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探讨论文_尚小宁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探讨论文_尚小宁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过肝胆手术后出现胆瘘患者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此类型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接受肝胆手术并出现胆瘘的76例患者列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共计38例。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的护理治疗。在实施了敢于护理之后,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的时间长短、引流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做比较。结果 在实施了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患者在多个方面的表现均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患者接受肝胆手术之后,容易程序爱你胆瘘的现象,为此必须强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以便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肝胆手术;腹部手术;胆瘘;综合护理

肝胆疾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多发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慢性症状,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开展外科手术治疗,如肝胆管结石、肝癌或者是肝炎后肝硬化等。然而,肝胆手术是一种较为容易引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外科手术,这些手术附带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的影响,其中胆瘘就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症状表现。为此,我院将针在本院接受肝胆手术产生胆瘘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方法,现在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肝胆术后出现胆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患者为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于43~7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0.12±5.17)岁,其中有16例患者为胆囊摘除,10例患者进行了肝叶切除,肝10例患者进行了胆管结石切除,切除恶性肿瘤切的患者2例;观察组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4~7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1.77±6.66)岁,其中进行了胆囊摘除的患者为11例,进行了肝叶切除的患者13例,接受了肝胆管结石清除手术的患者10例,实施了恶性肿瘤切除的有4例患者。此次接受护理研究的76例患者不存在其他影响研究的病症与禁忌症状,两组患者的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此前提下,开展综合系统性的护理,其中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示:

1.2.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鉴于肝胆手术患者一般表现为较为严重的病情,而且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程度较低,这种对于病情的无所适从,容易导致患者内心形成过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以消极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必须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的病情发展,缓解患者存在的紧张情绪,从而以轻松的态度与情绪来接受并配合手术治疗[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尝试多种心理护理方案,倡导用安慰的语言去打消患者对于病情的紧张与恐惧,可以巧妙运用心理暗示或者案例引导法等多种有效方法的配合,让患者快速走出疾病的恐惧与不适,尽快建立起对抗疾病的自信心。针对胆屡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为缺乏,护理人员可以耐心的向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帮助其形成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也能够逐渐建立起对于护理人员的信心与好感,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1.2.2疼痛的护理

对于患者存在的疼痛问题,相关医护人员必须给予其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可以对其进行心理安慰,为其配发合理的止痛药物剂量,从外在与内在两方面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的紧张度。护理人员必须定期对患者的疼痛发展情况进行监测与记录,并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和进一步的疼痛方案的设置。在疼痛的护理干预过程中,也要注意患者自身的差异性,对于一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书籍,引导其阅读,从而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其对于疼痛的感知程度。针对一些文化程度水平较差的患者,则可以引导家属多与其交流,探讨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1.2.3切口的护理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切口情况,时刻保持切口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的状态,确认切口的周边是否出现红肿的现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还要保证患者自身的舒适度,多多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以便能够及时根据患者的不适,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应对方案。在更换患者切口敷料的过程中,务必做到保证切口的整洁,对于一些切口愈合速度较快的患者,则要随时告知患者恢复情况,让患者对治疗怀有极大的自信。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过程中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以及对于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5±3.32)d,引流时间为(5.24±1.90)d,满意程度为78.38%;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31±2.08)d,引流时间为(2.99±1.07)d,满意程度为94.59%。观察组在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一般情况下,胆瘘主要体现了患者的胆汁在通过异常管道向外排出的情况,其与肛瘘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分析胆瘘发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其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大多数情况主要根源于患者肝脏创伤处发生胆管异常破裂,从而引发胆汁的外漏,胆瘘的出现又引发了腹膜炎等并发症,从而引发患者更多的不适症状。当前,针对胆瘘开展研究的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并且在护理干预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2]。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胆瘘专业护理以及饮食行为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在于常规护理方法的比较上,以住院时间(5.31±2.08)d,引流时间(2.99±1.07)d,满意程度94.59%的数据呈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通过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干预效果,值得进行广泛应用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朱丽萍,汪珊珊.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7):887-889.

[2]候英英.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38-39.

论文作者:尚小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探讨论文_尚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