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 骨科 53002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病人的无痛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的患者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VA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病人的无痛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折;围手术期;无痛护理;效果
骨科患者临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疼痛造成患者寝室难安,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病人的无痛护理效果,特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的患者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的患者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91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9岁到73岁,平均年龄(53.17±2.31)岁;骨折部位:下肢骨折19例,上肢骨折23例。对照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0岁到79岁,平均年龄(52.38±2.19)岁;骨折部位:下肢骨折22例,上肢骨折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我科室成立专门小组,问询出院患者自身感受,翻阅大量文献,参考国内外成功的疼痛护理方法,动员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根据多发面调查、评估结果,总结优质护理经验,制定符合我科室实际情况无痛护理模式实施方案。①患者入院后安排在安静、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内外安静,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病房、走廊、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增加病房内绿植的摆放,利于患者放松心情。②加强日常生活护理,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休息,帮助其减轻疼痛;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放松、按摩受压部位的肌肉予,促进血液循环;根据患者伤情,帮助患者制定恢复训练计划,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咐患者及早开始适当活动、锻炼;增加病房巡视频率,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及骨折愈合情况,防止并发症。③护理人员通过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发现患者认知受限,容易对疾病、治疗产生错误判断,影响治疗,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因此,应及早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及疼痛相关知识,教会患者自我评估疼痛的方法,合理表达疼痛,指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说明疼痛是骨折后正常、必然的反应,不必过于担心,只要配合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主要内容为治疗期间饮食常识、活动方法等,提高患者整体认知度。④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指导患者合理应用止痛药物,若患者疼痛症状剧烈难忍,可选择性使用麻醉类止痛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并且告知患者不会因应用药物产生依赖性,消除患者用药顾虑;对于疼痛症状不是很明显的患者,可采用物理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如微波、红外线疗法等。⑤临床证明,心理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疼痛程度,甚至加重疼痛。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干预基础;及早发现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析具体原因,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尊重患者的表达与诉求,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鼓励患者情绪方面的释放与发泄,以减轻患者疼痛;选择舒缓的音乐为患者播放,帮助患者转移对疼痛的专注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VAS)评分。疼痛(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法,0分代表无痛,以此递增,10分为剧烈疼痛,在直线上标示出来。指导患者根据主观疼痛感觉直线上画出相应的位置,此位置读数为患者的疼痛评分,其中读数在1~3分判定为轻度疼痛;4~6分判定为中度疼痛;4~9分为重度疼痛;10分则为患者疼痛难忍。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3讨论
近几年临床骨折病人的发生率逐年增长,临床护理模式的提升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骨折患者一般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而造成骨折,骨折伴有极大的疼痛,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临床的治疗以及护理不配合,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
骨科患者收治的骨折患者最为常见,患者饱受痛苦,且行动受到限制,加上一些固定方式导致水肿的发生,多数患者疼痛情况较为明显。一般来说,疼痛虽然是机体的反激反应,存在一定的防御与保护作用。但骨科患者出现的多为剧烈、急性的疼痛,容易导致患者情绪发生较大波动,影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此外,疼痛令患者休息与睡眠无法保证充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恢复效率[2]。无痛护理旨在强化骨科疼痛管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与主动服务意识,抓住日常护理的细节,力求每一项护理措施等能够对缓解患者疼痛起到作用,另患者尽可能在无痛或轻度疼痛的状态下接受治疗,进而促进其尽早康复[3]。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病人的无痛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金星,杨欣建,李旭春,等.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3):201.
[2]胡三莲,黄健.急性创伤术前疼痛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349-1351.
[3]罗湘芸.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10):712-713.
[4]陈丽芳,翁留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4(10):20-22.
论文作者:张晴,李天琴,凌雪平,赵茜, 杨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骨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意义论文; 情况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