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个维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维度论文,中国论文,两个论文,民主政治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关键范畴。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是当前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维度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内民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必须从“党的生命”的高度认识发展党内民主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肩负着光荣历史使命,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决定了党内民主化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①党内的各项民主制度,包括民主集中制度、选举制度、代表大会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民主评议与监督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健全与否也必然对政治体制的有关方面是否完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共产党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的创立者,而且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②从根本上说,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发展的实践越来越证明: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政党政治,我们党的权威和合法性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并不断扩大,我们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民主性在历届党章中都有所体现,各项民主原则都在党章中有原则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好,制度上也有许多不完善。由此而来,便形成了一种与民主制相悖的个人高度集权的人治型体制以及与此相应的思想观念,其结果是导致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惨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命,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内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党内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其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决不限于共产党自身,而必然对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思路。邓小平曾精辟指出:民主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我们国家也要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但是,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③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必将带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党内民主既可以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又必将成为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切入点和原动力,从而推进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维度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根本性的观点。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宣示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而是强调“人民民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性意义。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对于自身来说,人民民主不是外来的“附加物”,而是其与生俱来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就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始终是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离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离开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属于人民,这些因素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必须贯彻始终的政治取向。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论断。这意味着人民民主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系统中的一项内容,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与灵魂。它不仅是属于政治建设领域的问题,而且与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人民民主的实现和发展,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景,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的价值。从人类历史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民民主,则是实现这个价值目标的关键所在。离开了充分实现并不断发展着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就难以到达这一价值目标的彼岸。在社会主义不断向更高境界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民主的实现和发展水平,始终是衡量社会主义现实价值的重要尺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和实现人民民主,毫无疑问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和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先进性,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工人阶级在其中处于领导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⑤尽管实现这一民主的道路和方式在各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工人阶级的领导,实行人民主权和实现人民意志,亦即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人民是这一民主的最广泛的物质力量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是民主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中,这一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政治道路,同时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一民主才具备真正实行的社会历史条件,并且为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相应的政治基础。如果说,人民群众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不可穷尽的伟大力量,那么,人民民主就是这种伟大力量的不竭之源。
考量民主化进程维度: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充分发展。从理论上说,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是共产党人政治哲学的一个重大课题。”⑥由于中国共产党位于中国政治体系的核心,使党内民主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存在着重要的因果关系,因而对于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第一,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先导和保障。人民民主的发展有赖于党内民主要素的生长及向周边的拓展。从党的地位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组织网络遍及整个中国社会,主导着整个中国政治进程。党内民主观念的强弱、党内民主架构科学与否,都会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建设和发展。从党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党是由全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全社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树立了民主意识,养成了良好的民主作风,就必然在全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带动力。反之,如果党组织及其成员缺乏民主,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无疑会受到负面影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集团,始终把民主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党内成员普遍具有高于一般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愿意为实现民主而共同奋斗,这就使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了比人民民主的发展更充分的主客观条件,进而决定了党内民主应该也有可能走在人民民主建设的前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充分的党内民主来推动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总之,“没有党内民主,也就没有人民民主,发展党内民主是推进人民民主的基本途径和可靠保障。”⑦
第二,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目标与动力。中国共产党植根于广大人民之中,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离开人民利益和人民民主,人们就不必强调甚至不必提出党内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约着人民民主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党内民主的发展又是为人民民主所规定和推动的。正如俞可平在解读十七大报告认为:“党内民主不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标,人民民主才是最终目标”。⑧人民民主是执政党的基本政治取向,人民民主内在地影响和促进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必须以人民民主为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与人民民主相适应;脱离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就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依据,就不可能在理论上作出科学说明。因此,我们还需要着眼于人民民主及其发展来认识党内民主,以获得对党内民主及其发展问题的全面理解。离开人民民主的目标及其动力作用,党内民主不可能充分发展,甚至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发展。
第三,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导向和条件,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规范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把党内民主建设和人民民主建设相提并论。在他看来,党内民主建设和人民民主建设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民主建设本身就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党内民主是发展人民民主的关键。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并不是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单方面指向,因为毕竟人民民主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政权的掌握者,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是党执政的基本政治取向,由此决定并要求党要按照人民民主的发展要求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与人民民主制度相适应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制度、组织、文化上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并以此转化为党内民主发展的新的基础和动力。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人民民主,其建设和发展也直接推动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因此,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既体现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决定性作用,又体现为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渗透、影响和推动作用。应该说,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的有效互动、共同发展,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力资源。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
总之,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①庄聪生.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1).
②张吉清.我国民主建设的现实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2,(5).
③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6-307页、第2卷第16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⑥李铁映.论民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
⑦王寿林.当代社会主义民主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页。
⑧俞可平.民主是共和国的生命[EB/OL].http://www.sina.com.cn 2007/11/21/08:40.
标签:人民民主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