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对策论文,机遇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国各地 区日益融为一体,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发展如何定位的问 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思考。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政治、文 化等领域超越国界、扩大联系的历史进程,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出 现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概念,但是,马克思恩格 斯最早发现和考察了全球化的趋势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全 球化趋势的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话语来表达。马克思恩 格斯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 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所有国家的生产 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 和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 此…。”[1]马克思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历史”进程,也就是说,各个民族结束 了自己孤立的、相互割裂的发展,进入了相互融合的共同进步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并没 有因为世界市场是资产阶级开拓的而忧心忡忡,反而透过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的发展看 到了社会主义的未来,看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从来就没有 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甚至建立在一个国家范围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 为每一个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产的扩大和发展而欢欣鼓舞。他们认为, 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更加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 必然代表社会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绝对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如果没有世界市 场,没有各民族的融合,无产阶级的大联合以及无产阶级彻底的解放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生产与市场的扩展或者说全球化的趋势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概括地 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为基础的,全球化是当代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的可能的途径。 它既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又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奠定基础。社 会主义需要全球化。2.社会主义按其发展的要求和条件来说,与全球化是一致的。社会 主义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中取 得发展。在当代,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这种发展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国际性条件。3.全球 化按其发展趋势来说,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曾经是全球化形成的基 础,然而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不再是它的发展条件而成 为它的发展桎梏。它在与资本主义的现实冲突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全球化需要 社会主义,全球化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全球社会主义、全球共产主义。所谓“全球化 的资本主义”只是资产阶级及其思想家们的无根据的幻想。(1)全球化导致资本主义固 有矛盾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尖锐的形式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在全球化中获得了 巨大利益,但这并没有能够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全球化虽可使这一基本矛盾在“ 中心”地区暂时缓解,但它在全球化经济中又演绎成了一系列具体的矛盾,如各国国民 经济的有计划和可调节与全球经济的无计划和少调节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的严密组织 和科学管理与世界市场的盲目扩张和混乱之间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趋势与 世界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各跨国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这 些矛盾的尖锐化,导致世界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以及世界经济各部门各领域之间 的失调,进而导致世界经济的起伏、动荡和危机。这一切严重地制约和破坏了全球生产 力的发展,影响到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全球化并没有消除资 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相反,它在全球范围内加剧。(2)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 社会主义因素得以迅速的增强。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 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前提”。[2]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日益成熟 。作为一种成熟的社会形态,它在不断地对自身进行修正、完善的同时,也为另一种更 优越、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不自觉地构筑着经济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社会 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际资本扩张极限的日益临近和资本主义各国财产所有权社会 化的分散,社会主义将以其历史逻辑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孕育、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尽管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最终结局是确定无 疑的。(3)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日益发展壮大,昭示 了全球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曾一度让某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欣 喜若狂。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崩溃了”、“社会主义在20世纪出现必将在20世纪灭亡” 。但几年以后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与“历史的终结”谬论一样纯属无稽之 谈。社会主义制度一刻也没从地球上消失。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主义中国不仅在国 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巍然屹立,而且在苏东剧变后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社会主义获得了充 满活力的全新的表现形式,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在根据本国国情,实行改革开放,加快 经济发展,正在开辟社会主义胜利的新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向世人 昭示: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在21 世纪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 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 后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全球化的推进,不仅没有 推翻马克思论证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而且正如《全球 化陷阱》的作者所说:在马克思逝世113年以后,资本主义再度驶入这位革命的经济学 家为他那个时代所正确描述的那个中心方向上。

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全球化问题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 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在此之前,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发 展社会主义世界市场,曾于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实践证明,排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逆全球化潮流而动,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很好的机遇,最终在同资本主 义竞争中失败,导致一些国家社会主义政权的丧失。类似的教训在中国也曾经有过。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政治 抉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真可谓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 亡”。全球化问题不仅与资本主义相联系,而且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全球资本主义发展 到尽头,取代它的将是全球社会主义新时代。尽管目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向社会主义的 全球化的转化已经开始,但资本主义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全球化必然会对社会主义 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形成严峻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提出严峻挑战。全球化能快速带 来资本和技术,但它不能快速带来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管理能力,而这两项对经济的繁荣 和赶超同样重要。发展中国家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他们的制度往往是滞后的,这就会影 响国家的发展,会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隐患。同时,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发达国 家为主导建立和制定的,当然代表和反映了它们自身的利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在 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了求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从主观上忽视甚至牺牲发展中国 家的利益,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加以歧视,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落后,经济发 展水平较低,处于弱势地位,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最为严峻的挑战是政治方面。全球化要求各个民族国家必须 把自己政治发展纳入全球化的发展轨道中,而政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体系模式向全球的扩张,不可避免地打上资本主义烙印,体现西方的 游戏规则,传播西方的政治理念,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 响。经济全球化是以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的国际化为特征的,全球性经济组织的 运营以参与国若干主权的让度和转移为条件。在特定的领域内,主权国家必须服从于国 际机构的协调,势必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形成挑战。我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 的后来者,一方面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强大,赶上曾经主导、现在依然控 制全球化进程的西方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主要由西方国家制订的有利于其 自身利益的国际制度、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国家的主权受到限制 ,使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下降。

再次,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方面的挑战。随着中国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紧,中 国的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1)动摇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仰。随 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国际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文化合作和交流 必将更加深入。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往往处于一种主宰和支配地位,他们在向国 外输出文化时,不会放弃以输入意识形态为主的文化渗透。西方发达国家打着“自由” 、“民主”、“人权”的旗号,兜售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腐朽的意识形态,宣扬利己主 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它鼓吹绝对的个性自由,攻击社会公德准则,动摇我们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2)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冲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西方文 化的冲击。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相互交流、吸收的过程中, 存在着广泛的碰撞和冲突。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人为制造意识形态渗透和 瓦解,对中国式发展道路进行种种歪曲和攻击,极力推行西方道路的示范效应,促使以 批判现实社会制度为目标的反主流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两种文化的冲突。这种冲 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利益分化和文化多元状况的 整合作用,阻碍人们对邓小平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3)西方国家对 文化的垄断。目前,少数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形成对文化产业的垄断,所有文化都不 可避免地被纳入其影响范围之内。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文化”处于垄断地位,美国 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大批量的生产文化工业产品,使美国文化产品充斥世界各个角落 ,同时把他们所负载的文化价值观也推向世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得基等具有象征 意义的美国文化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近20多年,中国的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语言、城市面貌、饮食文化等都深深地打上美国文化的烙印。

最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在全球 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开拓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这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构成很大的压力和挑战。(1)市场经济体制的 挑战。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市场经济在全球化的扩张。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 场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由于二者在社会组织原则、社会凝聚力整合方式、 经济运行机制、精神价值体系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从前者转向后者的过 程极为艰巨复杂,在转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的困境与失范。(2)公有制实现 形式的挑战。我国要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大力探索公有制的具体实 现形式。这里有两个历史性难题:一是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否具有兼容性,怎样实现兼 容性。二是公有产权对国民经济究竟达到多大程度的控制力,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 主义性质。(3)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的挑战。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大 国,过分的贫富差距将会导致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冲 击,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从而对我国参与全球化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另外,我 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比较缓慢,政治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不高,以及社会保 障机制不健全,使部分人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等等。这些改革中的现象, 如果不认真对待,必然会影响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步 伐。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严峻挑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也为其发展带来了 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首先,全球化促进人们观念更新。全球化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空前频繁 ,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打破禁锢人们的思维模式,由封闭僵化走 向开放灵活,理性地去思考,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未来图景。

其次,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们有效的利用国内外两种资 源提供了有利条件。任何国家单纯依靠本国的市场和资源发展经济,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只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和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才 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如能积极地参与全球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把本国经济与他国经济的互补性转变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收益,他们的经济就能得到迅 速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借助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有利时机,获得自 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其它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将自己融入全球化中去 ,会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一个高的起点,增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力。

再次,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互相 联系和普遍交往,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互相依赖,增加了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社会主义 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增加,社会发展的人类整体利益的追求日益突出 ,交流与协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们 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改革等问题 上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融入全球化,可以使我们有可能主动地利用参与规则 的制定,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使我国企业获得一个稳定、平等、公正地进入国际市场 的权利,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顺应潮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这是社 会主义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唯一明智的选择。

首先,必须树立全球意识。这是我们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前提。所谓全球意识,应包括 三个方面:一是坚定的社会主义的信念。社会主义从出现那天起,就成为推动全球化进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将放射出夺目的 光芒,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的实现是全球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二是开 放的思想观念。中国是全球化的后来者,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学习和适应国际活动的各 项规则,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三是宽广的全球视野。应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的“ 安全阀”来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应努力参与并推进国际间关系的协调,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鉴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某些问题易演变成国际问题,我们应有敏锐的全 球视野,对国内的政治现象、社会问题做出科学的解读和妥善的处置。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选择发展道路应有民族特色。这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础。列宁 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 ——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 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4]列宁的这一论断, 深刻地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脱离民族实际,不能没有民族特色。特色并不等于独 立,不等于封闭,强调民族特色不能离开与世界历史的整体联系,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 大道。一个国家要想真正保持经济的独立性,走一条富有特色的强国之路,一条重要的 经验就是通过开放,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竞争中取 得和保持优势,从而使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独立性和民族特色。

再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这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争取主动的 行为,全球化既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又激化了各国对有限资源和市场的竞 争。在可以预料的将来,各国仍然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而有关资源和市场的 分享通常是国家间实力搏弈的结果,但目前的规则明显受到强权政治的影响,发展中国 家所拥有的发言权微乎其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充分利用世界性 组织,积极参与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才能维持我们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 的合法利益;否则,就只能消极地接受谈判结果,处于被动的地位。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应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是应对全球化的根本。发展是当今时 代的一大主题,是一大历史潮流。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发展是硬道理”就体现了这一时 代主题。在现代社会,只有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就会被动挨 打,甚至被历史所淘汰。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进全球化进程是为 了寻求海外发展,获得更大的利益。中国要在激烈竞争的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关键靠 自己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 中国人民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抓住机 遇,面对挑战,走出了一条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之路。(1)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 治国,增强和提高我国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政治发展能力,保证我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 程中去;同时制定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政策,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经济持续、 健康、快速发展。(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 一切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特质与价值 ,使我国文化全面走向世界。(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科教兴国真正变成全民族的共 识和实际行动。(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 系。

收稿日期:2003-10-1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