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论文

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

□ 丁贤勇

内容提要 明清至今,江南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关于“江南”的概念,学界讨论颇多,几达“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之程度。日常生活中的江南,应是思索这一概念的出发点,并需基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和多元的基础之上。据此,其空间范围主要是指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及与江浙相邻的皖赣闽的毗连地区;大致上与现行气象区划中的“江南东部地区”相吻合;是一个处湖口东向南京、宁德,面向东海的一个扇形区域。这与江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较相吻合。在江南,水是其最核心的地理元素,也是江南传统交通之魂;它构成为江南交通线路的基本骨架。以水为据,江南可划分为太湖-运河流域(吴文化区)、长江下游沿江区域(长江文化区)、钱塘江流域(越文化区)、东部沿海及东海海域(海洋文化区)四大区域,分别是江南的核心区及江南的北翼、南翼与东翼,共构形成一个山地、平原、河湖、近海的生态相嵌体。1840年,西力东侵,江南也出现“千年未有之巨变”,交通即为巨变之一。交通(行)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它在近代经历了从以自然力为特征的传统交通向以机械力为特征的新式交通转变。在近代交通史视野中,作为一种可触可摸的物质力量,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的传入,江南地区终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近代新江南。

关键词 江南史 日常生活 交通史 新式交通 观念史

明清至今,江南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今天中国社会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1960年代以来,江南区域史的研究在海内外逐步展开;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出现了一大批老中青传帮带、海内外相呼应的学者与著作,有“显学”之称。国内在“华北”“华南”“江南”三大区域史研究中,数“江南”及其概念争议较大,几达“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之程度。本文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江南”是思索这一概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并就此进行探讨。

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利用Origin 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及绘图;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的差异显著性。

一、概念梳理:人人心中都怀有一个江南

关于“江南”概念,学界讨论颇多。

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感染后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但因为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所以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快速进展和长期缓慢进展三种转归,出现的临床表现也不同。

首先,江南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一个有特定空间范围的地理区域。

“江”即长江,这是特定的,它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云贵高原以东这一空间范围。广义的江南,指今天赣、浙、沪两省一市全境,以及苏、皖、鄂三省长江以南地区,及闽北地区,这可称之为“大江南”,在人文地理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的江南,多指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下游与东部地区,主要是江苏南部的苏州、常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还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陈正祥先生认为,“江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但不包括四川盆地。狭义的江南是指长江下游段的南岸,也就是王安石诗句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江南。它包括江苏省的南部,浙江省的北部和安徽省的东南部;以太湖为中心,面积约36000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小部分是丘陵,土壤肥沃,气候温润;有许多大小湖泊及河川,水道密布,交通运输便利。人烟密集,都市发达,工商业繁荣;长期以来是全国经济和文化最进步的地区。”这里是中国自然条件最为优秀的区域。

夏商周三代,江南地区属于百越之地,称“扬越”“吴越”“於(于)越”“瓯越”等,今天浙江一带还有“于潜”“瓯江”“瓯海”等地名,保留下了这一痕迹。吕思勉先生认为“自淮以北皆称夷,自江以南则曰越(作粤同)。”《史记》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是就是“大江南”。春秋战国时期,“江南”这里大致上是吴国和越国境。《吴越春秋》载:“勾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秦汉时期,江南属于会稽郡的范围。另外,项羽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里的“江东”,即指长江以东,因长江从芜湖至南京段流向为西南偏南向东北偏北流向,以此为标准称长江东面的地区为江东,包括皖南、苏南、浙北等长江以东地区。

其次,江南是一个历史概念,是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有其发展过程。

唐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这与前述“大江南”范围是基本一致的。至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大致为吴越国所在。宋代改道为路,江南路为江西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 (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与江南西路(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 元置江浙行省,明承之。

⑬ 徐迟:《江南小镇》,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如果说江南还可以作为一个政治或行政概念,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中原”“江北”等相并立的概念。中国古代历史可谓长期在“逐鹿中原”“问鼎中原”这两个成语中演进。“鹿”比喻帝位或政权,群雄并起,争霸天下。传说禹铸九鼎,寓意九州,代表天下,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以九鼎为传国重器,得天下者据之则可称霸天下。为什么“逐鹿”与“问鼎”的是在“中原”呢?因为中原即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区域,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朝代的更迭似乎是在“争霸”与“称霸”的过程中进行。与此同时,与中原相对应的则是相对落后的周边“夷蛮戎狄”地区,南方则被称为“南蛮”“百越”之地,蛮即野蛮,就包括了江南地区,是茹毛饮血、断发纹身的野蛮之地。

秦汉以后,中国南方、北方的发展情景发生转变。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崛起并南侵,造成中原地区的混乱,先后出现了“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迫使中原人民大规模的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南扰,作为一项推动(push)的力量,促成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分三个较大波次搬迁。与此同时,南方的自然条件,特别是雨水和气温——就江南说,还包括冬季的温暖和润湿,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较北方有利;单位面积的生产量较高而且生产比较稳定。这些较好的水、热条件,对于北方农民具有吸引(pull)的作用,这是人的流动。此外,南方河川在交通运输上所提供的方便,秀丽山水对文学和艺术的启发和薰陶,以及长江天崭所给予的安全感,也具备一定的影响。随着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物的流动,江南地区终于迎来了它后来居上的发展机会。

再次,江南是一个经济概念与文化概念。

这里也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江南不但是一个地域概念——这一概念随着人们地理知识的扩大而变化,还具有经济涵义——代表一个先进的经济区,同时又是一个文化概念——透视出一个文化发达的范围。”唐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从东西向的黄河轴线移至南北向的运河轴线,江南成为中国最发达地区。“中国文化发展到了北宋末年,中心已趋向东南。北宋政权的毁灭,只是加速这个中心的迁移,一下子从中原跳到了江南。换言之,也就是从开封、洛阳的东西向轴心,转移到了杭州、苏州的南北向轴心……自此以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相合并;更便利于发展。事实上,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在江南。长期以来,江南成为全国财赋的焦点,也是人才的渊薮。”“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两宋至今,江南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中国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有介于此,江南慢慢从泛指长江以南,成为今天专指长江下游以南区域。

江南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是一个因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文化发达而被美化的区域概念。从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到诸如“塞外江南”“塞上江南”“塞北江南”“小江南”“高原江南”“北国江南”……再到近人徐迟连用66个“水晶晶”来描述他的江南小镇:

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日月,水晶晶的星晨,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天主堂,水晶晶的耶稣堂,水晶晶的水风车,水晶晶的水车,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水网,水晶晶的荇藻,水晶晶的春草,水晶晶的垂柳,水晶晶的菏叶珠子,水晶晶的竹径,水晶晶的桑树园,水晶晶的蚕虫,水晶晶的油菜花,水晶晶的稻田,水晶晶的紫云英,水晶晶的稻香村,水晶晶的积谷仓,水晶晶的小岛,水晶晶的琼楼,水晶晶的玉宇,水晶晶的山庄,水晶晶的藤萝架,水晶晶的九曲桥,水晶晶的太湖石,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长街,水晶晶的绸缎店,水晶晶的歌榭,水晶晶的酒肆,水晶晶的野荸荠,水晶晶的水晶糕,水晶晶的桔红糕,水晶晶的灯火,水晶晶的炊烟,水晶晶的纺车,水晶晶的织梭,水晶晶的脚丫船,水晶晶的渔舟,水晶晶的烟波,水晶晶的野鸭,水晶晶的白鹭鸶,水晶晶的少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婴儿,水晶晶的心,水晶晶的梦,水晶晶的爱,水晶晶的铁环,水晶晶的陀螺,水晶晶的童年,水晶晶的灵魂,水晶晶的生命,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这是呵!这里是我水晶晶的家乡!

2.2.2 说明书虽未明确标明材质属于非铁磁性和弱铁磁性材质植入物,但对行MRI检查规定磁场强度要求或时间要求的,划归为MRI限制类。

今天,即使在时代大发展、各地大发展的背景下,江南依然是所谓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加上,江南史研究又被称“显学”。这些又会引来多少“羡慕嫉妒恨”!并让人怀疑,历史上的江南真有那么好吗?!

最后,江南也是一个被界定出来的学术概念。

“从学术史的历程来看,学者们眼中的江南,时代不同,范围大不相同,甚至同一时段,范围也有大小。研究者在使用‘江南’这一概念时,指涉的地域范围也多不同。”范金民先生列举了国内学者周振鹤、黄今言、张剑光、吴松弟、傅衣凌、洪焕椿、从翰香、樊树志、陈学文、吴仁安、包伟民、唐力行、马学强、冯贤亮、王桂平、徐茂明、杨念群、唐寯和范金明,海外学者中村圭尔、刘石吉、斯波义信、森正夫、川胜守、达·约翰逊等的界定。

最早进行江南史研究的是傅衣凌先生。他在《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中,尽管尚未对江南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从引用史料的所涉地域范围来说,分三个层次:数量最多、最核心的史料是论述苏松常(太)杭嘉湖地区的;其次是涉及到江浙地区的;再次是涉及长江以南皖赣闽鄂等其它各省的。1980年代,王家范先生在关于江南市镇的研究中,最早对江南概念提出讨论。认为至迟在明代,江南地区就已是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也将“五府”乃至“七府”并称,因此,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事实上已初步形成,而且当时该经济区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村市等多层级的市场网络。周振鹤先生《释江南》中,将环太湖地区称为“江南”。即传统意义上的吴文化地区,以明清时期苏、松、太、常、嘉、湖五府一州为主,加上杭、镇两州的部分地区。李伯重、冯贤亮等,多从此说。另外,刘石吉认为江南指长江以南属于江苏省的江宁、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和太仓直隶州,安徽的宣州、徽州、太平、宁国以及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地区。洪焕椿、罗仑则是指太湖、钱塘江流域、大运河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

区域是有界线的,但是江南这一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其实,小至“五府”“七府”,大至长江以南的“泛江南”,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有一个江南,都有一个“江南梦”。这是江南史研究有别与他者的重要特点。江南,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开放而多元的江南,江南史研究也是个动态的、开放而多元的。“江南”概念的争议,是个可喜的现象,是江南史研究学术活力的体现,并推动该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创新。

二、问题落点:日常生活中“江南”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江南是一个常常会遇到的概念。我们可以做的是,先回到常识,再去建构概念。

③ 当然,有时江南是一个很宽泛的地理概念。2017年3月,笔者应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家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组之邀,赴广西南宁参与项目验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关于自治区历史文化展厅内,见墙上布置玉林市容县真武阁的照片。其介绍为“唯一没有重修过的江南四大名楼——容县真武阁”。百度百科也介绍,“真武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江南四大名楼”。这里的江南可称之为“泛江南”。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打破时空界限,这也是智慧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限于教室的空间与课堂的时间,而是可以通过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也更加方便快捷。

历史上的南方北方概念,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也与诉说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陈正祥说,“中国人的‘南方’观念,越到后来越向南移;这和全国经济及文化中心南移是符合的。唐宋时代,一般指淮河、汉水以南属南方,也就是后来常用的淮河-秦岭连线。明代取士(进士考试之类)所定的南北界限,已向南推到长江了;长江成为官方批准或公式的南北界线。现代的中国人,又把此一界限向南推动,几乎要以南岭为界了。总以属南岭以南,才是真正的南方。”但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与人们的常识中,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早在近代,地理教科书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现行高中地理教科书指出,“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稻产区与麦产区的分界线,因此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长期以来,历史上的江南是中国南方中间的主体部分与核心部分。

(5)财务信息系统更新缓慢,核算工作得不到足够支持。由于医院现有的核算系统不能平行记账,仅用于财务会计核算或预算会计核算逐项核算,二者缺乏有效衔接。在很多综合性医院,财务人员工作量大,核算工作种类繁多。此外,财务系统各个业务模块彼此独立,缺乏整合性,信息得不到共享,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另外,江南地区是华东地区的一个部分。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华东区作为当时中国六大一级行政区之一,包括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行政委员会驻上海市,1954年撤销。1961年,又成立华东经济协作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1978年后撤销。至今,包括上述七省一市的华东地区仍作为地区用名。江南地区也是华东地区长江以南的主要部分(见图1)。

井上哲次郎说当时他以学生的身份立即申请上课听讲,又说“其课程起初使用《大乘起信论》为课本。上课方式并不能说上乘,但因选择的课本好,故学生喜欢听,亦不仅学生,而且各种各样的人来上课听讲,譬如,当时的综理加藤博士也起初旁听,从校外西村茂树博士等人也来旁听,此外,外山正一博士等教授也列席,坦山氏的佛典课程如此惹起了当时学界的注目。无论如何,于废佛毁释后佛教形势振的时代在大学讲授佛典,以历史的角度而言,是一件应当注目的事”[注]井上哲次郎:《井上哲次郎自传》,东京:冨山房,1973年,第7页。 。

图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围图

资源来源:国务院批准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5月11日,参见 http://www.gov.cn/xinwen/2016~06/03/content_5079264.htm。

其次,“江南”与“长三角”概念的异同。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两者多有重叠之处。据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准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千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占全国的2.2%、18.5%、11.0%。 “长三角”包括长江两侧,也就包括了长江北侧的城市,这样与江南的空间范围不相一致。然而,现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不包括长江以南突出一方块的黄山市(历史上的徽州)。“长三角”如果没有徽州,就无法理解明清前后约500年时段中整个“长三角”或者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唐力行先生说,“徽州的研究必定是和苏州相关的。因为苏州就是徽商盘踞的最大城市……商业中心里基本上都是徽商。”在杭州,著名的张小泉剪刀、胡庆余堂,都是徽州人创办的;江南满眼“黛瓦粉壁马头墙”,就是徽派建筑的主要风格。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江南”这个概念使用最多最广的是每天19点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面的“气象预报”节日。

早些年笔者曾专门去了解该栏目,请教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江南”北部、南部、东部、西部及中部等说法所指的具体区域范围。

在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共11个)划分说明中,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至南岭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在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中则是指:“南北向基本以浙赣和湘黔两条铁路线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东西向基本以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线和江西与湖南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一定义与现实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图2 中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江南地区)示意图

注:A、B、C 为江南北部,a、b、c为江南南部;A、a为江南东部,B、b为江南中部,C、c为江南西部。原图出自《中国气象地理区划手册》第2页。

气象区划中的江南,给我们以启示。江南地区就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即广义江南或“大江南”的地理范围。江南的范围,从前述基本概念出发,加上近代的时间元素,主要是指长江下游南面的江浙沪地区,及与江浙相邻的皖赣闽的毗连地区。基本上与气象区划中的江南东部地区相吻合。大致上是以九江之湖口(湖口为长江中游与下游之分界点)为西起点,东至舟山群岛,东北到南京,东南至宁德,所包括的一个东向直至东海的扇形区域。从湖口向东,长江成∧型入海,整个江南也可以说就是该∧型曲臂包孕形成的,其范围也与前述“江东”概念相一致。区域内东西间从九江市区至舟山市区约600千米,南北长宁德市区至镇江市区约650千米;区域内陆地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8000千米。区域内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并且自东南向西北降低。年均温 14~18℃,年降水量 1000~1500 毫米。

三、以水为据:传统交通下的江南及区划

上述关于“江南”地理范围概念的提出,与江南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是直接关联的。江南是水乡,水是构成江南的最核心的地理元素,也构成为江南交通线的基本骨架。水也构成为江南交通线的基本骨架,自古以来江南的交通以水运为主,水是江南传统交通之魂。并且,流(水)域大致上代表了传统时代的交通线路走向,及经济区域 (经济圈、贸易圈)的主要范围。据明代《寰宇通衢》等官方统计,江南地区合计驿站里程为7395里,加上未列入驿线的总计应在8000里以上。驿为官道,及至清代分布更广。当然,因江南地区水乡的特点,驿路还是以水驿居多。在人们出行中,陆路交通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但就传统交通运输而言,水运是最为主要的。

在江南这一扇形区域中,以山为分界线,以水为中心区,可划分为四大流域或水域:一是太湖-运河流域,包括明清时期的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包括松江所属的上海,太湖流域及江南运河两岸,形成一个具像化的“01”形态,这是江南的核心区,是吴文化区;二是狭义的长江下游沿江区域,从江西九江、安徽芜湖开始,经南京、镇江,到上海,这是个沿江的狭长地带,构成为江南的北翼,是长江文化区;三是钱塘江流域,从徽州、衢州两个源头开始,经金华、严州,到杭州、绍兴等,这是江南的次核心区或南翼,是越文化区;四是东部沿海及东海海域,从福建宁德,经浙江温州、台州、宁波、舟山,至崇明、上海,大致上这是江南的东翼,这是海洋文化区。历史上的江南,就是一个由上述四大区域共构形成的山地、平原、河湖、近海相嵌的整体。

1.太湖—运河流域

太湖流域>面积36900平方千米,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的北部地区,上海市的大部分,安徽省的少部分地区。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33.4%,上海市占13.5%,安徽省占0.1%。2011年11月1日实施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认定太湖流域范围,“包括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以下称两省一市)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天目山、茅山流域分水岭以东的区域。”>东、北、南三面临江滨海,西部自北而南分别以茅山山脉—界岭—天目山与水阳江、秦淮河、钱塘江流域为界。

太湖流域“十里一横塘,七里一纵浦”,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域面积6100多平方千米,水面占总面积达17%,其中河道和湖泊各占一半。面积在0.5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近200个。河道总长度12万千米,平原地区河道密度达4.8千米/平方千米,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构成一张密密麻麻水乡平原水网,及便利的水上交通网络,也成为江南核心区自然基础。

太湖平原,是太湖流域经济文化的核心区,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交通便捷,这是太湖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条件。特别是大运河南段(江南运河),更是由北到南,穿越其间。“无锡而下,直抵苏州,与嘉、杭之运河,固皆清流顺轨,不烦人力”。江南运河,又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大运河的南段,即长江以南河段。北起江苏镇江,经常州、无锡,绕太湖东侧苏州,南向至浙江嘉兴,抵杭州。近代以前,江南运河俗称“官河”“官塘”,航道大多宽约30米,常水位 2~2.5米,流速 0.2~0.4米/秒。水流平缓,流量丰富,是古代号称“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中运输最为繁忙的航道,近代以来均能通行中小型客货汽轮。并且,江南运河北接长江,南接钱塘江、浙东运河,和金丹溧漕河、武宜漕河、锡澄运河、望虞河、浏河、吴淞江、太浦河、吴兴塘、平湖塘、华亭塘等相连接。是太湖平原的主要航道,苏南浙北水运大动脉。近代上海兴起后,水上运输线的走向发生变化,原来大运河的东线延伸成杭申甲线,从嘉兴直趋上海;中线则延伸成杭申乙线,从平望东向上海;西线,从西苕溪梅溪开始,经湖州、平望,东流上海,称梅湖申线,是近代江南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干线、最繁忙的水道。今天,江南运河达到四级航道标准,有的达到三级,依然是太湖平原的交通主干线、大动脉。

2.长江下游沿江区域

长江是中国最长、世界第三大的河流,全长约6300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自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千米,流域面积12万平方千米。在长江下游,南岸依次有鄱阳湖水系、青弋江水系、水阳江水系、秦淮河水系、太湖水系,北岸则有巢湖水系、淮河水系等主要支流加入。江苏以下江段又称扬子江。

学校发展亦或教改中都存在很多实际问题,面临种种实际困难。这些问题本身既是问题又是契机,我们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学校发展的困难以及各学科独特的困难,这样才能精准发力。

3.钱塘江流域

两组均展开糖尿病宣教、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施予胰岛素治疗: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 J20150072,3 mL:300 IU),12~15 IU,晚餐前经皮下注入,按患者血糖调节剂量。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二甲双胍(中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20 s)治疗:初始量 0.5 g/次,2 次/d,或 0.85 g/次,1 次/d;随餐服用。两组均治疗4周。

钱塘江位于安徽省、浙江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流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经明清时期的徽州(今黄山)、衢州、处州(今丽水)、金华、严州、杭州、绍兴7府。钱塘江上游,徽州境内江道长242千米,流域面积6500平方千米,占钱塘江流域面积的11.9%。钱塘江干流总长668千米,流域面积55558平方千米,其中浙江省境内面积48080平方千米,占浙江省陆域面积的47%。

近代以前传统时代,钱塘江也是联系华北、江南与华南的主要通道,如上游的衢州,号称“八省通衢”。徽商与金华龙游商帮是明清中国十大商帮,均源于钱塘江上游,钱塘江是徽州人走出来的主要通道。如加上宁波商帮,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钱塘江流域居然出现三大商帮。遗憾的是,尽管钱塘江是浙江通航里程最长、最主要的天然河流航道,但河口受泥沙沉积的影响,无法出海,钱塘江的航运价值受到极大影响。

钱塘江流域还可加上浙东运河。浙东运河分两段。一是萧绍运河从钱塘江南岸西兴镇开始,达曹娥江,长78.5千米。由于它横贯萧绍平原,萧山、绍兴一带的人们习惯称其为萧绍运河。二是再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姚江等连接,直达宁波。浙东运河连接钱塘江、曹娥江、姚江、甬江等,全长200多千米。河宽约30米,并与绍兴的鉴湖水系连贯,西与湘湖、白马湖、小砾山输水河相连,南与南门江、西小江相通,进而形成了一个以运河为东西主干、沟通大小湖泊与众多河渠为南北网络的运河水系。近代鉴湖被逐渐垦废后,其蓄水除残留部分形成新河湖网外,大部分通过运河逐步转入北部平原水网,促进运河为主干之水系发育。

4.东部沿海及东海海域

东海位于中国海岸中部,是一比较开阔的边缘海。北以长江口北角与朝鲜的济州岛连线为界,南以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为界。西濒中国大陆,北接黄海,东邻琉球群岛,南连南海。东北有朝鲜海峡通日本海,东有琉球群岛各水道通太平洋,南部有台湾海峡通南海。东北至西南长约700海里,东西宽约400海里,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

在东海区域内,散布着我国岛屿共有4842个,杭州湾外方岛屿分布密度最大,其中上海市有13个,浙江有3061个,福建有1546个,台湾岛及附近分布有222个。江南东海区域内自北向南排列有舟山群岛、韭山列岛、东矶列岛、渔山列岛、台州列岛、北麂列岛、南麂列岛、大北列岛、台山列岛、福瑶列岛、四儲列岛、马祖列岛等,其间较大的岛屿有崇明岛、舟山岛、玉环岛等。东海区沿海包括嘉兴(乍浦)、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主要港口。

杭州湾以北沿岸大陆,包括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杭州湾以北沿岸大陆,属于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地势坦荡低平,海拔大部分小于5米。杭州湾南岸为宁绍平原。再往南,直至福建的诏安湾,这段曲折的海岸陆地多属于丘陵地形,山丘与小块平原相间,平原大部分在河流入海口附近。丘陵地带海拔多在200~500米,在丘陵当中分布有许多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高山及山脉。

就浙江省而言,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总长6486.24千米,占全国的20.3%,居中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千米,居中国第5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陆域面积有1940.4万公顷。其中面积495.4平方千米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中国第四大岛。同时,沿海尚有内河水运系统,自北向南有宁波、台州、温州三大内河水运系统。

为了比较九襄地区堆积体与其它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沉积物在粒度参数上的差异,作者选取河流[18]、黄土[19]、冰川[20]、海洋[21]、湖泊[22]、冰水这6组不同类型沉积物。其中冰水沉积物样品为作者实地采样勘测所得数据,但受制于客观条件,其余类型的沉积物只能借助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数据。由于不同类型沉积环境所取样品粒度的分布存在差异,因此分析其粒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和分析沉积类型、沉积作用、并且能够复原古环境。

海上交通与海上贸易对江南的影响是巨大的。江南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是靠农业,因为农业受气候的影响起伏其实不大的,即使旱涝,恢复起来也很快,但收入盈余是不多;而经济发展主要须依靠商贸发展,其中很大一块是海上交通与海上贸易的发展,海商的发展。而这在过去的江南研究中是不足的。

四、近代交通:江南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840年,西力东侵,伴随着船坚利炮,中国开始了探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漫漫长路,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巨变”。交通——行——作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这种巨变之一,其从传统的以自然力为特征的旧式交通向以机械力为特征的新式交通转变。新式交通工具——轮船、汽车、火车,甚至飞机——先后传入,作为一种有形的可触可摸的物质力量。

总体上来说,百日咳报告的年均发病率从免疫规划实施前阶段(1954—1979年)的148.57/10万下降至实施后阶段(1980—2017年)的11.28/10万,下降了92.41%,报告病例数下降83.00%。随着免疫规划的不断普及深入,台州市百日咳的年均发病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χ2=247 187.457,P<0.01)。

江南水乡,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辽阔的海洋、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成为水上运输的天然航道。水运与陆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天然航道的无偿利用,只要有江河湖海,只要水体深度、宽度、落差等符合一定的要求,船筏就能航行无阻。因此,在人们长距离交通运输中,水运不但是在传统自然力交通时代,也是近代新式交通中首先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投资省、占地少、运价廉等优点,是承运大宗货物最为理想的运输方式。早期轮船运输都是在已有的天然航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其投资较少,收效较大,在近代江南地区也是得到最大发展的新式交通事业。据1932年6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报告,江南地区注册的船舶共有1840艘、337699吨,分别占全国的 39.00%和54.34%。及至1930年代,有各类新式船舶近2000艘,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几达普及。另外,近代中国远洋航运有三大航线,即东行之中美航线、南行之中澳航线和西行之亚欧航线,均为英、美、日、意、德、法、荷等国邮船所把持。但是,本国远洋航运也有发展。到抗战前夕,除轮船招商轮外,三北轮埠公司已有大小船只82艘,总吨位9.1万吨,占全国商轮总吨位的13%,江南沿海地区与日本、朝鲜、海参崴和东南亚各地之间,还是发展了不定期的轮船往来。

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7月1日由英商在上海的怡和洋行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建成运营,终于抗日战争爆发。铁路具有运量大、全天候、运价低等优点。铁路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近代思想家多有论述。张之洞在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1895年12月27日)《筹办江浙铁路折》中概括说,“总之,铁路一开,百废俱兴,人货运载,为有形之利;风气开通,才智增长,工商奋兴,穷民有业,上下情通,百事迅速,为无形之利。其收运费,有形之利犹小;而改振作,无形之利者乃大。”当时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当其时,以铁路为救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请办干枝各路,经纬相属,几遍全国。”至1933年,江南地区已有京(宁)沪、沪杭甬、浙赣路杭玉段、南京市铁路、京诏路芜孙段、长兴(浙江长兴)、益华宝兴(安徽当涂)、桃荻(安徽繁昌)等铁路,合计达1343千米。及至1937年,加上浙赣路玉南段、京赣线与苏嘉线及钱塘江大桥与杭甬线萧绍段,江南地区共建成铁路共2260千米。铁路、公路的出现一改千万年来江南交通以水运为主的基本格局,20世纪初沪宁铁路、沪杭甬铁路的修建,特别是1930年代浙赣(杭江)铁路、江南(京赣)铁路的建成,新式交通线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深入,从而改变了千百年来交通线路沿山沿水的自然走向,尤其是它在江南地区形成了一个连接内部太湖、长江、钱塘江、沿海四大区的环型交通圈。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门到门等优点,适合于较短距离、较小运量的客货运输。由于其广泛的适用性与方便性,因而在民国时期尤其是1930年代在江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前,如浙江完成公路建设3717公里,“公路网大致完成。以面积言每二十公里有公路一公里;以县境言,除玉环、定海、泰顺、景宁、仙居等少数县份……其余各县均有公路互相通达。”1937年,江南地区建成公路近1万千米,公路已能到达除深山及海岛的绝大部分县城。此外,近代江南地区也开启了航空新模式,拥有上海、南京、温州等民用航空、民用机场与民用航线。

近代新式交通,对江南空间结构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在内陆流域之间。在自然力交通条件下,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活动范围往往以自然流域为主。跨流域交往受到自然条件——诸如崇山峻岭等的阻隔,人们的交往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婚姻嫁娶和民间信仰,均带有流域性质。跨流域的经济文化与货物交流,一般要经过河流间的交汇点,相互迂回,得以实现。如浙赣交界处主要是仙霞岭山脉为界,分为钱塘江和鄱阳湖(信江)相背的两个流域,“两大河道之源流,虽谷道遥遥相接,而山脉中梗,分流背向,故由浙入赣,或由赣入浙,旧时交通惟恃驿道,以相贯联,即近年汽车公路勃兴,而浙赣两省会间水陆仍无直达途径,不得不作改趋长江弧形之绕道”。“盖就地理环境言,浙西南与赣东壤地相接,关系密迩。未通车前,因山岭横隔,交通梗阻,商旅往还,须绕道长江,既耗金钱,又费时日。”这就意味着浙赣两省的交通往往要通过跨流域的钱塘江—大运河—长江—鄱阳湖的弧形绕道得以实现。

新式交通克服了大山大河大海等自然屏障的限制,原本的曲线被简短直线所取代,自然形成的流域交往格局开始被切破。如浙赣“两省之货物往来,均舍弃水道而利用铁道,可以直达市场”。“昔景德镇瓷器运至杭州,每担所需运费,高至一元八角,行程约需四十五日。倘循水路运至鹰潭,转由浙赣路运杭,每担运费只需一元二角七分,行程只需七日。”玉南段通车以后,杭州、南昌“轮轨既接,缩地有方,向之需旬日可达者,今则二十四小时足矣。”杭州南昌旅行,“据铁路当局言,尚可缩减四小时,其难易迟速之差,不只霄壤。”位于萧山绍兴中间的衙前,“坎山邦边、花边厂有一百多家,那种花边客人,一个月里,祗少要三次到上海去,这种客人,袋儿里很有钱,所以常常要坐包车。”交通条件改善也改变了产销的时空间距。如“就在那时期,走广东的商人也多起来了,(先前的商人,都是走苏杭上海的。乡人口头上所谓‘走广东’,正是走香港之意。)他们把桐油、猪鬃输出,接着又把烟叶输出,这就开了更大的眼界。他们曾经坐过飞机,大轮船自是不必说了。先前第一等客商是卖火腿的,而今他们也让位给这些桐油商了。”到了近代,商旅活动的范围,从传统的苏杭扩大到了粤港地区。

在流域内部。水路呈现出的是干流与支流不断向上分叉的树型水系结构。钱塘江作为浙江的母亲河,杭州居其下游,犹如处大树之根部,以全流域为腹地;杭州又居钱塘江流域与太湖流域交接面上,她就有可能成为两大流域最大的城市。小流域间,也是通过干流与支流交叉的节点相互迂回实现交流,并在这些节点上形成城镇。1930年代浙赣铁路“路线所经,旧时交通不便,多数是大家公认为封锁的溪谷的腹地,文化经济,都很落后。”作为从钱塘江下游深切到钱塘江上游的陆上交通干线,贯通钱塘江流域内部腹地,横切过了钱塘江所属的浦阳江、东阳江、金华江、衢江等小流域,并冲进了相邻相背的鄱阳湖流域,“打开了几千年艰阻的难关”。杭江铁路通车后,“无论上运下运之米,沿路各站均可上车,不独兰溪之米市黯然销沉,即衢县、金华之米市,亦化整为零……交通大变,各县之米,均可就近输出,不再受水道之束缚,是以一般米市,皆日趋衰落,无一足为重心者”51又如杭州与徽州分属钱塘江流域上下游,杭徽间往返,须走钱塘江水路。原先“在南京、北京等处人,见往徽州,莫不色变,此何故耶?盖以徽州交通极为不便。”521933年杭徽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在215公里的杭徽线上,杭州开办了有鸿飞、凤山两家公司,15辆汽车,承运茶叶等大宗物资,杭徽间只要数小时即可到达。从而,一改千年来杭徽道上“十日上徽州”53的艰难以及徽州人“一世夫妻三年半”54之困苦。沿山沿水的传统道路,逐步为铁路公路所取代,形成一条条穿越连续舞动曲线中间的直线,小流域局限打破,市场随之重组,人流物流方向发生改变。新式交通出现后,自然形成的流域贸易格局开始被冲破。在江南水网平原地带,新式交通的出现则突破了传统的以“乡脚”为空间基础和“日中为市”、早出晚归为时间基础的地域限制,改变了江南人日常生活中的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

在沿江沿海地区。在传统时期,在长江与东海中,风高浪大,一般小木船很难在这样的大江大海中自由航行。在舟山,“定海悬岛,交通专恃航渡,其开行之早晚到达之迟速,全视潮汛风色之顺利与否。故俗有‘无米过舟山,石米过舟山’之说。”55近代以来铁制轮船的发明与使用,沿海航道与长江航道不再成为险地,航运大部分从内陆运河、转移到长江水道与沿海水道之中。又如明清时期,温州是浙江距离省城杭州最远的府州,也是交通最为闭塞的区域。从晋省赶考生员的日记等史料中,可以发现温杭间约500公里行程,在自然力交通时代,人们爬山涉水,千辛万苦,费时近2周。近代开埠以后,轮船开始进入温州,温杭行程发生巨变。通过沿海与内河轮运,杭温间约需3天,公路开通后一日可达,航空运输更缩至二小时之内。56并且,作为江南东翼的沿海地区,形成为一个以上海为终(起)点的近海航运网络。“永嘉上海间,四十八小时,常川往来有二等海轮三艘,每周三次;永嘉鄞县间,二十八小时,常川往来有三等海轮四艘每周四次。”57沪甬温间定期航线的开通,使江南沿海地区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并且极大改变了这一区域的发展。如1917年洪炳文《东嘉新竹枝词》道:“俗谚昔云‘温不出’,至今游历遍重洋。”其词注曰:“吾瓯人学界外,如贩草药、青田石及工商帮作者,每运至泰西。 ”58从“温不出”到“遍重洋”,这是180度的巨变。

结 语

江南,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江南,江南史研究也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研究领域。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下列主要认识:

1.从日常生活出发,去思索“江南”这一概念。据此,其空间范围主要是指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及与江浙相邻的皖赣闽的毗连地区;大致上与气象区划中的江南东部地区相吻合;处湖口东向南京、宁德,面向东海的一个扇形区域。这与江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较相吻合。

2.行——交通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江南,水是其最核心的地理元素,也是江南传统交通之魂;它构成为江南交通线的基本骨架。江南可划分为四大流(水)域:太湖—运河流域,它是江南的核心区,是吴文化区;长江下游沿江区域,是江南的北翼,为长江文化区;钱塘江流域,这是江南的南翼,是越文化区;东部沿海及东海海域,这是江南的东翼,为海洋文化区。历史上的江南,就是一个由上述四大区域共构形成的山地、平原、河湖、近海相嵌体,水和水上交通将江南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3.鸦片战争后,西力东侵,江南也出现“千年未有之巨变”,交通即为巨变之一。交通(行)经历了从以自然力为特征的旧式交通向以机械力为特征的新式交通转变。新式交通对江南空间结构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的传入,作为一种可触可摸的物质力量,终使江南地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近代新江南。

注释:

① 王家范主编:《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 (1978~2008)》,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版,第 177、449、483 页;孙竞昊:《比较视野下的江南史研究》主持人语,《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② 具体参见王家范主编 《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另见陈忠平、唐力行主编《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1900~2000)》,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年版。

首先,江南与南方的概念,两者有相同,也有差异。

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紫菜中干燥紫菜的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堆积厚度3个因素进行考查,对干燥紫菜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④ ⑪ ㉒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3年版,第 11~12、20、11 页。

⑤ 思勉:《中国民族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223页。

⑥ (汉)司马迁:《史记》卷 2《夏本纪》第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9页。

加强基本管理制度建设。在前期公司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形成符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满足公司上市要求,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指导性的基本管理制度。

⑫ 因历史文化因素影响,以江为界的江南江北,并非是凝固不变的。周振鹤先生所说:“由于长期以来扬州地区主体在江南,而其治所(隋唐)又是江南最大的城市,所以江南扬州的概念根深蒂固……扬州虽在江北,代表的却是江南文化”“近代以来,扬州地位一落千丈,无复昔日荣华,于是便不被当成江南看待了……因为镇江与扬州同操江淮官话……受心理因素影响,镇江也就被当成江北来看待了。 ”参见《释江南》,载《随无涯之旅》,第 316~317 页。

⑧ (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第336页。

⑨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第5~6页。

⑩ ⑰ 周振鹤:《释江南》,载《随无涯之旅》,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 317~318、315 页。

⑦ (汉)赵晔:《吴越春秋》,徐洪火点校,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 121~122页。

连接和联合跨境电商协会、外贸行业协会、跨级电商中介服务机构等群体与组织,发挥其在共创品牌中的自身优势。针对义乌跨境电商产业中消费者需求分析的欠缺,一方面可以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共同利用消费数据掌握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开展“小批量”、“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从生产端塑造个性鲜明的共创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以领军型企业为首的诸多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在销售国建立线下义乌小商品跨境电商体验店或快闪店,从销售端展示健康活力的共创品牌形象,推动义乌出口跨境电商实现高水平发展。

清顺治二年(1645年)将原为明朝“南直隶”改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后改称为江南省,巡抚驻江宁府(今南京),即今江苏、安徽的范围。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改称江苏省(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安徽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江宁为江苏省省治,安庆为安徽省省治。

长江下游南京至吴淞段属长江三角洲河口段,河道宽阔,流路曲折,航道水深。自徐六泾以下至滨海的长江口水域,水域面积达360平方千米。有四条入海通道,即徐六泾以下经崇明岛南北划分成南支水道与北支水道。南支水道由长兴岛、横沙岛南北划分成南港水道与北港水道。长江口宽约80千米,入口一段主航道水深保持在10米以上,万吨级船舶可进入黄浦江,往上游特别是在江苏以下段,今天已有12.5米深水航道,5万吨级海轮全天候直达南京。长江下游的主要港口有九江、芜湖、南京、镇江、江阴、南通、张家港、上海等港口。

⑭ 范金民:《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⑮ 参见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⑯ 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⑱ 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另加江宁,称“八府一州”;冯贤亮:《史料与史学:明清江南研究的几个面向》,《学术月刊》2008年第1期。

⑲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⑳ 参见洪焕椿、罗仑主编《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㉑ 2018年8月5日,夏明方教授在由浙江大学江南区域史研究中心与《浙江社会科学》举办的“江南区域环境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上作 《江南?什么是江南?——生态史视野下的江南空间与江南话语》报告时说,当年全国上下,农业学大寨,那“大寨学什么?”学的就是鱼米之乡的江南!

㉓ 张相文:《新撰地文学》,文明书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版,第185页。北岭即秦岭,与南岭相对。

㉔ 朱翔、陈民众主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2016年5月11日批准。

㉖ 王家范主编:《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 (1978~2008)》,第 455 页。

㉗ 参见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编《中国气象地理区划手册》,气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 1、3页。

㉘ 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增订本,第 8~93、139~146 页。

㉙ 参见冯贤亮 《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周家华编著《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长江出版社2015年版;刘森林《江南运河:风土·城乡·交通》,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及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黄文浩撰《太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版。

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4号,2011年9月7日。

㉛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 127 志 120《河渠二》《运河》,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册,第3770页。

㉜ 参见周家华编著《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长江出版社2015年版。

㉝ 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编制《中国港口指南·东海海区》,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海湾志·第五分册·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海湾》《中国海湾志·第六分册·浙江省南部海湾》,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海岛志(浙江卷第1~2册)》,海洋出版社 2013~2014年版;及孙湘平《中国的海洋》,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沈文周主编《中国近海空间地理》,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

㉞ 相关研究参见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3~267页。日本学者上田信以“海与帝国”论述明清时期的中国,说明海洋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参见(日)上田信《海与帝国:明清时代》,高莹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4年版。

㉟ 申报年鉴社编:《第二次申报年鉴》,申报年鉴社1934年版,第 972~973、966 页。

㊱ 张之洞:《筹办江浙铁路折》,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 2册,卷 40《奏议 40》,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1057页。

㊲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 149 志 124《交通一·铁路》,第16册,第4442页。

㊳ 申报年鉴社编:《第三次申报年鉴》,申报年鉴社1935年版,第 790~792页。

㊴ 浙江省通志馆编:(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第98册《交通》,浙江图书馆1983年誊录本,第35页。

㊵ 参见拙作《新式交通与近代江南交通格局的变动》,《史学月刊》2016年第8期。

㊶ 《本路未筑以前浙赣两省沿线各地之交通状况》,《浙赣铁路月刊》1936年第2卷第8期。

㊷ ㊹ ㊻ 黄绍竑:《浙赣通车与两省经济提携》,《浙江商务》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15日,“论著”,第1页。

㊸ 朱惠清:《浙赣经济合作方案》,《浙江商务》第1卷第 5期,“论著”,第 88页。

㊺ 《浙赣铁路联合公司总报告第二号(二十四年一月至六月)》,浙江省档案馆藏,L085-002-0590,第73页。

㊼ 质秀:《衙前站及衙前地方的情形》,《浙江省道萧绍段三月刊》第 2、3 期合刊,1928年10月,“报告”,第 11~12 页。

㊽ 曹聚仁:《地盘动了》,载《我与我的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页。

㊾ 杭江铁路工程局编:《浙东景物纪》,弘文印书局1933年版,“弁言”。

㊿ 洛川:《十年以前》,1947年9月2日《浙赣路讯》第54号,第4版。

51 孙晓村等编:《浙江粮食调查》,上海社会经济调查所1935年印行,第69页。

52 毕卓君:《推广徽州交通刍议》,《道路月刊》第9卷第1号,1924年3月15日,第17页。

53 叶家俊:《浙江省公路运输状况概述》,《浙江省建设月刊》1935年第8卷第12期。

54 胡适:《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注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55 陈训正等纂修《定海县志》,1924年旅沪同乡会铅印本(上海书店等1993年版,中国地方志集成影印本),《交通志》,第1页。

56 参见拙作 《晋省之旅:晚清民国时期温杭行程述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57 《浙省永嘉区工商业概况》,《中外经济情报》第206期,1937年,第5页。

58 叶大兵辑注:《温州竹枝词》,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234页。

作者丁贤勇,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 311121)

责任编辑 刘 洋

标签:;  ;  ;  ;  ;  ;  

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