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_周翠琼,杨跃琼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_周翠琼,杨跃琼

(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515-01

随着我国AIDS病人的迅速猛增,HIV职业暴露对临床医护人员造成了很大的潜在性危险,我院地处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到门诊、住院部就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也越来越多,致使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机会明显增加。虽然有相关报道: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性仅为O.3%【1】,但一旦感染,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加强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全体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把因职业暴露而引发HIV感染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1 职业暴露的定义

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职业暴露的途径 暴露分级

2.1皮肤黏膜暴露 医务人员破损的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2】

2.2针刺伤与锐器刺伤 美国每年医务人员针刺伤与锐器伤有6O万~8O万;台湾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其中54.8 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3】。感染的可能性与针刺伤后血液量的多少,感染源患者的感染阶段以及被伤者的遗传特性有关。空心针头较实心针头感染的可能性大,刺伤越深,针头上污染越多,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2.3口腔科 检验科工作人员缺乏感染危险意识,对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手卫生重视程度不够,针刺伤后对HIV感染的认识淡漠。

2.4侵入性操作、不安全输血、不安全注射;内窥镜检查;急诊科急救操作。

暴露的分级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暴露源同一级;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暴露源同一级;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

3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1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医护人员既是HIV知识的宣传者,同时又是被教育者,医护人员对HIV知识的匮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医护人员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工作制度,如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控制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及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紧急预案及预防措施等。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增加医务人员对血源性感染危险的意识,了解防范措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采取标准预防、加强自身防护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洗手、穿戴手套、口罩、隔离衣、防护眼镜、防渗透围裙。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并马上清洗双手。在处理有可能溅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时候,特别是在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窥镜检查或手术时,应穿戴防渗透的防护服或围裙,戴防护眼镜、面罩。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不要用手毁型用过的注射器。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光线充足,特别注意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和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3.3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 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所有废弃的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的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应放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黄色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指定地点进行焚烧处理。。

3.4加强终末消毒处理 预防院内感染 病人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用乙醇消毒,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地面,床单位、厕所、墙壁、窗台等用0.5%过氧乙酸作物体表面的擦拭和空气喷雾消毒,关闭门窗30 分钟后再通风。伤口敷料、纱布、血液污染的衣物、床单、被套等物品用红色胶袋密封,送指定地方放置,送垃圾中转站焚烧处理。

3.5积极主动开展HIV常规检测 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4 暴露后的处理

4.1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报告科室负责人一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一填写报告卡,报告院感科一到传染科就诊、随访和咨询。

4.2紧急局部处理方法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3药物治疗 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到现场,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如果用药及时就可以把暴露感染危险降低79% ~81%。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4.4做好随访、咨询和登记 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等。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虽然我国目前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医务人员感染HIV的报道很少,但是,随着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增加,与患者频繁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已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因此,全体医务人员应深刻认识HIV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并呼吁各级领导提高对HIV职业防护的重视。

参考文献:

[1]CDC.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lth— Care WorkeF Exposures to HⅣ and Resornmenclations for PostexposureProphylaxis【Jj .MMWR,1998,47 (RR一7):l一28.

[2]林可可.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中国职业医学,2009,36(3):246—248

[3]王晓,张世清,王维.手术室人员对职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的防护_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98.

论文作者:周翠琼,杨跃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_周翠琼,杨跃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