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龙安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连云港2223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对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伤口疼痛、局部不适、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费用及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安全及有效性,并且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其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有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为腹股沟疝,高发人群为老年人,主要包括斜疝和直疝,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斜疝。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疝修补术、高位结扎术以及疝成形术等,其中疝修补术包括的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及术后手术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有着许多的优越性,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2]。针对以上这种情况,我院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均为男性腹股沟斜疝,年龄为29~79岁之间,病程为20天到20年之间;复发疝2例,均为绞窄性疝,心肺功能不全6例,高血压脑血管病3例,糖尿病5例,前列腺肥大13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禁食禁水,排空膀胱,均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采用基础麻醉。

为对照组患者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在患者腹股沟疝区取一个切口,切口大小为4到6厘米,在成功探查到疝囊之后,要为患者实施高位游离处理,对于大疝囊的复发疝或者是存在严重粘连现象的疝不能进行剥离处理,而是应先将疝囊实施离断处理之后,开放远端疝囊,之后将疝囊或者是成型疝囊在腹腔当中进行回纳处理,将锥形填充物在疝环当中进行放置,并要对其实施固定缝合处理,在精索后以及腹横筋膜的位置进行成型补片的放置,以便于网片能够对超出耻骨结节1到3厘米的位置进行覆盖,之后对其实施固定缝合处理[3-4]。

为观察组患者应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选用意大利生产的聚丙烯补片,单侧一般选用规格为6cm×11cm的平片,双侧疝一般选用规格为15cm×15cm规格的平片,从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上方2cm处开始向下一直到耻骨结节,作一个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要注意的是下端要比传统腹股沟疝手术稍长约1.0cm,这样对耻骨结节区的游离有所帮助。然后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出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使其能顺利容纳补片,纵行分开睾提肌及腹横筋膜纤维显露疝囊,打开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将精索游离,在补片上方剪一小缺口,使精索从缺口通过,将精索提到补片前面,补片的宽度一般需要6cm,上下端要超过弓状下缘和耻骨结节大约2cm,用不吸收线将补片周边间断缝合固定,将缝合固定于耻骨下1~2cm处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可以起到有效预防复发的作用,但切记不能缝在骨膜上,要不然术后会产生疼痛感[5-6]。缝合补片是应尽量使其平整,术后切口需要压沙袋[7]。

1.3 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表现为:无效表示的含义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未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趋势,腹股沟疝再次发作,病灶未见减小;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腹股沟疝没有发作,病灶有所减小;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腹股沟疝没有发作,病灶基本消失。这些都可对临床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8]。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多次检测得出,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各项临床指标、生理功能等资料用?x表示,两组均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如果P<0.05说明此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3?2.6)d,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5?2.5)d,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9%,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9%。

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费用及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上,有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是腹股沟疝,高发人群为老年人,虽然该病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极易诱发绞窄,会使疝囊长时间供血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比如腹膜坏疽、腹膜炎等疾病,并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方法不仅破坏了生理解剖结构,而且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7小时以上,甚至有部分患者在术后三个月仍然会感到疼痛,半年内不能参加体力劳动,但其复发率仍然还在10%以上,还需要再次住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负担,而且其操作复杂,且损伤较大[9]。而无张力疝补手术操作简单,而且患者很快就可以下床活动,能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术后无明显不适,且有效减少了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快速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目的,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优越性。而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较为安全,解剖游离的范围也较小,除武装术中出血、渗血少,必要时可放置引流管。术中要尽量做到操作轻柔,细心分离能够钝性分离的不锐性分离,预防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损伤[10]。

评价疝修补术成功的重要指标是疝术后的复发,也是疝外科的一大难题,传统的疝修补后复发率约为10%,为无张力疝补手术复发率约为5%,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6年内原发性疝的复发率为0.1%,复发性疝的复发率为2%,其修补材料具有生物稳定性,组织相溶性好,并且在组织内源性纤维蛋白凝胶的作用下,很短的时间就能快速与组织粘合固定,要与其完全相溶的时间为八周。还可通过刺激周围和网孔内部的纤维原细胞的快速反应,导致纤维细胞增生,从而形成了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层,加强局部组织强度,为腹股沟后壁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能充分的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复,使其承受能力远超过生理范围所承受的压力,从根本上杜绝了疝复发的结构基础,达到降低复发率的目的。平片式无张力山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斜疝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当中,在腹横筋膜缺损处充填时,是应用锥形假体来进行充填操作,之后再借助于补片对腹股沟管后壁刺激四周组织进行强化,从而形成纤维细胞作用,通过无张力修补的方式,使得组织强度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能够有效 减低疝复发的解剖学基础。在平片式修补术当中,所采用的补片能够对纤维细胞的繁殖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从而取得纤维结组织固定修复的效果,从而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虽然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并且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是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发现,平片式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并且在费用方面,所花费的费用更低,从而使得其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费用及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安全及有效性,并且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其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冯波.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疗效观察(35例)[J]. 医疗装备,2016,09(2):3-4.

[2]张勇.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05(512):566-567.

[3]王智民. 局麻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效果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05(17):22-23.

[4]王兴军. 腹腔镜下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效果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05(84):90-91.

[5]陶红光,宗华.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5(16):22-24.

[6]谢景泉,何琳,黄大真,黎相滔,陈搏之.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07(74):85-86.

[7]骆伟斌,付继勇.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5(3524):3827-3828.

[8]母继进. 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 现代养生,2016,04(65):71-72.

[9]刘刚.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36例临床分析[J]. 健康之路,2016,06(198):286-287.

[10]孙雪强,李振东.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5(69):76-77.

论文作者:王龙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龙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