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 7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因焦虑症导致失眠患者176例,将其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88例,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88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结果、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症表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经比较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改善因焦虑症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中,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相比较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焦虑症;睡眠质量
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1],据有关社会临床报告调查显示,焦虑症患者通常会有严重的失眠症,主要是因为患者心理焦虑,往往入睡困难,即便入睡,也会频繁噩梦,导致睡眠质量下降[2]。而在针对此类疾病治疗中,普通治疗仅仅治标不治本,很难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而随着近年来的临床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心理护理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方面效果奇佳,为验证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次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焦虑症导致失眠患者176例,进行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因焦虑症导致失眠患者176例,将其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88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8.1±10.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52±1.06)岁;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88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8.3±11.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07±2.05)岁,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具有临床可比性。
入选标准,经临床精神病焦虑症问卷诊断为焦虑症,有入眠困难,失眠症状,所有患者均无先天脑神经疾病,亦无脑部撞击受伤症状,均签署并请知情同意书后,参与实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用药需求,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由责任医师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行为方面的意见指导,让其能够回归正常生活。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首先,指导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针对患者不同性格如敏感、多疑、固执等性格,采取不同的焦虑心理康复指导,改善患者自身的心理不畅,从而在心理上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其次,支持性心理护理,由医护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认真倾听患者的内心不畅,并为其做出相应的解答,从而为其解答困惑。然后,生活层面的护理指导,根据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分析其爱好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恢复任务,帮助患者提升自身自信心。最后,环境干预护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拟定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在患者入睡前,播放轻松的音乐,让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下,从而达到辅助睡眠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3]。其中焦虑情绪主要依据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分析,满分2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睡眠质量则以患者的睡眠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作为评定标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评定,其中PSQI得分越高,表明睡眠效果越差。患者满意度,则以护理后满意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满意等级评定为,不满意:0~59分;满意:60~79分;非常满意:80~100。
1.4 统计方法
本次临床统计结果,均由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达,t进行校验,计数资料以%表达,X²校验,当检测结果P<0.05时,则表明本次临床统计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症状变化
经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症表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症表现情况比较
3 讨论
焦虑症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不良心理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高度紧张,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生活影响,最终影响到患者的日常休息[4]。此类症状患者,通常会呈现睡眠不佳,且入睡困难。长期处于焦虑症状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抑郁等不良症状,而多种症状重叠出现后,也会造成恶性循环,难以治愈[5]。而随着近年来对精神病科的不断研究,虽然找到了有效的抑制药物,但在临床中,其效果仍不能做到百分百有效,而且此病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比较大。所以在给予针对性治疗的同时必须给予必要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的恢复率。而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在此类症状上的治疗需求。大量实验报告指出,在临床治疗焦虑症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压抑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6]。心理护理主要从情感方面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情绪干预,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消除患者消极心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的护理满意度,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焦虑症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可保证患者更加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焦虑症虽然属于精神层面的疾病,在临床中会严重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从心理层面入手,在精神上给予慰藉,相比较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显著。因此,在改善因焦虑症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中,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相比较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因此在现代改善睡眠质量的临床护理中,值得对心理护理措施,进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艳.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7,(33):219-220.
[2]唐瑛.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50):174,178.
[3]路近.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探讨[J].健康前沿,2017,(10):261.
[4]马维.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探析[J].保健文汇,2018,(3):266.
[5]曾静.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母婴世界,2017,(19):115.
[6]王琎琳.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心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清醒患者的满意度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4):766-767.
论文作者:成雅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焦虑症论文; 焦虑论文; 措施论文; 症状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