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语体与艺术语体的差异性研究

科学语体与艺术语体的差异性研究

高明扬[1]2000年在《科学语体与艺术语体的差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语言交际功能出发,就科学语体与艺术语体在思维、信息、符号形式、言语表达方式四个方面的差异性作全面的探讨。思维、信息、符号形式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是潜在的、内隐的,只有言语表达的差异性才是具体的、外显的。言语表达的差异性是我们把握两种语体差异性的真正依托。 两种语体差异性的研究能使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交叉渗透,从而使我们对“差异性”能作比较有效的控制,以此提高言语信息的传递效果。

邹敏, 高明扬[2]2007年在《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语言符号的差异性》文中研究指明按语体学理论,服务于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语言体式可以划分为科学语体和艺术语体。在学界,人们往往关注它们的交叉性,却反把它们固有的差异性忽略了。这两类语体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及其所传达的信息特点方面。

程恒[3]2008年在《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状中短语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40万字的语料为基础,标注统计了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的状中短语,然后考察状中短语在构成形式和语法意义上的差异性,最后对状中短语中辞格的语体分布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形式方面,艺术语体中具象动词、状态形容词常充当中心语的中心词,并出现“副+名”结构,科学语体中抽象动词、性质形容词作中心语的中心词的比例较高,无名词作中心词现象;艺术语体存在状语后置和前置,“地”字标记比例较高,状语常具有修饰性色彩,多项状语三种组合形式与科学语体表现不同;艺术语体多项状语可以出现“变序”,科学语体多项状语的位置不能调换。语法意义方面,艺术语体状语与中心语多是描绘关系,科学语体多是限制关系;艺术语体语义存在重复性、矛盾性或超常搭配,科学语体是常规搭配;艺术语体的“项”数比较少,科学语体“项”数较多。辞格分布方面,艺术语体可容纳多种辞格,尤以比喻和摹绘居多,科学语体只偶尔使用比喻。

刘媛媛[4]2011年在《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差异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170万字语料为基础,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在语形、语义、语值三个层面的差异做较为详细的考察。艺术语体的比喻密度明显高于科技语体。语形方面,艺术语体比喻中明喻的比例高于科技语体,科技语体比喻中的暗喻、借喻比例高于艺术语体;艺术语体比喻多以单句形式呈现,科技语体比喻多以词、短语、复句以及多重复句形式呈现;短语形式比喻的结构类型分布在两大语体比喻中存在明显差异。语义方面,艺术语体比喻中事物性比喻多于事件性比喻,科技语体比喻中事件性比喻多于事物性比喻;艺术语体比喻中,本喻体语义特征的对称性明显高于科技语体比喻,两种语体比喻的本喻体语义特征搭配方式和相似义生成方式存在差异。语值方面,艺术语体比喻偏向于艺术形象塑造,而科技语体比喻偏向于认识、说明阐释客观事物。文章认为,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在语形、语义和语值上的差异是类型化语境对交际功能的制约在辞格使用过程中的体现,是表达意图和交际功能影响下比喻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语体分化结果。

杨旭[5]2008年在《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定中短语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40万字的语料为基础,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考察定中短语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的长度分布、形式、语义、辞格分布方面的差异。长度分布方面,艺术语体中长定中短语较少,科学语体中则较多;形式方面,艺术语体中定中短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存在定语后置的现象,常把多个定中结构工整地排列在一起,科学语体中定中短语的语序比较固定,一般不使用定语后置,常把几个定语或中心语集中在一个定中结构中;语义方面,艺术语体较多地使用描写性、矛盾性和重复性定语,科学语体较多地使用限制性和“同中性”定语,艺术语体中定中短语凸显的语义是“异”,科学语体中凸显的语义是“准确”,艺术语体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组合较多地出现变异搭配,科学语体基本上是常规搭配,艺术语体定语与中心语有时使用转义,科学语体则基本使用本义;辞格分布方面,艺术语体定中短语所用辞格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而科学语体所用辞格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本文认为,定中短语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既与两种语体的功能特点有关,也与两种语体建构中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联系。

高明扬[6]2007年在《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言语表达的差异性》文中认为按语体学理论,服务于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语言体式可以划分为科学语体和艺术语体。在学界,人们往往关注它们的交叉性,却反把它们本有的差异性忽略了。这两类语体的差异性表现在思维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

黎洪[7]2012年在《汉语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汉语复句句序研究呈现视角和方法多样化趋势,进展迅速成绩喜人。受此启发和激励,本文以语用学、语体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语料库提供的优裕条件,注意发挥具有高度实证性的统计方法的作用,对现代汉语偏正复句的句序变异,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和探析,力图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层面揭示其句序变异规律。全文由九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鸟瞰式地回顾汉语偏正复句句序研究概貌,对本文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语料来源和选择处理、理论依托和方法运用给予适当交待,以及对本文基本结构给予必要说明。第二至第八章为正文。第二章对本文基础性概念,包括偏正复句的界定和分类、形合偏正复句与意合偏正复句、常规句序与变异句序等,给予必要交待;同时对为什么选择黄伯荣、廖序东(2007)的复句分类系统和程祥徽(2002)的语体系统,给予必要解释。第三至第七章,按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转折复句、目的复句的次第,在概略回顾以往专项研究情况以及简要说明本文专项研究所涉概念之后,对现代汉语偏正复句的句序变异,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细致入微的考察和探析。第八章为综论,以前五章分类考察为基础,对造成汉语偏正复句语句变异的主要动因和内外条件,加以归纳和抽象,揭示其中的普遍规律。第九章为结语,概述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指出它除了对于汉语复句的理论研究具有促进和深化作用外,同时对于文章写作、外文翻译以及语言教学等实践活动,亦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该章并对缺憾之处以及今后打算作了说明。本文研究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语料库——本文研究始终是以语料库为基础,除了充分利用了北大中文系提供的综合语料库(CCL),同时还充分利用了笔者个人创设的分体(语体)语料库。二是注意考察对象的语体分布——鉴于言语通过语体表现而语体影响语用,本文对所有用例的考察,都是始终与语体分布相联系。三是坚持以数据说明问题——本文关于常规句序与变异句序的鉴别,关于不同句序变异频率的考察,关于句序动因和条件的探析,等等,均以统计数据为支柱。四是重视理论价值向实践价值的转化——本文探索有助于深化汉语复句研究。而本文没有停留于此,通过考察有关结论在文章写作、外文翻译以及语言教学等领域的利用,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在全面考察和深入探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汉语书面语中的因果复句通常表现为前偏后正,而汉语口语中则通常表现为前正后偏。2.汉语偏正复句的句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后照应、语意突出、陌生追求、急不择语、外文直译,等等,乃是造成句序变异的主要原因。3.对于汉语偏正复句句序表现来说,结构形式、语用预设、语体分布等,亦不无影响。4.汉语偏正复句不同类型的句序变异频率有高有低,由低到高可以归纳为如下连续统:假设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5.汉语偏正复句的句序变异直接受到语体影响,以文字为媒介的语体,由低到高可以归纳为如下连续统:法律语体<新闻语体<科学语体<政治语体<艺术语体<日常交际语体。

姚文彪[8]2017年在《“应该”和“应当”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该”和“应当”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组近义词,汉语学界对二者的对比研究不多,本文考察“应该”和“应当”在组配、情态、语体等方面的差异。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意义、语料的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组配的角度展开研究。“应该”和“应当”为助动词,考察发现“应该” “应当”后接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时存在差异,同助动词连用和同“说”搭配时也存在差异,“应该”“应当”后接动词所构成的结构为述宾结构。我们在谈话中回答别人的感谢时,一般用“应该的”,而不用“应当的”。第三部分,从情态的角度展开研究。“应该”表达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较自由,“应当”则以表达道义情态为主,“应该”表达道义情态义务,“应当”表达道义情态必要。“应该”和“应当”同完整体标记和非完整体标记同现时,表达的情态存在差异。“应该”和“应当”在表达认识情态时,同时也表达传信范畴,“应该”和“应当”表达道义情态时却不能表达传信范畴。第四部分,从语体视角展开研究,“应该”和“应当”存在语体差异,体现在数量分布上和语法特征上,这跟“应该”“应当”自身的差异和语体功能不同有关。第五部分为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文章创新之处,并指出文章的不足。

刘丽丹[9]2011年在《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及相关问题的句法考察;二、“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及相关问题的语义分析;三、“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及相关问题的语体分析。本文共五章,约6.5万字。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梳理前人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语言现象,确立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向。第二章,形式分析。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建语料库中的语言实际,明确本文假设关联词语的考察重点。对具有假设关联词语的句子做句型考察,排除其中的单句、紧缩复句和非独立假设复句。重点考察有标假设复句,内容涉及句类、语序、形式(肯、否定)。另外,考察“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的句法位置、搭配、共现(句式)和连用等现象。第三章,语义分析。运用语法范畴理论和比较的方法,考察分析“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的语法意义,找出成员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从语义角度解释句法现象。分析假设祈使句的语气范畴、不同句法位置引起的语义差异和假设小句主语省略的语义内涵等。肯定“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连用”的合法性,解释产生该现象的语言内部动因,建立“连用”现象的顺序标准。第四章,语体分析。依据前人的理论,确立现代汉语的六大语体。分语体考察“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和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确定核心假设关联词语。考察各语体有标假设复句的句类、语序、肯否定形式、和单层有标假设复句的句式,确定各语体的核心假设句式。分析各语言因素的语体分布。从语体角度解释“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和相关语言现象的句法表现和语义内涵。第五章,结语。归纳总结本文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提出有待研究的语言问题。

冯学锋[10]1988年在《规范化与语体刍议》文中提出规范的标准,应该是一个体系,一个严格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体系,或者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绝对性要求现代汉语有一个比较严格的规范标准,相对性则强调言语表达的灵活性。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说的灵活性,并非是说写者个人的随心所欲,而是:(1)语言的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的;(2)不同语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所要求的。后者,在讨论语言规范问题时,往往被忽略,这不利于

参考文献:

[1]. 科学语体与艺术语体的差异性研究[D]. 高明扬. 云南师范大学. 2000

[2]. 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语言符号的差异性[J]. 邹敏, 高明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 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状中短语差异研究[D]. 程恒. 暨南大学. 2008

[4]. 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差异研究[D]. 刘媛媛. 暨南大学. 2011

[5]. 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定中短语差异研究[D]. 杨旭. 暨南大学. 2008

[6]. 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言语表达的差异性[J]. 高明扬.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7]. 汉语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D]. 黎洪. 安徽大学. 2012

[8]. “应该”和“应当”的对比研究[D]. 姚文彪.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9]. 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考察[D]. 刘丽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10]. 规范化与语体刍议[J]. 冯学锋. 语文建设. 1988

标签:;  ;  ;  ;  

科学语体与艺术语体的差异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