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汤溪方言合变式小称调的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吴语论文,方言论文,功能论文,合变式小称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汤溪话的小称调
汤溪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汤溪县,1958年撤县并入金华县,今属金华市婺城区。本文的汤溪话以汤溪镇岩下村方言为准。汤溪话属于吴语金衢片。
在南部吴语的许多方言里,变调是小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南部吴语小称中,变调常常跟儿缀、鼻尾或鼻化手段共存并用,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前者属于混合型小称,后者属于纯粹的变调型小称。无论是在混合型小称里,还是在变调型小称里,都存在两种类型的小称变调。第一种类型可以叫做“分变式”,特点是小称变调因单字调的不同而不同,单字调是小称变调的条件,单字调跟小称调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第二种类型可以叫做“合变式”,特点是不管本音的单字调是什么调类,小称时都合读成一个相同的小称调,单字调跟小称调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曹志耘,2002:140-141)。
汤溪话的小称有三种类型:“鼻尾+变调”混合型,鼻尾型,变调型。小称变调既有“分变式”,又有“合变式”(曹志耘,2002)。“分变式”小称变调的规律见表1。汤溪话有7个单字调,古浊入字在单字调中归阳上,在“分变式”小称变调中与古浊上字有区别,故这里把古浊上字和古浊入字分为阳上、阳入两类。其中阴平、阴入和部分阳入字不变调,这些字只能通过加鼻尾构成小称(来自“儿”)。
“合变式”小称变调不管本音的单字调是什么调类,一律读作高平调[55]。(详见下文)
那么,在汤溪话的多种小称调当中,为什么选择[55]调作为“合变式”小称调呢?小称的基本功能是“指小表爱”,具有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需要相应的语言形式作为标记,而高调(特别是高平调或高升调)具有表亲密的作用(朱晓农,2004)。在汤溪话的各种小称调调值中,高平调[55]无疑成为不二之选。
在汤溪话各种类型的小称中,最常见的是“鼻尾+分变式变调”型(参看表1)。这种小称在用法和功能上跟北京话的儿化以及其他方言的小称基本相同,不需要专门讨论。下文只讨论汤溪话“合变式”小称调[55]的用法和功能。
二、表小称
1.与鼻尾一起表小称
“与鼻尾一起表小称”是指“鼻尾+合变式变调”的小称类型,这是“鼻尾+分变式变调”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曹志耘,2002:155-158)。与“鼻尾+分变式变调”相比,“鼻尾+合变式变调”除了阴入[55]不变以外,其他调的字一律变为[55]调。据上文的论述,阴入字读小称时(即带小称韵尾时),其[55]调实际上也是小称调(由原先的变来)。这种类型的小称在功能上与“鼻尾+分变式变调”一样,主要用于名词性词语的“指小表爱”。不过,汤溪话里这种类型的小称词比较少。例如(单字调古浊入归阳上,下文同):
2.单独表小称
“单独表小称”是指小称时韵母不发生变化(不加鼻尾),仅靠把声调变为[55]而达到小称的目的。因为阴入的单字调也是[55],所以阴入字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构成小称(即使有的阴入字的[55]调是小称变调“→[55]的结果,因为整个音节与今单字音完全相同,也已看不出来)。
跟“与鼻尾一起表小称”相比,[55]调单独表小称时有几个特点:
1)小称调[55]既可以出现在词语的最后一个音节,也可以出现在前面的音节。
2)小称词以称谓、人名居多。
3)一般小称的基本作用是“指小表爱”,单独表小称的[55]调没有明显的“指小”作用,主要作用是表示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例如:
三、表轻松貌
在部分人体动作动词中,如果读该动词的本调,表示正常的动作义;如果读成小称调[55],则表示一种轻快、随意的动作,或带有轻松、戏谑的语气,本文暂称为“表轻松貌”。例如:
这种用法很特别,可惜不具有能产性。从现有例词来看,声母都是鼻边音,不知道是否与语音结构有关。不过,从语义上看,小称的指小、喜爱、亲昵、戏谑等意义和风格色彩与动作的轻松、随意具有相通之处,采用小称手段来表示轻松貌亦不为怪。例如北京话的动词虽然一般不儿化,但“玩儿”以及由“玩儿”组成的“玩儿命”、“玩儿完”、“玩儿票”、“玩儿去”等词儿化后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在湖北通山方言里,“语素变调”(实质上是小称调)[35]具有减轻语义分量、表达轻蔑等感情色彩的功能。例如(范新干,2007):
四、虚词化
虚词里面有一部分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例如表示程度、情态、语气等的副词。为了达到强烈、生动的表达效果,它们往往会采取诸如重读、延长、重叠、儿化之类的手段,例如北京话里表示程度深的“非常非常”、“特别特别”,表示“刚”义的“刚刚儿”’(也说“将将儿”)。在汤溪话中,小称调[55]由于形式鲜明,语义夸张、生动,正好契合了这种表达需要,因而成为一部分词语副词化、语法化的重要手段,或成为一部分副词等虚词的形式标记,本文统称为“虚词化”。
汤溪话小称调[55]的虚词化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单音节实词的虚词化:顶、猛
2.短语虚词化
一部分结构较松散、意义较抽象的述宾短语、主谓短语、状中短语等只要后字的声调读作小称调[55],就变成一个结构紧凑的副词、连词或抽象动词(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把这种抽象动词跟副词、连词等一起合称为“虚词”,实际上它们是一些语法属性比较强的词,即“语法词”)。变化后的这个词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能拆开来说,也就是说它会随着读小称调而“固化”。跟一般的副词等略有差别的是,经由小称调而虚词化的词均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调、夸张的语气。
在声调发生变化的同时,有的音节(小称音节和非小称音节都有可能)的韵母元音也会发生央化等细微变化,这符合虚词化(语法化)的语音表现;声母的清浊转换是因声调的阴阳转换引起的,与虚词化无关。
例如:
也有不少由短语演变而来的副词、连词或抽象动词今天只有小称调[55]的读法,而没有相应的原形(即读小称调的音节不能读作单字调或一般的语音变调,没有短语用法)。例如(从现有例词看,三音节词的小称调落在第二音节上):
3.虚词标记化
在汤溪话中,有一部分普通副词(看不出明显的短语来源,在其他方言里也充当副词)除了非小称调的读法以外,还有小称调的读法,或只有小称调的读法。不管是两种读法还是一种读法,它们都只有副词的用法,并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调、夸张的语气。如上所述,小称调[55]经常被用作副词等虚词的声调,因此,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用于标示强调、夸张的虚词)的语法标记。进一步地,一些具有相同特点或相同表达需要的虚词也因而发生类推性的变化,带上相同的标记。跟实词或短语的“虚词化”有所不同,这种现象是虚词本身发生了“(虚词)标记化”的变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程度更深的“虚词化”。例如:
“情愿”、“宁可”、“宁愿”等词今天既有非小称调读法,又有小称调读法,可能正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
小称调的虚词化作用是目前研究小称的论文里较少提到的。除了汤溪话以外,我们注意到在广东乐昌的长来方言里,小称调(高降调)除了用于名词以外,还出现在部分代词、副词、介词和抽象动词里,例如“几久多久、已经”的第一音节,“我哋我们、你哋你们、渠哋他们、自己、什么、为什么、马上、争□[]子几乎”的末尾音节,以及单音节动词和介词“在”(张双庆,2000)。这种现象值得今后继续关注。
本文曾在“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8月17日-18日于北京)上宣读。
标签:吴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