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老师的激情渲染,学生的主动参与,内容的适时延伸,文本的精彩品读,都能让语文课焕发美丽动人的容颜。
一、课堂因老师的激情而精彩
语文课堂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如同一潭死水。课堂上老师如果能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那课堂肯定会像一池吹皱的春水。
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觉得自己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自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在学生们汇报“爸爸是怎样一个人”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博学多识、渴望和平、爱自己的家庭,而又坚定自信的一个人。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一组画面:在低沉的哀乐中,维和战士抬着钉着蓝盔的灵柩缓缓走来……看着这一幕幕画面,伴着催人泪下的音乐,于是我用富有感情的话语诵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在低沉的音乐渲染下,听着老师动情的诵读,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整个教室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哀气氛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眼圈红红的,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此时抓住契机,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渲染气氛:我再也看不到爸爸那潇洒的身影,听不到那声声叮咛。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那童稚且铿锵有力的“和平!和平!和平!”的呼声响彻整个教室。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激情渲染,孩子们才会走进文本,课堂才会有了这样的精彩。我想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老师的激情是不能抹煞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才是魅力无穷的课堂。
二、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生动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整堂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因他们的主动参与而熠熠生辉。
课堂最大的成功是看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否动了起来,真正地学习思考了。课堂上,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一个个胸有成竹、高谈阔论,你说我评,我说你演,那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定然留在了老师的心中。他们提出的一个个有深度的问题,令课堂达到高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为什么说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呢?”“为什么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呢?”一个个直奔文章主题的问题被孩子们一一提出,经过一番激烈的小组讨论,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来给他补充……”“我们小组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回答……”“我觉得他的语速有些快,我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们你争我抢,纷纷表述自己的见解。课堂成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平台,生生辩论的舞台。这是老师们最渴望的课堂。
三、课堂因内容的拓展而升华
语文阅读教学的使命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然后走出文本,走向更广泛的阅读空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以渔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适度地拓展是必需的。
我讲完《触摸春天》一课,恰如其分的拓展让我记忆犹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一个盲女孩,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谁还创造出了自己的缤纷世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各抒己见,于是老师相机出示了千手观音、张海迪、桑兰的图片。学生们看到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于是我趁势点拨:“他们都是一些残疾人,但是,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我们呢?”毋庸多言,由于老师不失时机的拓展,我想此时此刻,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一定播下了多彩的种子。课堂因老师恰如其分的拓展而升华。
四、课堂因语言的品读而美丽
缺失了语言品读的语文课堂,是不完美的课堂。因为课文中的意境、情感、趣味和韵味是老师讲不出的,有诸多内容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只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意境。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神韵,让一个个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形象。将自己的全部理解融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与此同时感受课文言语的精妙,受到课文言语的熏陶感染。引导学生去品读、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没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感悟,缺少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就缺少了浓浓的语文味。
记得支玉恒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姓语,阅读姓读。”的确,语文教学就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反复咀嚼文本,读出个性,读出感悟,读出语文课堂的魅力。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能够引导学生尽情地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悟,品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读出精彩,那样的语文课堂该是何等的美丽。
语文课有自身的特点和魅力。课堂中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展开对话,需要老师的激情,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既需要内容的拓展,更需要语言的品读。这样课堂生成的精彩,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焕发出美丽动人的容颜。
论文作者:张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激情论文; 文本论文; 学生们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