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政策的转变_农业论文

论我国农业政策的转变_农业论文

论我国农业政策的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政策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以前,我国的农业政策事实上表现为“哺育工业型”,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着明显的“剪刀差”,农副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从80年代起,农业政策开始发生变化,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20年时间内,政府集中力量调整和改革农副产品购销价格。这期间的农业政策基本上属于“农副产品价值回归型”。这种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全面达到“温饱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与非农产业长期存在的技术差距、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的差距等,城乡差距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反而还有所扩大。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31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33.6元,相差182.4元,二者比例为2.37∶1。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相差3070元,二者的比例扩大为2.47∶1。可见, 如果农业政策不从“产品价值回归型”向“反哺农业型”转变,农村居民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只能成为幻想。为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非农产业反哺农业已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将侧重讨论我国农业政策转型的必要性和反哺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农业政策要实现从“哺育工业型”和“农副产品价值回归型”转入“非农产业反哺农业型”,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非农产业反哺农业是产业发展的规律。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发挥着哺育工业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当一国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工业部门以及其它非农产业的资本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大量的流入农业部门,对农业部门进行反哺。如欧共体各国在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后,从50年代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哺农业的行动,并通过20年的努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美国是最早用工业资本反哺农业的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加拿大政府也用了20年时间推动本国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建设,城市经济已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已初步具备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中国应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鼓励工业资本反哺农业。

2、中国农业的特殊地位要求非农产业反哺农业。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因此,确保中国农业的稳定增长,对于中国粮食供应及世界粮食供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近20年来,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农业的生产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尤其是中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的大幅增长与耕地急剧减少的矛盾十分尖锐,如果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非农产业将资本投向农业,中国的农业就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就不能支撑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对中国农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中国粮仓和世界粮仓的充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要求非农产业反哺农业。土地、 水等农业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加剧,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近些年来,农业耕地、林地、草地、宜农和宜林荒地、宜渔可养殖水面、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等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总量逐年减少,人均占有水平也呈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争地、争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来自农业内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的环境污染加剧以及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也急剧向农村蔓延。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低下,导致农业自然环境资源向非农产业流动以及非农产业对农业部门造成的污染损害。农业内部农用化学物品污染加剧也是由于农业收益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迫使农民不得不利用现代工业技术阻止这一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如果不通过反哺农业的措施来提高农业部门的比较收益,非农产业将继续排挤和危害农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巨大的挑战。加快非农产业反哺农业的步伐,在保护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开发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方能保证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开拓农村市场必须与反哺农业相结合。目前, 耐用消费品在大中城市已趋于饱和,企业家开始设法开拓农村市场。部分企业开始在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商品和疏通渠道方面下功夫,企图能打开农村这一有着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但近半数的企业人士则认为,农村市场成为消费市场新增长点的时间显然还要后移。为何如此呢?因为目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来看仍处于温饱型层次。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090元,不到300美元。 而我国城市家电消费市场的繁荣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500美元时才开始出现的。可见, 如果不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村进入“小康”消费阶段,开拓农村市场就难见成效。因此,开拓农村市场必须与反哺农业相结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投入,经过50—100年的努力, 农村消费便会欣欣向荣,中国工业才能稳定发展。

反哺型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发展滞后,是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的弱点:受气候影响特别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经营规模相对于二、三产业来说太小,品种规格的更新缓慢,根本无法与日新月异、色彩纷呈的工业产品匹敌;基础设施投资周期特别长;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容易发生过剩;产品不易保存等。由于农业本身的这些弱点,要实现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反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力量来推动是不行的。这个外部力量主要是国家对农业的广泛调节和干预,即国家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反哺型农业政策。

反哺型农业政策大致可分为农业生产政策,农产品市场和价格政策,农业结构政策以及农业科教政策四大组成部分。反哺型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农产品供需,改进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使农业部门能与其它非农产业部门同步发展。

1、农业生产政策。该政策主要包括国家为刺激农业生产, 从财政、信贷、生产资料价格等方面给农业部门提供帮助,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如国家投资进行土壤改良,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或在农业生产者增加农业投入时给予直接补贴,国家对农作物面积和牲畜、家禽数目的规定等。

我国应逐步加强财政、信贷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应实行优惠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农业用电、石油和燃料等,其价格都高于工业部门支付的价格,农民承担的各种税、费负担也很重,一些地方每头生猪的屠宰税已超过100元。这种状况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税收上,欧共体各国从50年代起就开始给予特别优惠政策。意大利政府规定,农业用的石油和燃料的价格低于城市的50%,农业用电包括农村生活用电,比非农业用电减少1/3。1950年规定,凡进口农业机械,减税11%。法国自1950年8 月起对农机具所用的炭氢燃料给予免税,自1956年6月起,为推广柴油拖拉机的使用, 廉价出售这种拖拉机使用的燃料。前联邦德国对农民税收也采用了优惠政策,无论农业收入再多,都只交纳纯收入的10—20%的所得税。

在信贷支持方面,目前我国尽管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组织发放农业贷款,但我国对农业信贷的额度、品种都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贷款利息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高出许多。要提高农民的投资热情,应调整农业信贷政策,增加农业资金的注入,降低筹资成本。

2、农产品市场价格政策。该政策主要包括国家为了稳定供应, 在稳定价格和农民收入,促进流通渠道的合理化等方面,以及为了维护本国市场控制在进出口方面所采取的措施。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农副产品价值回归”的农副产品价格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后的重点是实现合理的保护价,完善粮食收购体制和完善农产品市场,采取合理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应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出口基地。

3、农业结构政策。该政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业经营的集中化、 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从而使农业经营者同其它产业的从业者一样,能够适当取得经济发展的利益。农业结构问题是农业中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主要包括部门结构、地区结构、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就部门结构而言,我国近20年来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快,畜牧业发展相对较慢。我国牧区多为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地区,人均收入偏低。应当通过政府的支持,加快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土保护,发展畜牧产品市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与种植业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虽然畜牧业发展加快,可能使谷物的种植面积少一批,实际上却更有利于谷物生产的发展。因为在一些贫瘠土地上种牧草,一方面有利于草田轮作,保护水土,另一方面,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培养了地力,提供肥料。同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收入,加强民族团结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地区结构方面,我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园艺业,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努力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作物和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农业资本集约程度的提高,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农业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从业者的收入。目前,我国园艺业主要在城市郊区,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今后应设法逐步脱离城市郊区,转移到气候适宜、污染少的地区大规模生产。

农业组织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第二是农业生产单位的专业化程度。我国目前是典型的小农户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单位规模极小,专业化生产水平很低。农业要现代化,必须大量使用专用设备、专用技术,必须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的道路。国家应制定适当的农业组织政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型农场。

4、农业科教政策。该政策主要包括农业教育、 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农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正规教育和社会教育并行,努力培养现代农业管理人才。正规教育是指通过办学对尚未就业的人员进行培养。主要以高等农业教育和中等农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培养中高等农业科技人才。社会教育是以在职人员的补充教育。在职人员包括农业管理者、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管理者和经营者即使是大学毕业生和专家,为了防止知识老化和陈旧,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我国应把成年人的技术培训作为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中高级农业管理人才。农业企业经营的经济效果大小,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对付外界影响和协调内部工作的能力,即从事长期战略决策,应付国内外市场变化,协调企业或公司内部供产销与人财物活动的能力。

在狠抓农业教育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应健全农业科研系统,形成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农业科研体系。政府应加大对人工育种、畜禽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控制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农业科技推广必须有政府的推动。省、市、县应设立农业咨询局,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与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密切配合,贯彻国家的农业科教政策。

我国农业政策的转型必然要涉及到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各项政策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其核心要体现对农业的“反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当然,我国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仍十分有限,也正是如此,才迫切需要通过适当的农业政策,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促进农业的全面现代化。有关当局应尽快制定出反哺农业的总体规划,确定推进的具体步骤。

标签:;  ;  ;  ;  ;  ;  ;  

论我国农业政策的转变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