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泽普县奎巴格乡卫生院 844800
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医学在防治慢阻肺中的运用并得出结论。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内科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0例相关资料,分别采用全科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方式,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干预前后两组评分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慢阻肺患者中均得到了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全科医学组较传统医学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科医学的指导下,对慢阻肺防治以及慢阻肺患者的病情进展均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全科医学;防治;慢阻肺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简称,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发病率高[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明,成人的慢阻肺的发病率约为8.2%,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5月更新的有关全球疾病状况的评估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慢阻肺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卒中、下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而在治疗上,目前并没有能够研制出针对该疾患的特效药,现行的研究表明,只有舒利迭等极少数药物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能较好的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2]因此,在呼吸系统疾患早期,使得慢阻肺就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大大降低患病率,减少死亡人数。
目前我国慢阻肺防治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慢阻肺检查的金标准,即肺功能检查未能得到普及;其次,对于社区医生而言,对诊疗指南不够熟悉;再者,在用药上,时常出现不规范的情况;而且,对于重要的康复治疗而言,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最后,对于戒烟的理念比较落后[3]。在诊断上,即便是在慢阻肺的稳定期,气道炎症长期存在,并呈现进行性进展[4],因疾病发生发展的隐匿以及诊断条件的限制,依旧会有月2/3的患者出现漏诊。因此,利用全科医学的理念对其进行防治,不仅是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慢阻肺防治的必然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2月到2015年2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20例男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均年龄约64.9岁,在这些患者中,吸烟史均在40年左右并无其他不良生活嗜好,生活环境相当,居住环境上基本可排除空气环境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一组采用传统医学的防治模式进行相关指导,包括常规嘱咐患者戒烟,门诊定期随诊,避免接触空气粉尘或颗粒物。另一组则采用全科医学的防治模式进行相关指导,采用“5P”防治模式[5],即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早干预(pre-symptomatic)、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五者并用;社区规范化管理,包括三级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主观能动性,在基层行政部门和上级医疗单位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社区慢阻肺综合防治模式,具有较好的前景以及其适用性[6]。并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慢阻肺筛查,将肺功能检查作为社区医院筛查慢阻肺的常规手段,建立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系统,建议以社区卫生服务点、乡镇基层医疗单位以及上级医疗中心为主体的三级防治系统,建设绿色转诊通道,并尽早完善相关政策,使之得以落到实处。
1.3统计指标
对这120例慢性支气管炎男性患者,在其第一次入院时,就进行两种不同的防治模式处理,随后,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追踪调查,随访,定期门诊随诊或住院检查,常规行肺功能检查,以得出气流受限程度,从而判断是否患有慢阻肺疾病,在这之中,需要的数据是,记录每一位患者门诊随诊或住院的情况,准确记录疾病的进展的时间,最后得出从慢性支气管炎进展到确诊慢阻肺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每一位患者从确诊慢性支气管炎到确诊慢阻肺的间隔时间,以年为单位,得到相应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对平均值计量的时间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干预前后从慢性支气管炎进展到确诊慢阻肺的时间,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的时间(P>0.05),两组干预后,均较无任何处理的时间显著降低。组间干预前后比较,全科医学组较传统医学组明显降低,且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总是伴随着空气环境的破坏以及空气质量的下降,而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体与外界空气直接相通的就是呼吸道,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因此,空气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概率。而在呼吸系统的慢性病之中,慢阻肺已成为发病率逐渐升高,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地步,而确立一个较好的防治模式,加以政策的支持与倾斜,必然会大大减缓慢阻肺的进展,进而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本研究中,通过运用全科医学的模式,分别采用“5P”防治模式,五者并用;社区规范化管理,包括三级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系统,建议以社区卫生服务点、乡镇基层医疗单位以及上级医疗中心为主体的三级防治系统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使得全科医学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医学的发展,相信在全科医学越来越普及的社会,全科医学的防治也会得到逐步的提升,对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的防治也必将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最终得以大大减缓慢性病的进展,提高慢性病的确诊率,以延长人类的寿命。
参考文献:
[1]Zhong N;Wang C;Yao W Prevalence of chonic obstructive pui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 2007.
[2]冯业全,邓旺,王导新 舒利迭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1).
[3]文富强 防治慢阻肺:社区医院可与中心医院“搭配”[期刊论文]-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3(8).
[4]柳涛,蔡柏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期刊论文]-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1).
[5]钟南山 5P模式将慢阻肺防控推向新高度 2013(03).
[6]刘升明,周玉民,王大礼,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广州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内科 杂志 2005(5).
论文作者:吐逊江·吐鲁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医学论文; 全科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模式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