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基础的,也是重要的,小学生的读写结合教学程度直接体现出小学生语文的运用能力与文学功底,所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1-183-01
读写结合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优化教材编写,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改写等,更好地发挥出读写结合的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完善。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重视阅读教学甚于写作教学
在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整个教育界都呈现出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读写结合有一定的出入。这种现象表现在教材的编写上,阅读课文的数量远远超过写作课程,就现行普遍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3-6年级的教材编写而言,每一册编写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收有5-6篇阅读文章,但是每个单元却只设计了一篇写作文章,造成了读与写的不协调,形成了学校重视阅读教学而忽视写作教学的现象,也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畸形发展。
1.2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孤立
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同样受到重视,但是学校对这两种教育的重视却是通过开设不同课程进行的,即开设阅读教学课和写作课来进行读写结合教育。这样的教学虽然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但是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反而造成读与写的割裂,不能将阅读教学及时有效地迁移到写作教学中。
1.3小学语文教师对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自身素质不强,能力不够,在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不能随时就阅读中的某个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等训练,使得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促进策略分析
2.1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语文教学理念。从本质上说,阅读是学生吸收知识、巩固基础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但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与参考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读写结合,首先要实现以读促写,要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与思考还停留在表面,教师通常引导学生完成课文中生字词的积累,并探究课文的思想感情。
但是,多数教师忽视了对课文写作思路的分析,因此无法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换言之,教师需要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作者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进行描写等等。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生字词,并利用字典等工具完成积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分析这篇童话故事的内涵,同时也要让学生分析这篇故事的写作思路。例如,教师让学生思考在课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小女孩见到的幻想,为什么又要在课文的最后突出已经被冻死的小女孩会带有微笑。
教师提出的问题直指这篇课文的中心,不但能让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思考更层次的写作技巧,并让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的借鉴这种技巧达到提高文章质量的目的。
2.2以写辅读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写作教学辅助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或者要求学生养成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及时的阅读后通过写作将所领悟的写作技巧进行合用,在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后,学生对生命的概念和意义已经拥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未触及学生的心灵,学生还可以对课文的更深层次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此时,教师要求学生书写读书笔记,要在读书笔记中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认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疑就是在进一步梳理对课文的认知,在思维转动的情况下联想到生活中的感触,进而对课文表达的内在含义有更高深的理解。
其次,多数教师习惯于将写作置于阅读之后,这是一种较为局限性的教学思维。因此,教师也可以在阅读之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没有受到课文束缚的前提下去思考与构建,进而在相互的冲击下对课文有更清晰的认知。
2.3重视课外阅读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需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去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这不仅是学生提高阅读深度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更是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促进阅读有效性的提升,从而为写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对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进行积累,从而丰富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时间,较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一些成语、《弟子规》等较为简单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背诵,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去对古诗词和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背诵,并练习对这些语句进行仿写、缩写等,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从而形成阅读保障写作、写作提升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激发学生读写的热情
小学生需要教师适当地给予鼓励,学习热情才会增强。教师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读写结合班级活动,对坚持做读书卡的同学进行鼓励。另一方面为孩子提供各类展示自己和作品的机会,比如,把读写结合的作文展示在班级、学校的语文园地等,或打印成册等,对写作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发放奖品等,使学生感到一定的荣誉。从而更好地阅读更多的书籍,掌握写作方法,写出更实在的文章。
结语:
读写结合不属于什么创新实践,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是有更多研究价值的,对读写结合教学切点展开多重探索,可以为语文教学找到最佳启动角度,以提升读写结合教法的实用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唐桂华.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
[2]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2010(9)。
论文作者:曾土胜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中论文; 这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