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华 湖北省武当山特区中学 442714
一、顺应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虽然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前进,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我们想象的意外的精彩,因此教学时必须摒弃硬性的按预定教案进行教学的做法,把学生顺应教师的教变为教师顺应学生的学,使课堂更显动态性与生成性。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师一番铺垫后: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这节课——
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我知道,把平行四边行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
师:你知道为什么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可以吗?(该生摇头。)
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试一试。(原是让学生探究结论的教学变成了现在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倒行逆施”打乱了教师的设想,打乱了教学的程序。面对这种现象,这位教师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选择面对,并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乘机调整方向,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构建了一个富有个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必须摒弃硬性的按教案进行的做法,注意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二、珍视学生的回答,捕捉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学生间每一次的争论、不经意的“插嘴”都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善于发现、捕捉那些看似平凡而又有价值的问题或建议,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地交流讨论,让课堂闪现出创造的光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为例:
当教师完成了课堂预定的目标(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后),正想出示练习题,一个好学的学生问: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又该怎么比较?
我一喜:这不是课前设想正愁没有切入点的问题吗?
由于学生仍处在积极的情境中,因此这一问题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回应。
生1:也可以像刚才一样画图表示(但这一方法立即招来反对意见——太麻烦了。) 生2:利用刚学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我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趁热打铁,就出示了一道: 与 ,这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
新的问题再次激起同学们创新的火花,教学难点在师生互动中突破,并达到了最佳的精神境界。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提问,利用这一极好的教学契机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善待学生的错误,让错误更有价值。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更不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捧上,而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可以使教学平添一些美丽。
例如“梯形面积的练习课”有一道题: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3米,下底是2.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回答:1.3+2.5=3.8(平方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学生十分发窘。教师没有将这种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他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梯形的高是2米,而计算面积是又要除于2,乘2与除以2相互抵消了,实际就是上下底的和。教师进而让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形成了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上下底长度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的列式应为(1.3+2.5)×2÷2,但在计算时可以采用这位同学的方法,比较简便。教师为:“是谁帮助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全般同学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的那种羞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拥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独具的“慧眼”,善待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大力挖掘错误潜在的价值,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独立思考以及不人云亦云的勇气;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题目中的错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智慧,学会学习方法。教师这种对错误宽容的态度、开放而严谨的治学精神影响着学生,保护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使“错误”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学中到处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奇思妙想中,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连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以挖掘、开发、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论文作者:尹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错误论文; 课堂论文; 这一论文; 面积论文; 梯形论文; 《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