改造供应新颖的思路。同时可促使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概率得到显著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性问题。

2.2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重视的是对天然水系进行有效的保护及运用,以避免给排水管道中混凝土的工程量,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海绵城市的具体应用可使得城市水灾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使得水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水利储蓄设备一般是与城市固有的园林、绿地、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净增成本比较低,可促使水环境污染治理花费得到较为显著的缩减,可促使由城市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最低。

2.3生态意义

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促使城市绿色空间增加很多,搜集同时进行雨水的有效处理,雨水在经过处理之后可以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加以使用,也可作为景观用水、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等等,使得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为创建绿色美好家园有着巨大的价值。

3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3.1对施工环境的全面的控制

首先在海绵城市计划启动之前,我们要对本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建设情况、系统配置情况和交通情况等问题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控。对于雨水的控制、利用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确定适合本地的开发措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前除了要对当地情况有一个具体全面的掌握之外,还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虽然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可以通过人情来完成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制定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并遵守相应的原则,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进行监督,对于不合格的项目严格否决。在项目建设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沟通,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全面综合的工作,它会涉及各个专业领域,所以在这个过程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冲突。那我们就要学会一个良好的沟通方法,运用一些沟通技巧和工具,使别人能够明确理解你的意思,在必要时候也要学会退让、妥协。最后简要说一下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设施的管理和保护问题。明确各类设施是由哪几个部门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提高现有“海绵体”的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有3个方面: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和恢复;低影响开发。首先要对原有的“海绵体”进行保护,现代城市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其次,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绿地、湿地等“海绵体”,应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综合手段逐步进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旧。再次,在缺水地区,通过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绿色街道、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低影响技术措施,强化雨水积存、渗透,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雨水径流,其他地区则利用池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以削减径流峰值,防止内涝。

4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原则与措施

4.1概念和构建原则

4.1.1概念。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控制、分散式贮存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较为一致,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其核心内容。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狭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调节塘、植草沟等。

4.1.2基本原则。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规划引领、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要将这一原则真正落实,就需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梳理和规划利用,必须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提升到城市规划层面以及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操作层面,要以各层级规划为控制途径,一方面保护现有可能影响城市水生态的敏感区域,限制开发;另一方面将低影响开发这一理念植根于新开发或需要改造的城区,并落实到建设规划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中。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功能目标,也要满足生态目标。这就要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城市水安全的问题、各地区水文条件差异性、规划指标及项目操作层面的可操作性。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的水文条件、水安全要求、水资源状况,确定符合自身需要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

4.2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

4.2.1转变城市建设的观念。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转变观念。在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硬化路面占有较大面积。排水功能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尴尬局面。而现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则要求让城市回归自然,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先利用场地源头设施对部分径流雨水予以调蓄净化和回收利用,最后是实现安全有序排放。

4.2.2提高现有“海绵体”的质量。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有3个方面: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和恢复;低影响开发。首先要对原有的“海绵体”进行保护,现代城市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雨水滞纳区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其次,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绿地、湿地等“海绵体”,应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综合手段逐步进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再次,在缺水地区,通过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绿色街道、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低影响技术措施,强化雨水积存、渗透,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雨水径流,其他地区则利用池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以削减径流峰值,防止内涝。

5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我国不断增快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水资源匮乏、洪涝灾害的出现非常多见,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一系列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城市排水体系的过程当中需优先将雨水空留出来,优先进行自然力量排水的利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及净化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徐振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J].建设科技,2015(3):58-60.

[2]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40(36):1-2.

论文作者:于立,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关于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于立,张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