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结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时代日本的经验研究论文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结构升级
——基于全球价值链时代日本的经验研究

孙亚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摘 要: 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时期较短,以中国为研究对象难以从长期角度考察对本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4年间SITC2分类下的贸易数据和日本分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全球价值链时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属于网络型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以Nicoud(2002)的自由资本垂直流动模型为基础,对价值链分工下网络型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网络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效应、资本积累和创新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以及集聚经济性促进日本经济结构升级,并利用2000—2014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产品内分工

一、引言

201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582.9 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位,2016 年居全球第二位。截至2017 年底,中国2.55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 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92 万家,分布在全球189 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6 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8090.4 亿美元。201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79.8%投向了第三产业,约18.6%投向了制造业。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合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本国利益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现实命题。

民国初期独立组织机构的公共体育场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如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中心城市以及江苏省部分县。南京政府时期数量增多,如福建、山东、湖北、云南等省立公共体育场也有独立组织机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县立公共体育场场长数量增加。抗日战争时期福建、江西、湖北等省立公共体育场组织机构内迁,福建、江西两省各县独立公共体育场增加,专职场长数量增加明显。此外,大后方如云南、四川两省也有一定数量的独立组织机构公共体育场以及专职场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独立组织机构数量有一定恢复,但是专职场长多分布在中心城市以及战争影响不大的大后方几个省。

跨国直接投资的本质是以资本为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重新组合(吴信坤,2018)。围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实现了本国利益。王杰、段瑞珍、孙学敏(2019)、杨亚平、吴祝红(2019)、孔群喜、王晓颖、彭丹(2019)、姚惠泽、张梅(2018)、李梅、柳士昌(2012)、杜龙政、林伟芬(2018)等分别从价值链升级途径、对生产率的影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本国利益。但是,这些研究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所采用的数据时间范围最长是从2006-2015 年,最短是2004-2009 年。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对一国经济结构的影响,而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成。

第二个方面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在选择布局时有哪些影响因素。徐世腾、陈有志(2017)、魏景赋、曹林秋(2019)、罗鹏、秦泗霞(2019)、刘海月、黄玲(2018)等基于央企和地方企业的差异、产业集聚效应、生产率差别等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址布局的影响因素;余官胜(2019)、吴信坤(2018)、蒋纳、董有德(2019)、闫雪凌(2019) 等人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特征、高级要素积累、利润机制、领导人访问因素的影响;刘友金、胡黎明(2012)提出了大国战略的问题;王永钦(2014)、钱进、王庭东(2019)、臧新等(2018)等分析了制度因素、比较优势因素对选址的影响;米银霞(2019)分析了贸易、对外合作和援助等因素对选址的影响。这些研究侧重于对中国当前OFDI 特征的分析,与OFDI 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割裂开来。

同时,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忽略了当前全球分工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陈德铭,2018)。当前国际分工体系越来越趋向精细化与碎片化发展模式,这种分工模式使得一国可以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生产过程,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红利(黄先海,2018)。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应基于一个长期时间序列的实际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背景下OFDI 通过何种机制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这将有助于中国基于全球化和自身现状制定合理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时间较短,因此本文选择日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在全球价值链时代对外直接投资策略,以期为中国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二、文献回顾

1.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历史

从20 世纪50 年代的“赶超”开始,日本成功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直至现在日本依然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发达国家。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尤其是高速增长期结束后,一直伴随有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2000 年之前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边际产业”。2000 年代以后,日本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构筑了以电子电机、汽车产业为中心的生产网络。

2. 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演进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初期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广场协定签订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加速。进入2000 年以后,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通过引入外资和在国内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方式,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取得了竞争优势。这些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基于生产成本的优势,这些具成本优势的贸易产品生产上引发了激烈的全球竞争。为了弥补本国和这些国家在生产成本方面存在的差距,获得竞争优势,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亚洲选择合适的东道国进行生产转移。

与此同时,2000 年代后由于运输技术飞速发展和运输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模块化。这些技术的发展,在经济方面的直接影响就是大幅降低了跨国生产的成本,使得国际分散化生产成为可能。这一时期日本对外产业转移的目的就是通过国际分散化生产构筑现地跨国生产网络,实现资源生产工序或环节的最优配置。换而言之,这一时期日本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构筑基于产业内分工体系的跨国生产网络,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国际贸易中维持本国的竞争优势。

3. 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

2008 年左右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比率(海外生产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 已经上升到接近20%,同时海外子公司的利润也大幅增长,达到2001 年时的4.2 倍。2008 年年底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资产) 是1990 年代的3 倍。基于直接投资的收益(再投资收益以及分红) 和海外直接投资余额计算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达到9.1%,并且连续四年呈上升势头,海外子公司已经成为日本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

“地平线2020”主要通过卓越科学(Excellent Science)、社会挑战(societal challenge)和产业引导(Industrial leadership)3个优先领域组织支持项目。在此基础上,“地平线欧洲”形成新的三大支柱,分别是开放科学(Open Science)、全球挑战(Global Challenge)和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并在三大支柱基础上,通过共享卓越科研成果和进一步改革、强化欧洲研发创新生态,强化欧洲研究区的建设。

图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日本银行、财务省数据制作

日本通过在东亚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缓解了国内生产成本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赵伟、江东,2010),从出口价格的角度看,日本的国际分工地位依然处于较高位置,这在中高技术行业尤为明显(胡昭玲、宋佳,2013)。所以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日本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特征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产品内分工与产品内贸易的兴起,国际间的生产分工从原来的基于各国资源禀赋状况的分工,逐渐演变为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基于价值链生产环节的分工(袁堂军,2013),不同国家间的生产通过价值链分工的交错形成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国与国之间分工的差异日益体现为在跨国生产网络中各自所处生产分工环节的差异。这种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转变为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吕政,2006)。

W×OFDISTOCKit

(2) 采用四跨板带井字梁方案时,桁架撑两个水平方向的最大变形分别为7.9 mm和10.7 mm,结构柱的最大侧向变形约为6 mm,地下连续墙的最大弯矩为521 kN·m;采用三跨板一字梁带结合桁架撑方案时,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为13.3 mm,桁架撑全部处于受压状态,最大轴力标准值为4 740 kN,地下连续墙的最大弯矩为596 kN·m。由此可见,前者所需截面更小,对后期结构板的施工影响亦较小。

三、理论分析

1. 国际生产网络的经济效应

(1) 国际生产网络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国际生产网络是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转移自发形成的。比较优势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基于分工产生的内生比较优势,如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外生比较优势,基于资源的分配与流向的变化产生的,如要素禀赋(杨小凯等,2001)。国际生产网络使得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优势,从而使要素禀赋失去地理意义(Ivey,2008)。也就是说国际生产网络可以产生外生的比较优势,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使跨国公司获得了“潜在的地理柔性”,一方面通过价值链分工享受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根据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灵活进行生产布局的调整,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刘春生,2011)。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对生产网络进行协调,实现全球化竞争生产网络中所有企业的利益最大化(Casson,2013)。

(2) 国际生产网络的集聚经济性

全球生产网络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最初的几个厂商对某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产生有信息的外部性,并且降低生产网络内其他协作厂商对投资选址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共用专用中间产品和服务(包括劳动力培训成本),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集聚的外部性。有很多证据证明正是这些因素引起了日本商业集团成员在海外投资的集聚(Belderbos and Carree 2002、Head et al 1995、Belderbos and Sleuwaegen 1996、Blonigen et al.2005、Martin et al 1999、Smith and Florida 1994、Henish and Delios 2001、Belderbos et al. 2011)。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业内部各行业是相互关联存在着的,这种相互关联性是对外直接投资扩张及其贸易效应传导的重要渠道。一个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会激发与其关联行业的母国企业出口。

2. 空间异质性下的国际生产网络

基于Baldwin (2012) 提出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将样本国家分为三组:亚洲地区、欧洲地区、美国及其周边区。(具体分组情况如下:亚洲包括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尼西亚、大韩民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新加坡;欧洲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及其周边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

Sumuelson(1980)、Lo Wai Lun(2009)、李宏艳(2008)等人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的产业集聚现象。新经济地理学把经济空间高度抽象为同质平面,从没有任何外生差异的前提条件出发讨论经济空间的内生演化。这些模型中资本是同质的,两国不存在技术的差别,不包含工业品技术的异质性。

从国际生产网络的角度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就是包含空间因素的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在其他区域聚集的自我累积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产业扩张以及人口的集中。企业和家庭根据自身的理性预期,在不同的时点修正自己既有的选择,这也是经济体系向均衡趋近的过程。

3. 理论分析框架

(1) 模型的基本特征

本文选取了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用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如果具备海外背景确实能够有效提高所在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

(2) 制造业部门成本函数和厂商行为

该变量的系数可以反映相对于市场容量,日本出口到某一国家的贸易产品的技术结构是否受到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所受影响的数量程度以及显著性。

制造业部门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差异化产品,企业的成本函数可以写成:

π 为资助本收益率,wL 为劳动力的名义工资, x 为企业的产出。中间产品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劳动力投入不同。aM 为本国生产1 单位中间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aD为本国生产1单位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中间产品创造部门利用劳动力和资本作为唯一投入要素,中间产品部门资本的积累会产生知识资本的积累,由于知识资本的积累会提高生产效率,资本积累的跨期外部性会不断降低中间产品部门的生产成本。

②资本创造成本参数的决定

资本创造成本函数是以“可利用的总知识资本存量”为分母的“反比例函数”形式。

以本国为例,资本创造成本为

教学前教师要明确受众特点,适当运用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注意特点来安排知识密度,借助科学、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对于复杂性内容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可以运用感知规律来促进知识的有效获取[4]。

其中f (准)是准的增函数形式,采用线性函数的形式。假设:

那么本国和东道国资本创造成本分别为下面的

产品生产效率随着“可利用的总知识资本存量”增大而增大,1/am 表示生产效率指标。

以本国为例,本国地区的企业产出边际投入

东道国地区的企业的产出的边际投入

(3) 模型的核心结论

西方文明史是有产者的历史,是贫穷无产者的受压迫史与斗争史。古典时期的哲学家追求沉思的高贵生活与公共的善,既依赖又鄙视无产者,而近代商业文明宣扬财产权利的神圣性,鼓吹资本家剥削工人并镇压其反抗的合理性。直到19世纪,资本主义的严重危机冲击了西方文明的自信心,带来对西方文明的整体反思与批判,无产者的地位问题才得到真正重视。马克思立足于西方文明史,根据19世纪欧洲社会的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状况,积极提升无产者的历史地位,把长期遭贬斥的无产者转换为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进步力量即无产阶级,以共产主义为人类文明的最终追求,旨在使全世界无产者获得真正的解放。

①资源配置优化效应

由于分工的深化引致规模收益递增,根据母国和东道国资源禀赋优势的不同将不同环节的生产配置在不同的国家,一方面会由于生产存在的规模经济增加生产企业的收益,另一方面会因为通过直接投资降低在本国的生产成本而增加母公司整体的收益。在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在东道国进行跨国生产会产生相对于母国的高利润,高利润引致母国投资的产生,以及跨国生产网络的形成。

②资本积累和创新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大多数(88.5%)调查对象认为月子期间存在食物禁忌,具体禁忌食物有辛辣、生冷、煎炸食物及茴香等,还有少部分认为水果、蔬菜也需禁忌。有研究[15]显示,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素摄入量及其充足状态呈正相关,与健康相关的饮食因素中,水果和蔬菜的消费尤为重要,且其对慢性疾病的保护作用是公认的[16]。而饮食禁忌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膳食摄入的多样性,从而影响到营养素的摄入,最终可能危害产妇的健康。

本模型中资本积累和创新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体现在资本创造成本方面。资本创造成本依赖于过去的资本积累状况,过去的资本积累越大,新部门的生产成本越低,资本创造动力越强,进而本国新产业的产业份额就会越大,这会导致创新成本降低形成循环关系。如果东道国在中间品生成上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中间产品,相对于母国可以降低中间产品创新的成本,促进母国中间产品资本的积累,从而促进母国中间产品生成部门的创新和生产。

③对外直接投资集聚经济性

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在其他区域聚集的自我累积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产业扩张以及人口的集中。在某一区域直接投资的聚集可以产生聚集的经济性,同一产品生产分工环节或工序垂直方向的深化和不同生产分工环节或工序在某一区域的聚集性,共同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网络效应。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扩大母国资本品部门的生产比例时,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母国贸易技术机构的升级。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效应、资本积累和创新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经济性来实现母国贸易结构的升级。对外产业转移通过构建国际生产网络可以实现母国贸易技术结构的升级。

四、实证分析

1. 实证研究思路

本节主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ITC 三分位数标准的贸易数据,对对外直接投资引起贸易结构改变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所研究的贸易技术结构其实质是产业结构问题的深化,对于贸易大国日本而言,出口产品的贸易技术结构与其国内经济结构问题是镜像与原像的关系。在分工深化到产品内的背景下,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是对外直接投资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的经济结果。国际生产网络的网络效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垂直分工基础上的空间相关性来表现。

本文参考孙亚轩(2013)的做法,以贸易技术结构作为一国经济结构的衡量指标。为了说明价值链分工下,以生产环节转移进行的构建跨国生产网络的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何种机制影响本国经济结构,本文以Nicoud (2002) 的自由资本垂直流动模型为基础,引入产品内的垂直分工,分析以资本流动方式表示的产业转移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假设全球有两个国家,使用两种要素,每个国家有三个产业部门,农业部分、中间产品生产部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效用函数采取柯布-道格拉斯双层效用函数;农产品交易不存在交易成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交易存在冰山交易成本。

2. 实证方法

(1) 实证模型的选择

①空间计量模型

以往的研究假定母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决定是独立的,现实情况是,对某一个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决定,同时需要考虑是否将产品运输到这一国家的毗邻国家进行销售等问题。这一问题就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相关性问题,这也是构成国际生产网络重要推动力量的“集聚的经济性”的重要来源。为校正这些潜在缺陷,本文的实证研究方法要考虑数据中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将空间相关性纳入贸易结构升级机制问题的实证分析之中。

本节使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东道国之间的距离计算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权重矩阵的计算采用R 软件的的空间计量模块。本文使用stata 11.0 软件,使用固定效应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节同时计算了普通面板回归数据的结果,用以对比考虑空间因素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滞后回归模型,通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的地理数据建立空间变量,分析空间变量影响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日本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参考Garretsen (2009)以及Baldwin·Okubo(2012)的方法,在进行空间面板的回归分析时,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欧洲区域、北美区域、亚洲区域,不仅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体的空间效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还进行分区域的细分分析。

关于档案其实许多人都不太注意这类问题,导致现在许多单位都不太注重这内问题,使得许多部门出现人事档案管理乱象。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事变动也快速增加,这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许多工作人员经常想着换工作,但单位的人事档案没有及时更新,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事工作变动,同时也阻碍了个人事业的发展。档案是求职者迈进新工作大门的基石,无论个人多优秀,也必须要有一份优秀的档案。无论去那个单位都离不开人事档案推荐。

(2) 计量方程

本节实证采用的计量方程如下:

其中W 为反映各东道国地理因素的空间权重矩阵;OFDISTOCKit:为日本对东道国i 直接投资在t 年的存量数据;OFDIFLOWit 为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在t 年的流量数据;GDPit 为东道国i 在t 年的GDP 总量;PGDPit 东道国i 在t 年的人均GDP;OFDIWSt 为日本对世界直接投资在t 年的存量;OFDIWFt 为日本对世界直接投资在t 年的流量;exchanget为日元汇率水平。模型中所有变量均采取对数形式。

(3) 模型变量的说明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网络效应对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变量设置分为传统计量变量和空间变量两种。

空间计量变量

胎儿肢体缺陷是临床中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和发育的一种骨骼系统发育畸形疾病,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故而如能够在产前及时检测出胎儿肢体缺陷,对于降低家庭负担,提高生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将就产前超声在胎儿肢体缺陷诊断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Baldwin·Okubo(2012)考察了国际生产网络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发现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不属于标准的水平投资或标准的垂直投资,而是属于网络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所谓网络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东道国子公司在当地采购中间产品并在当地销售。这一特征在亚洲和欧洲地区尤为明显。孙亚轩(2013)利用实证研究指出20 世纪90 年代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日本贸易技术结构升级。但是关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促进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机制,目前较少有人研究。厘清这一机制,将会为中国正在进行的“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利的借鉴。

该变量的系数度量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反映国际生产网络对贸易结构调整的影响。本文的集聚效应是指某一国家与其周边国家在空间上存在相关性而产生的国家间的集聚。

网络电影制作核心有三点,分别是:片名、海报以及前六分钟拍摄。很多网络电影用片名来吸引观众目光,如《烈日读心》《道士出山》的片名是改编院线电影《烈日灼心》《道士下山》。影片海报体现宣发情况,宣发到位,能吸引更多观众观看。如《不良女警》的海报是穿制服女子,吸引更多宅男来观看此片。观众能在爱奇艺视频上免费观看前6分钟,之后要付费观看,前6分钟的剧情是否精彩,决定了整部影片的分账情况,从而,导演在前2分钟设置剧情的高潮,来吸引网友付费观赏。

W×OFDIFLOWit

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是其资产规模扩张的关键。2007年底,银行业总资产只有53万亿元,但到了2011年末,这一数字已快速增长到113万亿元,短短4年翻了一番还多[2]。目前,中国银行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规模的扩张,而规模的扩张有利于银行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而且,在我国当前利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银行收入水平与存贷款规模高度相关,所以,有理由认为,高的规模扩张为银行业高利润提供了有利保障。

空间权重矩阵与对东道国i 在年度t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乘积,该变量度量了地理上临近的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日本出口到该国的贸易技术结构的影响程度。

W×GDPit

该变量度量了东道国以及东道国周边国家的市场容量对日本出口到该国的贸易产品技术结构的影响。

W×PGDPit

①成本函数

岩性以古生界的二叠系砂页岩、泥岩为主,砂页岩、泥岩往往含蒙特石和高岭土矿物,该两种矿物具有见风易风化、失水干裂和遇水膨胀而崩碎的特性,强度低,属较软岩,软化系数0.42~0.95,是所谓的“烂石头”,详见表2。基岩单轴抗压强度:中、细砂岩为9.5~19 MPa,泥质粉砂岩2.5 MPa,受基岩裂隙水和出渣车辆碾压的影响,洞底岩石软化、泥化严重,影响正常施工。

(4) 样本数据以及分组

样本中覆盖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大韩民国、卢森堡、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菲律宾、印度、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根据日本财务省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中,这是与日本具有密切投资关系的25 个国家。)。

课文是最好的语料库,它涉及的题材广泛,为写作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我们可以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刚刚学到的词汇和表达,加上自己的语言创新来改写课文,如写内容摘要、故事梗概,或者是比较详细的复述等。

产品内国际分工把分工深入推进到产品内部的生产工序、环节,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跨国的生产转移,把不同工序或环节的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分布于不同国家进行(刘志彪,2012)。Thorelli(1986)、Borru(1997)、格 里 芬(1999)、Nohria 和Ghoshal(2004)指出,企业最有效的资源配置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分解和布局价值链以实现对所需资源的整合。对外产业转移与空间因素密不可分,国际生产网络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包含空间因素的资本的跨区域流动。

3. 实证检验以及实证结果

②本文采用的模型:空间面板回归模型

(1) 所有国家整体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在回归时采用了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滞后回归两种方法,对全部样本(2001-2011 年,25 个国家)进行回归,回归的结果如下。

表1 所有国家全部样本的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空间面板模型符合对数据的估计,对比普通面板数据回归和空间面板数据回归的结果可以发现,日本对某一国家或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贸易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在考虑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相关性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贸易结构调整的系数更高,相对于普通面板回归的结果,其系数要高1.36%,促进作用高出普通面板回归结果36%。

(2) 亚洲国家的实证结果

表2 亚洲国家的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空间面板模型符合对数据的估计,日本对亚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贸易结构调整具有比总体更强的促进作用。从总体回归的结果看,在考虑空间相关性之后,日本对某一国家或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日本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提高7.98%。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贸易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显著。对出口贸易结构调整起作用的更多是东道国的人均GDP。

(3) 欧洲地区的实证分析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空间面板模型符合对数据的估计,日本对欧洲国家外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日本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提高2.49%,并且在5%的水平上呈统计显著性。日本对欧洲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贸易技术结构调整作用不显著。在考虑了空间因素之后,对出口贸易结构调整起作用的更多是东道国的人均GDP,也就是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表3 欧洲地区的回归结果

(4) 美国及其美洲地区的回归结果

表4 美国地区的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空间面板模型符合对数据的估计,日本对美国及其周边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日本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下降6.43%,并且在1%的水平上呈统计显著性。日本对美洲及美洲地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贸易技术结构调整作用不显著。

4.实证结果分析

(1) 资本和创新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从全部样本回归以及分区域回归的回归结果来看,日本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存量促进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不具有显著性的因果关系。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而非流量对贸易技术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反映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贸易技术结构调整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根据本文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降低资本创造成本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两种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2) 东道国市场力量对贸易技术结构的影响

从全部样本以及分区域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东道国的人均GDP 对日本的出口技术结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东道国的人均GDP 代表东道国的市场结构,东道国的GDP 总量代表东道国的市场容量。这一结果表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母国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具有正面影响。

从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来看,这一影响在美国地区和欧洲地区最高,在亚洲地区相对较低。这表明,在美国地区和欧洲地区,东道国的市场结构是促进母国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换而言之,日本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更加侧重于利用当地的市场力量。而亚洲地区的回归系数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地区较低,但高于总体回归的水平,这表明亚洲地区东道国的市场结构也已经成为促进日本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力量。东道国市场结构的提高对日本出口技术结构也形成一种升级的压力。东道国市场结构的提高要求母国实现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如果母国不能相应实现出口技术的升级,在贸易模式上就会呈现出动态衰退的趋势。

(3) 母国对外直接投资集聚与贸易技术结构升级

对世界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代表的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从全部样本回归以及分区域样本回归的结果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性增加对母国技术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对外投资的总量可以作为构筑全球生产网络投资的衡量指标,该指标衡量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网络效应。从统计结果来看,日本在亚洲和欧洲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日本出口技术结果的调整,在美国地区这一系数不显著性。日本着重在亚洲和欧洲地区构筑跨国生产网络。在美国地区对贸易结构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GDP 和人均GDP。这表明日本对美国地区的直接投资主要着眼于这一地区的市场力量。

五、结论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型特征,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采用基于贸易产品附加值的贸易结构指数作为经济结构的衡量指标,该指数反映了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一国贸易产品技术结构的情况。

从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日本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存量对贸易技术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存量反映了对东道国的投资积累状况,这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循环累积作用是促进母国贸易技术结构调整的重要渠道。东道国的人均GDP 水平对贸易技术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母国贸易技术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这同样也对母国构成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如果母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速度弱于东道国对母国进口结构升级的速度,会造成母国贸易技术结构呈现出动态衰退的特征。日本对世界直接投资年度流量对贸易技术结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相互交织成为跨国生产网络。从这一角度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构建作用是促进日本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重要的力量。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技术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对中国有如下启示意义。

第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构建跨国生产网络可促进经济结构的构建式升级。

第二,根据东道国和本国在不同生产要素上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进行选择性投资。一方面可以利用东道国的低劳动成本、低资源成本等禀赋优势将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扩大本国在此类商品生产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东道国在知识和创新资本方面的禀赋优势,投资于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该产业的资本存量降低该产业的创新成本促进母国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母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三,重视本国经济结构的内生性升级压力。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改变东道的比较优势,使得东道国在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此时,如果对外直接投资母国经济结构升级的速度低于东道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母国的贸易模式就会处于动态衰退状态。其结果是,在短期静态意义上母国可能仍具有相对于东道国的优势,但该优势将会逐步缩小,在长期会造成母国贸易模式的恶化。

【参考文献】

[1] Antràs P,Helpman E. Contractual Frictions and Global Sourcing [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6.

[2] Baldwin R E. Openness and Growth: What is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NBER Working Paper No. 9578 [J].(Cambridg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3.

[3] Fukao K,Ito K,Kwon H U. Do out-in M&As bring higher TFP to Japan?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Micro-data o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5,19(2):272-301.

[4] Huang C H,Hou T C T,Yang C H. FDI Modes and Parent Firms' productivity in Emerging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Taiwan [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3,22 (8): 1240-1268.

[5] Jarreau J,Poncet S. Export Sophist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2,27(2): 281-292.

[6] Yamashita and Kyojifukao. (2011): Expansion Abroad and Jobs at home:Evidence from Japa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2 (2010) 88-97 Yamashita·Fukuo.

[7] Yamashita N,Fukao K. Expansion Abroad and Jobs at Home: Evidence from Japa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10,22(2): 88-97.

[8] 李梅,柳士昌.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管理世界,2012(01):21-32+66.

[9] 王永钦,杜巨澜,王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制度、税负和资源禀赋[J].经济研究,2014,49(12):126-142.

[10] 王永钦,杜巨澜,王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制度、税负和资源禀赋[J].经济研究,2014,49(12):126-142.

[11]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技术进步效应——来自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09):65-77.

[12] 张少军,刘志彪.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5-15.

[13] 马骊,孙敬水. 我国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08(01):167-168.

[14] 刘志彪,张杰.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 与NVC 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05):39-47.

[15]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 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4: 83-95.

[16] 张松林,武鹏. 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逻辑”及其区域政策含义——基于制造组装环节与品牌营销环节空间分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07):109-121.

[17] 吴信坤. 高级生产要素积累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J].世界经济研究,2018(11):78-88+136-137.

[18] 杜龙政,林伟芬.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产能合作效率研究——基于24 个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数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12):3-21.

[19] 徐世腾,陈有志. 政治风险、自由贸易环境与我国企业OFDI 地理布局——基于央企与地方企业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02):21-28.

[20] 余官胜.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空间关联性研究[J].统计研究,2019,36(04):39-49.

[21] 蒋纳,董有德. 对外直接投资与境内生存扩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9(05):107-119+136.

[22] 闫雪凌,林建浩. 领导人访问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J].世界经济,2019,42(02):147-169.

[23] 黄先海,金泽成,余林徽. 出口、创新与企业加成率: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考量[J].世界经济,2018(05):35-42

[24] 陈德铭. 改革开放见证中国坚持融入、深刻影响全球价值链的40 年[J].国际贸易问题,2018(01):13-16.

[21] 张少军,刘志彪. 国内价值链是否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02):14-27.

The Effects of ODI to Home Country Economic Structure----The analysis based on Japanese experience in the GVCS

SUN Ya-xuan
(College of Economics Hangzhou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period of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is relatively short. So it is difficult to taking China as an object to study the impact on the domestic economic structure 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Taking Japan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s ODI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 and study it how to impact the domestic economic structure .The data based on the trade data classified by SITC2 and Japanese industry’ s ODI data from 2000 to 2014.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DI, Japanese ODI be-longs to network ODI. Taking free capital flow model of Nicoud (2002) , introduced the division within products ,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pital flow,and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rade structure.We found that the network of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moted Japan's economic structure upgrading ,by optimization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effect and innovation cycle cumulative effect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 In the future ,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nstruct the production network to upgrad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Key words: outward FDI ; production network; trad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intra-product division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2X(2019)07-0090-07

收稿日期: 2019-03-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50316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7YJC790135)。

作者简介: 孙亚轩(1979-),女,河北保定人,博士,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

(责任编辑:ZN)

标签:;  ;  ;  ;  ;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结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时代日本的经验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