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非线性编辑》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短视频时代《非线性编辑》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短视频时代《非线性编辑》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探析

毛蓉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摘要: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提速,让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已被移动端媒介占据,内容传播呈现出移动化、生活化、短视频化的趋势。受众的兴趣转移,也给视频制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中,只有及时优化知识结构,更新创作方式,才能顺应新媒体时代对影像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关键词: 非线性编辑;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一、非线性编辑课程的主要内容

非线性编辑不同于传统线性编辑意识,它可以随心所欲按不同顺序编排素材,给影视剪辑师,导演的意识流思维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在5G 自媒体影像传播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传播及认知的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之一。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非线性编辑技艺不光是传媒专业需求,也是每个短视频爱好者的必备技能,具有相当广泛的适用空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节目后期制作的非编技术原理、艺术原则及实操方法与技巧,能够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制作出各种影像视频文件。目前流行的抖音、快手竖屏制作,也可以用非线性编辑完成,但创意和对镜头的拍摄选择,与传统视频制作有一定区别。因此,必须针对当下数字技术传播内容及手段的革新,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对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才能顺应新媒体时代对影像制作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改与实践

(一)构建体系化课程群

从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来看,非线性编辑课程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而是与其他相关课程相互关联,融入其中。首先,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与操作技能课程,这是学习本课程的技术基础;其次,开设影视美学、视听语言、摄影与构图,电视节目编辑等课程,还要了解创意与设计,稿本与脚本的撰写等,这是学习该门课程的艺术理念基础;最后,让学生学习新媒体实务类课程,对当下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和创意偏好有一定感性认识。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一门极具时代特色的学科,其与影视工业及计算机技术的变革息息相关。教师应当紧跟前沿,并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当下,短视频业态不仅席卷社会私域,更在主流媒体不断吹皱一池春水,竖屏类影像内容的展示、技术、策划、前端拍摄、后期制播、话题发酵……全新课题轮番袭来让互联网作品的爆款基因根植于学生日常影像作品的实操土壤。

(三)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2.6 人文景观 坎布拉宗教文化发达,不仅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复兴地,也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阿琼南宗寺、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和尕布寺都先后建在这里,距今已有1 100多年的历史。园区内世居有藏族人民,他们世代耕作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浓郁、独特的藏民族文化习俗。

通过对软件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从单纯课堂分步操练,转变为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步骤进行项目剪辑,并进行反馈,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能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完成任务目标,培养其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分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考核,每节课的实操表现都会进行评分,课后作业及实训项目也定期跟踪打分,学期结束时根据结业作品再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由“日常出勤+平时实训成绩+综合作业”三部分组成:(1)日常出勤评分占20%;(2)实训练习评分占20%,可以按照课程进度分阶段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段里完成一部15 秒短视频或vlog 作品剪辑,教师根据效果评定学生分数;(3)期末考试成绩取自综合作业:分组完成一部完整微电影或微纪录片拍摄及剪辑,占60%。

仅仅一两年,互联网江湖已经大变样了。角色在变,主次在变,风向在变,阵地在变。如果说,GE Digital的“三步走”发展策略在最后一步没有走通,马失前蹄,那么,很多人假设的“互联网+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工业”的三部曲,也会是一样的道理——前两步没有问题,第三步逻辑难通。如果打算从“互联网+产业”来过渡一下的话,也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进行案例选择时,我们将传统影视作品替换为一部分短视频作品,将两者在剪辑思路上的异同处给学生做说明。此外,还会将历届学生习作的初剪版和最终版本作为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并且将他们当时拍摄的素材,给本届学生进行剪辑练手。

所谓“内涵”困境,是指新大学运动第二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在扩招大潮中存在的重视“外延式发展”忽视“内涵式发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快、大、高、全”既是第二阶段新大学运动中创立的新大学的发展特征,也是导致这些大学存在“内涵”困境的主要原因,而“内涵”困境在“终端”上的反映则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的下降。

在课程作品评价模式中,我们采用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次课,举办微电影颁奖典礼,对各小组结业作品进行展播,按照奥斯卡颁奖礼的奖项设置进行投票评比并颁奖,同学们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讨论互评,最后由教师将各组问题汇总点评,学生印象深刻。此外,还筹备创建该门课程的网站系统,将同学们的影视短片或短视频发布到网上,供全校同学点播。同时,邀请正在学习影视作品欣赏课程的学生对作品进行专业评析。这既是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也有助于从别人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要我做好”转变成“我要做好”。

3.以“评”促“学”法的运用

(四)建立全程考核体系

2.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五)教学效果跟踪测评

经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色调、蒙太奇组接法则等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影像作品的整体控制力及艺术创造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掌握了一门实用剪辑软件,也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有效激发他们进行影像艺术创作的兴趣。我们从2019年起在新闻传播系建立了影像工作室,从学习过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入选的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短视频和微电影作品的参赛及创作。

进一步完善县城控制区内污水管网向周边村镇延伸覆盖工作,对农村污水采用集中和分散处理的形式。对于重点镇镇区村、水源保护地周边村、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和人口密集的中心村,设置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污水处理厂上游河谷周边城镇或乡村的污水,并逐步向周边村庄辐射。对于人口分散、偏远的村镇,提倡相邻乡镇联合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实现区域统筹和共建共享[3]。对比较分散或距离河谷较远的村庄,污水采用分散处理的形式。可考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化粪池或氧化塘等处理方式,达标后排放。

(六)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建立与时俱进的数字化教学视频资源库,一可以作为学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二对学生全面开放,当学生为某一项目资料搜寻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借鉴与参考资料。

(七)加强校企合作

课程之外,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及带领,学生深入到新媒体视频制作企业一线与业界进行作品交流,找出差距,感受从业氛围,并能对未来企业人才需求的重点方向进行预知,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此外,教师也可通过校企合作,及时掌握企业相关岗位的用人需求,反过来又可促进非线性编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1]朱喜基.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J].电脑与电信,2017(06).

[2]刘靖.地方高校影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

[3]欧黔.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中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8(09).

作者简介: 毛蓉(1980.11-),女,广西桂林人,讲师,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传播学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实务。

标签:;  ;  ;  ;  

短视频时代《非线性编辑》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