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蔡元妃
(皖江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摘 要: 随着我国给排水技术的快速应用与发展,其专业教育国际化需求日益提高,而提升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比例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为例,从教材选编、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双语教学模式应用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中,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及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等高新技术领域专业,英语教学课程比例建议达到总课程的5%—10%[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城市基础工程专业之一,学生就业方向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开发等各个领域,其专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而促进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提升学生业务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开展《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双语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一 本校学生特点
我校前身为河海大学独立学院,现为民办院校,招生分数线在本二、本三之间。由于生源不同,其学生也有区别于一本学生和二本学生的特点。
在Matlab中运行程序可得到各泄压工况下驾驶舱和客舱的泄压曲线。如图3所示为某型号民机在8000ft高度由于驾驶舱主风挡破裂以及在最大飞行高度25000ft下由于机身结构疲劳破损时的驾驶舱和客舱泄压曲线。
(一)学生成绩存在两级分化
根据近6年教学经历及同类学校对比发现[2],三本学生学习成绩呈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相对擅长学习,能够保证以较优秀的成绩通过课程考核;相对的,部分学生存在多门课程未通过现象,补考和重修现象更为常见,甚至少数学生因为学习原因选择休学或退学。
秦安县部分村镇农业经营以种粮为主,种植结构单一,经营粗放,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低,特别是受干旱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制约,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根据对农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和区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分析,现行种植条件要实现稳定增产增收,已无多大潜力。因此,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切合实际、高产高效的花椒栽培的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可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形式,积极带动农户发展高产、高效、优质果品生产。企业通过为农户提供较为完善的产前产中技术服务、必要的生产资料,订单回收农户生产的各类产品,初步形成秦安花椒产业化格局。
(二)英语水平普遍有待提高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外文原版教材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编写双语教学专用教材至关重要。当前,笔者所在教研室采用的中文教材为《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由汪翙主编,为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英文教材以原版“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为主要素材,选择专业外语教材《大学专业英语阅读教程-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的“Unit 6 Water Supply System”作为辅助教材。
图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年级四、六级通过率
(三)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压实度,需有效控制好路面碾压及摊铺工程中的工艺。工作人员需确定出各有效指标并满足制定形式的要求。除此之外,碾压的速度和力度更应严格控制。另外,碾压工作涉及众多因素,工作人员需从根本上分析影响因素并确定好碾压工作程序,最终保证在施工中,压实度可符合其具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对摊铺机的力度也有要求,所以为了能够保证碾压程序有效化,需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式,以当前规范形式为基准,加强重视起碾压工艺。依据已有的规范标准,保证碾压工作的有序性,及时控制好各项干预程序[5]。
二 双语教学实践及体会
(一)选编教材
学生学习效果能够直接体现教学效果,而学习效果可以从三方面体现:一是学习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二是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面的掌握;三是专业的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考核是衡量教学效果优劣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双语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其英文解释为:“The use of a second language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6],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双语开展学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三本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英语水平较低的现象,图1为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年级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情况。由图1显示,四、六级通过率呈逐级递增,2015级四级通过率最高,为60%,而六级最高仅为10%。《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专业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三第二学期,即2016级学生,其四级通过率为50%,六级通过率为3.95%。因此,要学好专业性更强的双语专业课程,需要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二)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与学两个过程,教师和学生均为参与者,中英文授课区别于传统授课方式,教师的授课过程和形式都有所改变。教师由一种语言转变成使用外文和中文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知识传递,同时需要与学生互动,提高其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不仅要求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听力和反应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够自如的应用中英文[4]。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作为工程类专业课程之一,专业性更强,要求讲授过程中能够准确阐释专业词汇。
笔者所在教研组采用中英文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设置问题、多元教学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具体分“三步走”,课前学生以小组形式预习中英文教材内容,查阅生词,标出重难点,做到“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教师根据各组重难点,结合具体的中英文图片、视频、动画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分析掌握知识点,同时对专业术语做出中英文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与联想记忆;课后以小组形式阅读、探讨相关英文文献,全面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英语基础的好坏是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之一。工科专业双语课程内容趣味性相对较少,专业词汇众多[6],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授课手段显得相当重要。
(三)考核体系
教材是承接知识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能否有效互动、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三大类:即外文原版教材、经修订的双语教材和教师自编讲义[4]。三种类型各有优劣,外文原版教材英语表述纯正,语境真实,但存在难度相对较大、教材价格更为昂贵、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等问题,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存在难以适应,知识重难点混乱的问题[4,5]。修订后的原版教材和自编讲义专业表达上有所欠缺,但学生更容易接受。
相较于本一、本二学生,本三学生的自学能力较为欠缺[3],大部分学生所学的内容仅限于课堂内容,缺乏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基于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 采用平时考核与卷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各占50%。平时考核以小组为单位,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前内容预习阶段与课后文献阅读阶段,采用小组成员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课情况,采用教师评定;,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卷面考核主要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3 我院信息系统上实现了中心审方功能,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力不足、人员专业水平差异等诸多影响因素,中心审方的深度有待探讨。未来,借助嵌入前置性审方软件,再结合临床药师的在线审核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审方[8]。
实践及同类型课程对比发现[8],采用多种方式组合考查有利于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能力,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同时,多样化的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双语课的兴趣,为后续开展双语课程打下基础,完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体系。
三 结语
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双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给排水专业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全新的改变。如何实现既契合民办院校办学要求,又符合当前高校双语教学的推行宗旨,需要我们对其专业特性、课程特点、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2001-08-28.
[2] 于丽波.本三院校学生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1,08:69
[3] 黄小琴.国内民办大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学生特点的研究 [J].教育观察 ,2016,05(05):54-55.
[4] 余薇薇,陈士凌,陈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 24(01):102-105.
[5] 陈蕾.给排水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233.
[6] 吴迪.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 37(04):126-130.
[7] Jack Prichard.郎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 李勇超,吴继鑫,任伯帜.水处理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模式探索 [J].教育现代化,2018,5(27):54-56.
本文引用格式: 蔡元妃.《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59):138-13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5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省质量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类项目(项目编号:2015tszy098)、皖江工学院双语课程建设类“《给水排水管网系统(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zl2017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蔡元妃,女,浙江绍兴人,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