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贵州省兴仁县回龙镇纳壁中学 562305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会显得泛白无味,培养素质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对于农村初中而言,作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环境较为落后,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因而导致写作兴趣不浓。平时的作文训练绝大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故作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习作内容反而越写越空洞乏物,越写越缺少真情实感。久而久之,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低效率的泥淖之中。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方法;中学生;兴趣;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215-01
在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地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那么作文指导该从何入手呢?笔者通过15余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初中作文教学要用心观察、发现和体会生活,增强写作乐趣。
农村学生经常参加劳动,亲身经历着农村生活。但他们的观察粗放、不细致,描写三言两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引导教会学生观察。无论是大自然还是学校、家庭。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如在室外课上让学生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一步一步地把观察到的、听到的以及感悟到的记下来,然后修改整理,读给大家听,听取大家的意见,共同享受写作乐趣。在班级设“展示台”“小论坛”等栏目,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平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情绪得到激发,那么他们的思维自然活跃,再加上教师锦心绣口、含英咀华的影响,字字肌注的点评,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大大得到提高。
二、初中作文教学要开拓思路营造浓郁的乡土氛围,走自己的路。
面对今天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在与同伴交往、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心灵体验,他们生在农村,有初见打工回来父母时激动、兴奋和委屈的心情,也有河中戏水、花中扑蝶的童趣;有瓜果丰收、羊肥马壮的喜悦,同样也有“养羊能手,致富先锋”的荣耀。怎样使学生有序地自抒己见,有层次地发己所惑,单有丰富的词汇语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比如《捉蝴蝶》的习作,一只大红蝴蝶飞进校园前的菜花地里你看到了什么?(写景:描写蝴蝶、菜花)你会如何?(内心:童心喜欢、追逐)结果怎样?(感想:捉到高兴,蝴蝶可怜,爱动物。蹋倒油菜花,不应该,爱植物。)接近农村的文体,学生是不会感到枯燥的,他们有的可写、有的可描,并写出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那是何等的自豪!首先要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其次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走农村之路,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发真情实感。让学生明白农村造就了赵树理、周立波、孙犁,也同样能锻造出我们,因为具备和前辈们一样的乡土情感,我们同样也具备了一切文学作品的灵魂。
三、初中作文教学要创造条件,诱导联想,丰富想象力。
有了足够的词汇、丰富的语言、饱满的情感还不足以使学生的作文生动形象,因为想象在写作中堪称为“翅膀”,合理丰富的想象会使学生的作文飞得更高、更远。在农村初中生的作文中,白描、陈述到处都是,一篇不错的作文总觉得缺乏灵气。如一名学生描写其弟弟的可爱:“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胖乎乎的,非常可爱”,可他就是加不上“如果再给他加上一双翅膀,真的就是一个可爱的天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是说,他们太缺乏合理、丰富的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条件诱导联想。农村孩子视野窄、见识小,可屏幕不小,书籍包罗万象,即要求除多读之外还要多看丰富的少儿节目,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如学生写,“一只美丽的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这时教师问:“在叫什么呀?找伙伴,还是对我们说话?”创设如此情景,让学生合理地去想象,久而久之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作品灵气。
四、初中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培养其兴趣。
很多农村初中生对作文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有的对作文甚至有一种应付心理,交上来的作文,有的内容单薄,有的文理不通,有的字马虎且错别字不少。出现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心,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得提高他们学习写作的自信心。为此我找来很多刊物,有针对性将其中一些作品念给本班学生听,同时强调指出,这些作者都是中学生,他们之所以成功,在于有自信心,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刻苦求学的恒心,我还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些人的成功,除了思想上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外,还在于他们平日的多读多思多写,同时我还启示学生对比想一想,别人能成功,为什么自己不行?光有自信还不行,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过大量的论述,如作文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真事,抒真情,动乎于心,见乎于文,就没有什么不可说、没有什么不可写的。因此,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留意学生关心的话题。例如,同学中间“追星”潮流甚热,有人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千方百计地搜寻明星的材料。鉴于此,我组织同学们对此展开辩论,讨论学生要不要“追星”。面对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辩激烈。有人说,盲目地追星,爱“星”们所爱,做“星”们所做,这是愚蠢的行为,因为一味模仿,忸怩作态,束缚了自己的思想,最终会迷失自我。而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追星”之举未必愚蠢,“追星”应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星”以及追星的方式和分寸。通过这一场辩论,同学之间虽然各执一词,无法达成一致的看法,却也都说出了各自的一番道理来,不仅提高了说话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且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后,很好地完成了一次习作。
五、初中作文教学受传统的劳动生活、文化影响,制约孩子的语文基础。
农民——农村——俗谚土语,我们不能说这就是农村语言的发展过程,但至少也是几千年来农村语言文化发展的途径。祖祖辈辈面土背天的劳作、自更自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闭塞的交通信息形成了传统式的农村文化。即使是今天,传统的生活方式、基础语言的影子,挥之下去,一代代迁移到了新世纪农村孩子的身上。农村自有乡村秀景、田园风趣。可爷爷见了说:“不赖”;父亲见了说:“这挺好看”;孩子见了说:“真棒呀”。是多见不鲜吗?不完全是。从写作、文学语言角度上看父子三辈有景难描,有情难抒。就是说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语言基础——口语不够丰富生动,至少是书面化程度太低,成了发展农村儿童语言的桎梏。语言传统制约了学生的作文水平。面对这样的语言基础,进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丰富学生的词汇,加强学生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成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积累学生的语言词汇。要想方设法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对事物的描写层次显然不同,如“大街上真热闹、人真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生鼎沸、摩肩接踵”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中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生动形象的词语就是来自平时的学习、阅读。在农村初中,教师要想真正改变学生对事物的表达方式,就必须丰富其语言词汇。不管是看书读报、听广播看电视,还是学课本,随时随地都要使学生养成积累语言词汇的好习惯,使学生为自己的写作积砖堆瓦,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这些也是新课程标准充分肯定的,对农村中学来说尤为重要。
总之,指导初中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也是教学思想问题,它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子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小红,《基于作文真实性的高中写作教学实效性研究》;
[2]黄星源,《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的叙事问题研究》,云师大;
[3]邢瑞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西北师范大学;
[4]叶敏倩,《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写作教材反思》,福建师范大学.
论文作者:王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农村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初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