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定向越野课堂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论文

校园定向越野课堂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

楚 凯1李金金2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通过事故致因理论,结合定向越野之特点对校园定向越野课堂事故风险进行分析,指出校园定向越野风险主要来源于学校管理以及课堂管理下的“人”和“物”,由此提出风险转移措施及学校和教师层面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定向越野走进校园。

关键词:定向越野;安全风险;风险防范;风险转移

定向越野是一项集体力与智力与一体的运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跑动的距离往往超出他们自身所认为的“极限距离”,其注意更多的指向“如何寻找目标点”,而不是跑动的距离,整个过程轻松愉悦,甚至有学生会想再来一次,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1]。在素质教育、教育改革以及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定向越野走进学校,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但定向越野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学生参与定向越野的过程,绝大部分是没有办法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同时,场地条件的复杂性也给其过程增添了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也是许多学校不愿意开设定向越野课程的原因之一。如此来看,对校园定向越野课堂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探讨如何合理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更好地发展定向越野,保护学生在运动中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依据事故致因理论以及多年从事定向越野经验,深入分析在校园开展定向越野的风险,据此进一步探讨相应对策。

膨润土防渗毯在农业开发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毛 云,李 刚,赵亚楠(18.36)

1 “风险”和“风险应对”

狭义的风险意指遭受损失的机会,广义的风险意指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2]“风险应对”是指降低、单位或个人在对风险分析后,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3]

有人问我:“你看《西游记》吗?”我说看,我说我是看哲学,说有佛的地方必有魔,战胜了魔,才可能成佛。你战胜不了魔,就只好被魔吃掉。有本事就要战胜魔,唐僧战胜魔,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最终成了佛。学界、政界、商界、军界等,各界的道理是一样的。

2 定向越野的项目特点

2.1 场地范围大

相较于其他范围小可以在教师监控下进行活动的体育项目来说,校园定向越野所需的场地范围大,可以是整个操场也会是整个校园,场地范围大就意味着课堂中不可控因素增多,这在无形中就给教师的监管增加了难度。

2.2 地图作为工具

定向越野的地图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地图的各个要素,例如图例、线路信息等是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学生需要通过地图来对前方地物进行判断并进行路线选择。

2.3 个人独立完成

5.1.1学校层面

袁林说,我们栽树也是有责任的,搞死了不说赔偿,光批评的话也要听许多,现在是夏季,何况你这棵树的树根都烂了,栽活的几率很小,但既然胡总说了,老弟我就冒点风险。至于树的价钱么,反正我们这次采购一批大树,我就把别的树价压一点,你这株价钱就十五万,亏了的你担待一点如何?

2.4 跑动中读图

定向越野要求在跑动中进行阅读,也就是在跑步进行的同时进行地图的阅读,即要求速度快,又要求读图准确。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活动时要分散一定的注意集中于地图的阅读。

2.5 智力与体力的结合

定向越野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跑,还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地图,对地图图例进行识别,同时根据其他地图信息进行快速思考,从而做出合适的路线选择。

3 轨迹交叉理论概述

width=362.65,height=106.65

图1 轨迹交叉理论模型

地图信息的表示有着固定的标准,线路设计有着相应的安全准则,教师定向制图和线路设计知识欠缺,在绘制地图时使用错误的地图图例来表示实际地物或在线路设计时没有遵循安全原则对危险地带进行规避,诱发安全风险。此外,地图的学习是定向越野的重中之重,教师若自身定向地图知识不能达到标准,势必造成学生定向地图知识的缺陷,进而可能导致学生对地图信息理解不到位,导致穿越不可穿越地物等危险行为从而造成伤害。

该理论将伤害事件发生的原因归为3种,即:直接原因或称近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管理因素);基础原因或称远因(社会因素)。

教师应提升自身定向制图和线路设计水平,了解制图和线路设计的相关原则,不能随意为之,若实在自身水平有限,可请专业定向制图员进行校园定向越野地图的制作和线路设计。绘制定向越野地图时应在学校校园环境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不可通行路段,在地图上应用禁区符号进行明示。若这样的操作影响到地图整体质量,那么地图上对于风险地物的表示应尽可能的详细,同时在图上应有文字说明,并在线路设计时尽可能的对相应路段进行规避,在课前也应警告学生,提醒学生注意。此外,在线路设计时还应考虑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定向技能的掌握情况,对线路的长度和难度进行把控。

4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校园定向越野课堂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交叉理论认为,管理缺陷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校园定向越野课堂在管理上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学校管理,二是课堂管理,

4.1 学校管理下的“人”和“物”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说,学校作为开展定向越野课的主体,在不了解定向越野特点的前提下,容易忽视地图知识在定向越野中的重要性,盲目安排不具备定向越野基础的教师授课,或安排教师临时学习,最终可能造成授课的教师并不具备教授校园定向课的基本条件,进而诱发一系列的隐患。第二,学校作为主体,如果忽视对教师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传授,可能造成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的缺失。

2011年11月,他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授予“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从物的不稳定状态来说,定向越野要求的场地范围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来说要大,因此,潜在的场地、器材风险也就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学校要对校园范围内的场地、器材等地物进行检查,如果不对其采取相应的检查措施,就会出现潜在的隐患。

4.2 课堂管理下的“人”和“物”

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与组织者,课堂的管理缺陷同样也属于教师本身作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从教师的不安全行为来说,主要的风险有:

第一,教师对定向越野知识的欠缺。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提出十余种事故致因理论,而轨迹交叉理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积极方面,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两个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或交叉),能量发生意外转移,伤害事件就会发生[4]

第二,定向越野课堂组织的欠缺。

第四,定向越野课堂安全知识传授不足。

本工程的建设是为了维护河势稳定和防洪保安,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220〕号文对《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了批复,明确铜陵河段河势控制规划方案为实施南夹江裁弯工程。

不同于其他运动,为防止跟跑,定向越野在出发时应按次序出发,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课堂内容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课堂组织,若组织不当,将会造成出发时等待出发的学生以及先行回到终点学生的混乱,给本已经有所难度的课堂监管雪上加霜,造成事故风险。其次,上课打闹。若课堂纪律不严密,学生之间打闹,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来对此类现象进行控制,可能就更容易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定向越野要求个人独立完成整个活动,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定向越野的特点以及所了解的场地信息、学生现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例如“在寻点过程中哪些路段可以通过,哪些应小心通行”“遇到紧急情况应怎么办”等,若没有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不足,在课堂上可能会显得肆无忌惮。同时,定向地图图例众多,死记硬背难免枯燥,如果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并富有技巧的传授,那么即便强调安全知识,也可能是竹篮打水。

MA 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分子内含有大环内酯环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根据分子中内酯键的数量不同有大环一内酯至大环多内酯多种结构;另按照内酯环的大小又可分为十二元环、十四元环、十五元环等,目前最大可至六十元环。除以上一般分类的 MA 外,还有多烯大环内酯、安莎大环内酯与酯肽等。

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1)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学生阶段本就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好胜心强,那么在定向越野这种教师不易对学生进行监控的情况下,学生在跑动中争先恐后,动作可能过大或忽略一些危险因素(例如凸起的台阶或地面凹坑)导致损害。(2)课堂管理的欠缺可能会导致课堂纪律不严密,学生之间打闹,进而出现打闹。(3)对定向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出现对地图信息理解的偏差,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寻找目标点等,进而诱发风险。

从物的不稳定状态来说,定向越野课堂上,地图是学生完成定向活动的主要工具,其风险主要表现在,(1)定向越野地图的绘制和线路设计能否明确表示校园整体环境。例如:地面的坑洼情况,各式器械的稳定情况,台阶等有碍于奔跑的障碍物的分部情况等。(2)线路设计是否遵循安全原则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进行规避。(3)地图线路是否符合本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若地图质量不过关,就会造成地图所表示的信息不完整,导致学生对前方路段的错误判断从而诱发事故风险。

5 校园定向越野课堂事故的应对措施

校园定向越野课堂事故应对措施是主要针对定向越野课堂的特殊性,成立一种针对校园定向越野课堂的风险管理策略,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风险防范、二是风险转移。

5.1 校园定向越野课堂风险防范措施

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稳定状态在一定时空间交叉所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稳定状态则是由管理缺陷所致,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稳定状态,首先要做的应是加强对“人”和“物”的管理,在校园定向越野课堂中,主要有学校管理与课堂管理。因此,本文将从学校及教师两个方面提出校园定向越野课堂的防范措施。

定向越野是强调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定向越野规则规定,同一组别运动员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分批次出发,以此来保证定向的公平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路线的选择。

首先,开设定向越野课之前应针对当前的校园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尤其是校园地面的平整和以及校园范围内物体的稳定程度,对于可能造成校园定向越野课堂安全事故的地物,能够修复的及时修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修复的应记录并告知定向越野课教师。其次,组织相应教师对定向越野进行学习,并针对校园定向越野课进行教研,针对校园定向越野的特点合理进行课的设计,并制定课上风险应对办法。最后,学校应定期面向学生举办体育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对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教师成为校园体育活动安全常识的主要“传播者”。

第一,地图及线路设计应体现专业性、全面性。

5.1.2教师层面

现场监测布点图见图6.监测应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及相关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道砼支撑轴力监测每四道砼支撑监测,钢支撑监测位于对应的砼支撑布点.桩体测斜监测每隔15 m布置一个监测点.盾构井和标准段轴力监测共21个监测点,测斜共34个监测点.

人和物两种因素在运动时往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会使物的不安全状态得到发展,反之亦然。该观点认为只要避免人和事故两条轨迹的交叉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也就是说,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消除物的不稳定状态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使预防措施更有效,必须使用一定有效手段同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稳定状态。

第二,定向教学组织应把握可控性。

③ that 常用于比较级结构中,代替前面提到的可数名词或者不可数名词名词,以避免重复。当名词是可数名词复数时用those代替that。

教师在进行课的设计时应把握课的可控性,创新定向越野教学组织形式,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来达到对学生的监控。例如:设计等价线路,实现多条不同线路的难度近似,使学生在出发时可以一起出发,但又不影响公平,以减轻教师同时对起点、终点、场地进行监控的压力。还可以在线路设计时,目标点位的设置进行控制,通过一些目标点位的引导,使学生可以经常出现在教师的可监控范围内。

第三,定向越野技能传授应掌握规律,突出特点。

美国政府为应对其面临的国内外挑战,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战略制定了九大优先发展领域,包括精准医疗、脑计划、医疗保健、汽车驾驶技术、智慧城市、清洁能源、教育技术、太空探索和计算机前沿技术领域。

教师在教授定向越野知识的时候应是在对定向越野有一定的了解前提下进行的,主要包括定向越野地图的相关知识(例如图例、比例尺等),定向越野的基本方法。应当是在了解本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应当把通过教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规律,与现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相结合,突出趣味性,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定向知识。

胰腺癌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病情进展快速、病灶容易转移,为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临床需早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以便于临床进一步有效治疗。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常规诊断手段主要有CT、MRI、胰胆管造影技术等,其中临床比较常见MRI与CT检查,为临床诊断胰腺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1]。本文以8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特此对照观察了MRI与CT诊断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第四,定向越野安全知识的传授应注重特殊性以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

校园定向越野课堂的安全教育应分为学校和教师两个维度,学校方面是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体育活动安全教育,而教师应注重的是微观的突出定向特点的定向越野课堂安全知识。教师的安全教育应根据现阶段学生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的特点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种风险引起相应事故的严重性的详细描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5.2 校园定向越野课堂风险转移措施

风险转移是指将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转嫁给第三方或另一单位的一种风险处理办法,同时这样的方法又有很多种。对于定向越野课堂来说,一般采用保险的方式来转移风险,由学校来为参与定向越野课堂的学生以及老师进行人身意外保险以及财产损失保险的购买服务,也可以由学校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宣传、沟通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学校保险的重要性,引导家庭自愿为学生购买相应的保险服务。在没有完善的学校体育保险法规的现状下,学校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学校自己的体育保险体系,为定向越野课堂乃至学校体育课堂提供保障。

6 结语

定向越野作为一项智力与体力结合的运动,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拓宽,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以及高要求的教学保障使得诸多学校对这项运动敬而远之。校园定向越野课堂的风险主要是哪些?怎样预防可能由这些风险引起的事故?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进一步推动定向越野走向校园。

参考文献

[1]李晓智.论定向运动的教育价值[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中国定向运动协会.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中国定向运动协会:中国定向运动协会,2008:6.

[2]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臧殿亭,李新军,张延乐.试论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J].科技信息,2010(35):162.

[4]徐慧,王红霞.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护士锐器伤事故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

On the Risk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Campus Orienteering Classes

CHU kai, etal.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定向运动体育课程开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号:2016122327)。

作者简介:楚凯(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定向越野。

标签:;  ;  ;  ;  ;  ;  

校园定向越野课堂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