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万向论文,是怎样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当时是4000元资产,7名员工起家的。经过27年的创业,现在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级企业,拥有总资产27.5亿元,员工6400多名。1995年,销售收入近16个亿,利税2.64亿元,出口创汇4601万美元。1996年1—10月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又增长了60%多一点。利润比上年增长了35.6%,预计1996年可实现出口创汇额7000万美元。现在已经形成了机械制造业、自然资源业、基础置地业和中介服务业等四大主业的格局。一年来,我们逐步实施了区域拓展计划。在美国、英国等六个国家设立了公司,在北京、上海、黑龙江、深圳、宁波等地成立了子公司。可以说,27年来不论宏观形势怎么发展,我们基本上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如果说,我们过去的27年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应该归功于党的好政策,归功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新闻单位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主要向大家汇报27年来怎么样子发展过来的。也是同大家探讨一下,搞企业总有一个同感。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第一,27年来我们的资金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第三,市场问题怎么解决的;再就是职工的凝聚力问题。并向大家汇报一下现在、将来我们怎么干。
这四个问题,先说资金问题。过去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是把职工的小批资金全部给他转为生产发展基金。我们从1983年开始就鼓励员工把自己的收入积蓄起来,投入到企业中去。当时我们向萧山市、浙江省和农业部,打了个报告,还权于民,还利于民,搞股份合作制。当时农业部也批了,农村政策研究室也批了,但是当地有关部门犹豫。我们还是这样做了,坚持下来了。后来在1988年,省人民政府给我们下了个决心,给定下同意我们搞股份合作制。所以这样坚持下来以后,到1995年年底为止,个人的积蓄放在企业里已经有1亿多元了。我们的资金回报率比较高,1995年是24.6%。1万块钱可以挣2460元。二是企业多积累多分配,我们的分配,从1980年开始实行除掉物化部分,剩下来的活劳动,搞三三制分配方法,个人留35%,企业留33%,交国家32%。16年坚持下来,使企业的积累大大增加。1995年我们平均分了1.2万块,企业积累超过3万块。第三,随着企业的积累不断增加,在企业的信誉度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得到银行的支持。现在我们要搞一个新项目,主要的项目,银行都支持我们。1995年,我们一个公司,5天时间要拿出一个多亿,我们自己只拿出了3000万,银行马上就给我们加上8000万,把一个股权就买过来了。所以,一个企业不管是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靠自己的钱发展,速度总是有限的。过去因为我们企业没有知名度,银行里也不肯都给我们钱,所以我们企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快。进入80年代以后,我们的企业在资金增加的基础上,到银行去他就大力支持了,我们的速度也就快了。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大企业一定要有支持的。1992年的时候,通货一控制,下半年银根紧缩,当时省银行、国家银行联合给我们贷款。那时给我们贷款,不同于现在,因为那是通货控制的时候,他贷了,我们的速度就快了。所以我们这个企业还要依靠银行。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这个股份制逐步完善,后来我们通过了发行股票。也是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特点,二是企业的知名度,三是企业的财力现状,企业效益。企业有效益了,那我们的股票经国家批准后就可以向社会兜售。另一个方面,我们搞联合,同国内联合,国外联合,当然联合目的不一样,有的是缺技术要联合,有的是缺资金要联合,有的是缺市场要联合。联合的办法、目的不一样,有利就联,无利当然不能联,通过联合都有好处,主要的目的明确,一联就能发展,通过联合也引进了许多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积累资金。政策里面,可能有许多含金量,那我们要研究。开始鼓励我们搞乡镇企业的时候,我们搞工业,银行也支持,国家也支持。有的说我们乡镇企业搞了,削弱了农业。乡镇企业给控制了,就搞农业了,他们又给贷款了。像我们搞鳗鱼,当时世界银行贷款。后来国家提出搞创汇,我们搞出口了。国家支持出口,又有许多政策可以利用,又可以引进许多资金。国家政策支持你的,他让你去搞的,你去搞就能得到许多优惠。我们通过这几个方面,搞到现在,27年了,这个企业可以说,我们没有为资金问题而烦恼过,没有为资金问题去找市长找省长。我们对职工每月5日按时发工资。我们给人家打交道,买设备,买原料,约定什么时候付款就什么时候付款,没有欠人家的。我们通过五个方面,解决我们的资金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技术是怎样解决的。大家都感到缺技术,我们这个技术问题是逐步解决的,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逐步提高的。70年代,我们是到国有企业把它的设备买进来,员工都是当地本乡本土的农民,只能生产本乡本土所需要的农机具配件。进入80年代,我们可以买国内先进的设备,我们的人员已从本地本乡扩展到在全县全市招工了,我们的产品销向全国。进入90年代,我们是从国际引进先进的设备,人员已经向全国招,现在西藏的我们还没有,别的省我们公司都有,是多和少的问题,那我们生产的产品,就销向国际了。我们是通过三个淘汰、四个提高,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从70年代到90年代,我们就淘汰落后的设备,落后的产品,特别是素质低的人员。我体会最难淘汰是素质低的人员,但是我们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在竞争当中作为赢家,只有把适应不了的人员淘汰下来。因为过去我们的设备,基础比较差,那时零打碎敲,利润少,能生产出来就可以了。现在就不一样,我们看准一个产品,就是要搞高起点的。“八五”期间,我们投资了一个亿两个亿,投下去了以后,那产品马上可以形成批量,马上就可以进入市场。我们万向节经过淘汰,原来都是用国外进口的,这样搞了以后,新产品就代替了进口了。我们引进了一些高精尖设备,把老的设备淘汰掉,把好的设备引进来,现在我们为了搞一个新的项目,从美、日、德等7个国家,一共花了1800万美元,引进专利生产驱动轴,又一次地成为国内一个产品最多、生产能力最强、产品价格最合理的驱动轴专利生产企业。在大投资前提下,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前提下,我们还要高层次人才,因为大家都知道,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那我们从1980年开始,公开招学历高中生;1984年开始,花钱引进大学生,后来我们送出去培养的大学生要用10多万元。目前,每年从社会上引进200个大学生。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引进了800多大学生,3000多名中专生。引进来以后,又送出去到各地高等院校再次深造,到先进单位我们就去了13批,又到德国、美国4个国家去学习。有了高层次人才,那么我们就把原来附加值低的、效益差的、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逐步淘汰,现在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了,不管在国内国际,都有竞争能力。经过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使我们企业产品,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在在质量方面,我们的产品,评上了国家银质奖;在1995年,我们又一次性,整个集团通过了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市场问题。在信息、政策、知识方面,现在我们重视了解信息。我自己也总感觉责任比较重,因为过去我们投资下去,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现在我的精力主要是搞决策,投下去几个亿,如果一个失误,那损失就大了。所以到处扑捉信息,多方面,从报纸上、电台上、杂志上,从我们同志之间,互相交流。现在我想到外面多看看,多交流一下,多增加知识,多想一想,多实践一次,总感到知识面不够,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必须多了解国家政策信息,哪一方面是国家支持的,哪一方面国家要限制,通过信息的了解,政策的理解,自己的知识就增加一分,决策的时候就比较稍微正确一些。我总是想,现在我们搞企业的,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甚至前功尽弃。所以我们通过信息、政策、知识方面的了解,我们的产品、机械行业现在基本形成了三三制,30%供维修,30%搞配套,30%供国外市场,三三制可能比较好。比如我们汽车行业,今年形势不大好,那我就出口多搞一点;国内形势好,我配套多搞一点。上次我到李桂莲那里去,我看她的服装,搞得很好,是服装大王了吧!原来她都搞出口,现在她也要专门搞一个国内市场,一部分可以直接供给消费者,一部分可以供给学校、工厂、部队、机关,她也可以搞三三制。三分之一搞出口,三分之一供直接用户,三分之一供单位。我的三三制是三分之一供汽车制造厂,三分之一供维修,三分之一供出口。这样搞,当然这三三制并不是始终是33%,它是变的,但定位的时候,给它定好。所以选产品,都按这个来选,不管乡镇企业也好,不管万向节也好,不管轴承也好,不管驱动轴也好,传动轴也好,我都拿这个来选,这样选了以后,我的企业,宏观形势好的时候,快一点,差的时候,最多慢一点,绝对不会倒退。
我们通过信息、政策、知识来分析产业趋势,看往哪方面走。这样,产品活了,质量好了,市场需要了,现在社会上讲的“三角债”没有了。东西拿去,钞票拿回来,我们也是这样做。你没有钱拿来,我们就不给你,这样“三角债”就不存在,存不存在“三角债”,关键决定于你的产品。所以,现在大家都在叫市场不好,实际上是产品、产品结构不好,并不是产品真正过剩了,是不需要的东西过剩了,需要的东西照样有人要。我们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更主要的是要创造市场。现在市场不能等,更不能怨,要怨就怨自己,自己没有竞争产品,所以就是怎么解决企业产品竞争的问题。
四、凝聚力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分配问题,主要采取按劳分配、按效分配、按资分配。按劳分配,不管你工作干得好坏,只要你是万向的员工,每人都有一份,基本工资加补贴,体现优越性,大家都有饭吃,这个占总数的25%左右;第二块,按效分配,主要是看他的质量、消耗、产量,归根到底,就是产生的效益,这占到50%左右。还有一块,按资分配。放在企业里的,就是一万块钱,可以分到24.5%,24.6%。因为我们企业的资产,已经做到了政资分清了。我们的企业要同政府真正分开,政府的资本,企业的资本一定要分开。我们是1988年分开的。分开后,我们企业的资本已经分清了,但是没有明晰到每一个人,资产由全体劳动者所有,不是全镇人所有。《乡镇企业法》所讲的,农民所有,但也没有明确哪一个农民所有,乡镇企业的资产,全乡人所有;我们企业的资产,全体员工所有。那么这一块,我们可以拿一部分出来,分给员工。所以我们采取三三制的办法。我们用工,也采取三种。第一种,你到我们公司,不管你是普通农民,不管你是大专生、大学生、博士生、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到我们这里来,要先签订试用合同,试用一下,他对我们的了解,我们对他的了解,他适应不适应得了,经过试用,大家认为需要的、好的,我们跟他签订合同,一年的、三年的、五年的,这样几年搞下来,基本上可以定型了,我们给他固定工。过去我们乡镇企业发展亦工亦农是适应的,农忙的时候,忙农业。现在我们已进入现代企业,往这个方向迈进,怎么亦工亦农?做不到了。国有企业一进去以后,都是固定工,他现在改了,都改成合同工。我们根据这两种,分为试用工、合同工、固定工,来解决用工问题,最后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不但是固定工,你一生当中,你的贡献超过你的一生享受了,你就成为终身员工。现在大家都在改革,医药费包干等。后顾之忧一个一个给他解决,通过分配,用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进了万向只有好好干,“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最后享主人乐”。奉献,把企业搞得有凝聚力,万向的企业员工经过过渡,一个个成为小老板,大大小小都是老板,大家都有股份了,这样搞了以后,大家都尽到主人责任了。1993年,我们发股票的时候,只有我们一家,全国现在已经有420多家了,我们发给员工的300万股,虽然没有分给员工名下,到现在为止,像昨天,我们的股市涨到16元,300万股,4800万块了。我们企业的财力越滚越大。
我们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我们的企业应该说,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同志们可能关心、问我,我们自己也在研究,究竟什么力量使我们不断解决碰到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在实践当中体会到,可能大家也有同感,主要是来自强烈的发展愿望,只有发展,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因为我们是乡镇企业,我们自己比较明确,我们在市场的夹缝中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我们没有保险带可系,如果我们不发展,我们就要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淹没。我们为了生存,必须一刻不停地发展。所以我们不等、不靠、不要。我们公司坚持这三条,怎么不等呢?就是我们企业要有大的发展,就必须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万向集团有今天,就是因为时时做到了领先一步。大家有一个共识,凡政策要求我们去做的,我们就要尽力去做;凡是国家政策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凡是政策没有规定的,符合我们企业利益的,我们就大胆去做,大胆去闯。第二我们不靠,因为我们是乡镇企业,我们没有国家一分钱的投入,是完全依靠我们自己的积累,发展壮大起来的。只有自己一步一步,从小事做起,才能抵挡住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因为我们知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地上不会长出金元宝,我们搞乡镇企业的,都有一个同感,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救自己。所以我们今天的资金问题,技术问题,市场问题,凝聚力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怨言,碰到什么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消极过,长期以来都是与坚持自己救自己分不开的。我们企业应当树立起诚实劳动、守法经营的思想,就是要堂堂正正地、大胆地去干,绝对不搞假,不搞冒,不搞欺骗,要为国家、为企业、为员工干实事,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心安理得。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原则,政府规定有的优惠政策,我们就应该用好用足,一定要去利用它,来壮大我们企业的实力。政策没有给的,我们不会向政府去要,我们企业效益增加了,多上交给国家。那么下一步怎么办,思路决定我们的出路,作为决定我们的地位。当前,大家都在想,现在市场很难过,我们乡镇企业怎么发展,对搞乡镇企业,我信心百倍。乡镇企业一定能搞好,为什么能搞好?有两方面的支持。一是,我们的背后,有九亿农民,他要富裕,他要支持我们。第二,国家要安定,一定要解决农民问题,中央领导一定支持。所以,上支持下支持,这个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乡镇企业还有许多时间,空间可以利用。乡镇企业产权明晰了,政企分开了,职责明确了,管理科学了,它又是公有制企业,集体企业,所以我说乡镇企业是前途光明的。
标签:万向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