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些生产建设企业开始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在此过程中,我国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煤矿问题。煤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但其污染影响大,对环境发展存在着不利的因素。那么要想完全掌握煤矿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就要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风险预控和制定相关的管理评价系统。所以,下面本文将具体介绍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探究。
关键词:风险预控;煤矿安全;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
引言:目前,我国因煤矿事故出现的安全事故很多,严重危害了煤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所以,我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在此体系的基础上,保证煤矿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国家的经济效益和政治信誉。因此,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是有很大的意义的,我国应该重点关注并建立。
一、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结构认识
当前,随着煤矿事业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开始进入国家资源管理的相关单位关注重点范围,煤矿安全管理的评价内涵对煤矿发事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这其中,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风险预控需要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所以,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和评价内涵必须是符合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能够有效体现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因此,下面本文将会对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大致介绍。
想要煤矿安全管理内容实现进一步全面化以及统一化的进程,就需要把煤矿安全管理所有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考察,并将此项考察工作列入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中,再次研究选用的风险层次体系来完成整个评价系统结构的构建。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需要由以下五大板块构成,板块一是风险预控管理,板块二是组织保障管理,板块三是工人不安全行为管理,版块四是安全管理要素管理,版块五是辅助管理。每一个板块均由28个系统构成。每一个系统均具备一定的考察指标以及考核标准。系统最底层的考察指标能够按照具体的煤矿安全管理情况基础上进行分别设置。例如可以考虑以下指标来设置风险管理;指标一是每一个公共场所,所有的危险源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控,评价危险源等。指标二是煤矿需具备一系列健全的财政风险管理机制。指标三是企业在制定任务以及相应的计划过程中需要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纳入考虑范围。指标四是全部的工作程序均需要完成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风险预控以及危险源的识别等。指标五是每一类危险源监测方法,均需要实现科学化以及有效化。指标六是每一类危险源识别是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以及全面化。指标七是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程序是要实现系统化以及全面化的管控。指标八是每一类危险源预防方法、控制方法以及预测方法需要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管理。指标九是存在紧急情况下的风险评估措施以及应对措施。指标十是任何一类风险源均具备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指标十一是具备并完善危险任务风险评估制度。指标十二是具备意外情况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案等。
二、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及评价内涵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的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减弱甚至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的情况。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关键,其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制来辨识,但辨识力度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所有安全风险事故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煤矿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需要将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其解决,从而形成安全管理的要素,将来通过其管理元素就可以识别煤矿生产的危险源。如何监测识别安全风险意识,把要素监管到一定程度就能事故发生是通过制定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杜绝施来完成。管理标准是指管理要素进行到什么样的管控程度,安全事故就将其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优化安全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
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
纵观历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可以看出,由于人员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机理和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对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管理,确定管理途径和控制措施。
4.煤矿安全管理保障措施制定
煤矿安全管理保障措施制定是为煤矿日常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外围保障,包括相关机构设置,激励奖惩制度制订,管理运行体系设置,岗位职责设置明确,监督机制完善健全,煤矿文化建设合理到位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煤矿环境管理和煤矿生产准入条件等方面。
二、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结构建立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和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内涵进行分析,就要去重点关注如何建立基于风险预控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必须能够完善我国的煤矿事业安全生产管理,满足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内容要求,保证施工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的煤矿事业的发展,进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需求。
为了能全面反映煤矿安全管理的内容,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对煤矿安全管理所有内容考察,这里采用层次体系建立整个评价系统结构。可以看出,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由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管理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5大板块组成,各板块下又有对应的28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有自己具体考察指标。最下层考察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煤矿安全管理状况分别设立,如风险管理可以考虑如下指标:
1.煤矿企业有完善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
2.企业编制计划和生产任务考虑存在的风险;
3.各工作场所有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
4.所有工作程序都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
5.各类危险源识别全面;
6.各类危险源监测方法得当;
7.各类危险源预防、预控方法得当;
8.各类危险源产生的风险预警程序全面;
9.各类危险源都有相应消除措施;
10.有紧急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
11.有意外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
12.有危险任务的风险评估措施;
13.对危险源处理有分类报告,分类科学管理;
14.危险源有事后分析报告;
15.危险源处理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及时;
16.员工了解危险源预控管理,全员参与危险源预控管理;
17.其它风险防范全面。
结束语:针对上述分析可知,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不仅关乎煤矿人员的安全,更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我国应该重点建设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避免那些不利因素和有害因素。只有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和有害因素,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才能够不断完善,才能够保障煤矿生产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进而加快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速度。所以,我国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保障了我国的安全生产,加快了我国在煤矿事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查振高,李新春.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70-73.
[2]李聚海. 试论煤矿风险预控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2:67+89.
[3]宋青德.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 科技资讯,2015,14:129.
[4]吴同性. 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5]乔国厚.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论文作者:张雨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煤矿论文; 危险源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评价论文; 指标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