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1319)
【摘要】目的:探讨社工介入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精神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社工介入干预治疗,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又实施社工介入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差异并不大,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辅助于社工介入干预,可以显著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促使其尽早回归社会,临床意义较大。
【关键词】社工介入;住院精神分裂症;心理状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333-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随着病情的逐渐康复,自知能力日趋正常,病人开始会逐渐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症状。据统计[1],约有63.4%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会发生焦虑症状,且焦虑程度越严重其躯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为此如何有效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其早日康复成为精神科关注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医务社工的介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常规药物巩固治疗的同时实施社工介入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精神状态,促进病人尽早回归社会,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提供了新型途径[2]。本次研究对我院精神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社工介入干预,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精神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认识障碍,能自主沟通,病人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120例病人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26~56岁,平均(35.3±2.4)岁;住院次数1~4次,平均(2.5±1.2)次;病程3月~4年,平均(2.4±1.1)年。将120例病人根据是否采取社工介入干预治疗,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病人住院期间皆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又实施社工介入干预,具体如下:
1.2.1干预内容 (1)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病人入院后,医务社工需及时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及相关医务人员,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自我介绍,告诉病人住院期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社工进行帮助,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医务社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并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收集病人的基础资料,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认识程度进行评价,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告诉病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及日常注意事项,告诉病人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协助病人制定好康复锻炼计划。让家属给病人更多的关怀,共同配合医务人员激发病人的爱好兴趣,鼓励病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接受治疗。(2)鼓励病人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医务社工需鼓励病人积极融入集体生活,组织病人到公共娱乐室听听音乐、玩玩游戏、打打牌等,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等,或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分别教病人舞蹈、绘画、手工、手语表演、下棋、剪贴画、书法等各种技能,每天进行娱乐活动一小时,每星期五次,对表现较佳的病人及时给予夸奖、鼓励。并每月开展一次联谊会,让所有病人都参与其中,医务社工需不断鼓励病人积极表现自己,相互介绍自己,学会与其他病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促进病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病人的社交能力。
1.2.2干预形式 (1)个案服务:把单个病人及家庭当成个案服务对象,对其采取各类帮助活动,使病人尽快适应社会环境,提高其社会功能,病人出院后,由医务社工介入,联合各个部门,如残联、社区等工作人员共同组建一个社会帮扶体系,加强对病人的社会支持,每月一次对病人进行家庭访视,了解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并适当给予帮助。(2)小组服务: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病情差异及家庭特色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如组建病人及家属俱乐部、互帮小组等,对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帮助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病人的社工功能,促使其早日回归,医务社工需充分考虑小组的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小组活动计划。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主,分值越高则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大[3]。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处理,SAS评分、SDS评分通过x-±s表示,并给予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差异并不大,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所示。
表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x-±s,分)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精神类疾病康复工作的不断完善,医务社工介入干预对精神科疾病的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也开始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朱转娥[4]等调查发现,住院精神病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据了67.8%,且超过50%的精神病病人要求每星期开展3~6次的社工服务,可见以往传统的护理服务已很难满足住院精神病病人的身心需求,大多病人在基础护理得到满足后更希望社工介入干预到他们的康复治疗中。精神分裂症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复发性强,给病人及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其在急性期住院治疗时通常以症状的控制为主,这一阶段病人的精神状态较差,思维较混乱,而待其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后,病人的思维开始逐渐清晰,思想越来越复杂,担心病情恢复出院后会受到社会及家人的歧视,担心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交、工作与生活中,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对生活没有信心,此时是医务社工介入治疗的黄金时期。本次研究中对干预组实施社工介入干预治疗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中我们先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有效地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缓解其心理压力,为后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奠定了基础。而让病人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则有效的提高了病人的社会功能,促使其早日回归。此外,将个案服务与小组服务相结合,则使得干预计划具有针对性又有共性,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总的来说,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辅助于社工介入干预,可以显著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促使其尽早回归社会,临床意义较大。
【参考文献】
[1]徐敏.认知行为社工小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1):23-24.
[2]郑丽松,朱转娥,陈瑞莲,等.医务社工介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132-135.
[3]张大文,陈宇辉,余爱连,等.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20(21):127-129.
[4]朱转娥,陈瑞莲,郑丽松,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医务社工介入的反馈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4,21(07):34-36.
论文作者:顾燕,刘毅,诸佩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社工论文; 病人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焦虑论文; 医务论文; 抑郁论文; 程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