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问题有待解决--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_纪宝成论文

科室问题有待解决--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_纪宝成论文

条块分割有望解决——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块分割论文,教育部论文,司长论文,发展规划论文,纪宝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实施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原机械工业部等九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以此为开端,长期困扰高等教育的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记者日前就调整工作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

问:此次对原机械工业部等九部门所属院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是不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

答:现阶段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解决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教育资源的问题,统筹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和效益。要解决条块分割问题,必须研究解决部门办学体制。此次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是这一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之一。这标志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是涉及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战略性举措,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措施。我们相信,以此为开端,长期困扰高等教育的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然,这还要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同时加强高教法制建设。同时要看到,这一调整与政府机构改革同期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为此次调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部门办学体制调整又为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

十五大提出“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如果说前5 年是“探索思路,研究政策,积累经验”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十五大以后,以扬州会议和此次大调整为标志,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全面展开”的快车道和新阶段。此次部门办学体制的大调整是高教战线贯彻十五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第一炮一定要打响,也已经打响。

此次调整的这批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一定会加强领导,顾全大局,克服困难抓好这批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一定会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创造条件,抓好这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的作用。

问:此次调整涉及93所普通高校,除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矿业高专暂时仍由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外,其余91所均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但我们注意到,东北大学等10所学校在实施共建中与其他81所院校有所区别,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重大事项以中央为主。其余81所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共建为何有所区别?您能否介绍一下其中原因?

答:考虑到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此次调整对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中国纺织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无锡轻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10所普通高校在实施共建中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

这10所院校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重大事项以中央为主。所谓重大事项,主要是指在领导班子的管理、经费的划拨、事业计划的制定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来探索共建的新形式、新内容。这10所院校都是行业性带头示范学校,覆盖部门行业工作面广,学科建设有较雄厚的基础,如若完全以地方管理为主,难以完全发挥其潜力。而且,保持一批服务面宽、面向全行业的学校,对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这些学校不一定很多,但必须有这样一些学校。当然,这些学校也必须首先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此,要进行必要的专业结构调整。

这10所学校与其他81所学校均采取中央与地方共建,故而都要纳入当地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的整体规划。考虑到服务面向和教学、科研状况,共建有所区别。其余81所学校以地方为主,更多考虑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不等于说不可以为其他地区服务。这81所学校中,如燕山大学、甘肃工大、中央工艺美院、郑州粮食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既要主要为当地服务,同时在面向行业、面向大区服务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设在京、津、沪等大城市的高校,也同样要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这些学校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必要的重新定位,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当然这应当逐步地进行。对行业性很强,面向全国和大区,并在以往的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专业和学科,要加以保护。《实施意见》中规定调整这类专业点必须经教育部批准,以保护学校已形成的学科优势不致削弱。各省、市、自治区也会充分重视这些问题。这些学校在当地招生的比例当然要较大幅度地扩大;跨省招生的比例则应因地、因校制宜,一般可考虑控制在招生计划的20%到40%左右。个别情况的另当别论。

问: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这是否意味着割断了学校与行业的联系?

答:虽然这些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但我们希望原主管部门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对特殊专业的扶持、指导仍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协助。不要因为管理体制的调整割断了学校与行业的联系。改革是改变联系方式,而不是割断联系。行业仍应热切关注和支持学校。学校应当努力按照新观念、新办法、新机制保持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而非放弃这种联系。管理体制变了,教育规律并未变。要努力按教育规律办学。

问:此次大调整中,有关经费划转问题是怎样规定的?

答: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81所普通高校,学校的教育事业费由财政部按照1998年调整预算数扣除一次性专项后,再上浮15%,作为下划地方的经费指标:公费医疗经费和房改经费(专项用于补助建立住房公积金),由财政部按照1998年预算执行数,从1999年起划转到地方并由地方财政部门核拨给这批学校。

学校所需基建经费,按学校前5年预算内非经营性投资平均数, 由国家经贸委和有关国家局与国家计委协商确定投资基数,结合建设项目继续由中央支持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步转由地方政府负责。同时,由国家计委按建设项目给予这些学校一定额度的一次性专项补助。

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学校, 中央专项资金和由部门承诺的在预算内非经营性投资中安排的配套建设资金,分别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按原定数额下达到有关学校。这些规定在执行中可能会出现个别特殊问题,如果比较大,有关部门是会认真研究的。

问:据了解,这些调整学校曾经有三种顾虑:一是担心以地方为主共建后,中央下拨的经费不能全额及时到位;二是担心院校领导班子调整中会不会安排一些不合适的人选,影响院校的发展;三是担心由原来面向全国招生改为主要面向本地区招生后,生源质量没有保障。您如何看待学校的这些顾虑?

答:前面说过,各地一定会高度重视这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一定会充分发挥它们在科教兴国、兴省(市、自治区)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调整工作的实践也已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大前提出发,这三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关于经费不到位的担心,一些财政状况较好的省表示,今后拨给学校的经费高于原来标准,一些财力较薄弱的省也表示,给学校的钱一分也不会少。事实上,学校也要算大账。

关于配备干部问题,各地一定会按干部“四化”和民主程序的要求,充分考虑教育特点来配备领导班子的。

关于生源素质,“面向本地招生,生源素质就不好”的说法,似乎缺乏根据,更何况面向本地招生不等于不能适当跨省招生。

我们希望,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领导下,帮助这些学校努力做好调整管理体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并且要迅速地了解这些学校的全面情况,包括学校的历史、现状和改革发展规划,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地进行工作指导。同时,希望各地对这些学校一视同仁,特别是享受地方优惠政策和指导改革方面应一视同仁。这些学校也要调整好心态和思维方式,更多地关注地方需要,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问:并入国家经贸委的原机械工业部等九个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您觉得此次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调整为什么能平稳顺利地进行?

答:分析起来,调整取得平稳顺利进展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短时间内进行这样大规模、集中性的中央部门院校管理体制调整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就在于国务院的正确决策,特别是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亲自指挥和协调。

第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支持。这次调整,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省市区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大家互相体谅,顾全大局,及时消除各种卡壳因素,使得许多困难得到克服。

第三,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教育部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区别不同学校的情况,在调整模式、资产处理、经费划转、干部管理、事业编制、发展规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政策优惠等各个方面会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调整过程中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秩序。

第五,有比较充分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调整是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自然走向”,是“水到渠成”。

这次对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的管理体制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调整,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地方来讲,此次调整有利于各地更好地利用高教优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说,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客观规律,这是此次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得以平稳顺利进行的最根本的原因。

标签:;  ;  ;  

科室问题有待解决--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_纪宝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