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德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和类型进行总结,并从在基础浇筑中的应用、在剪力墙浇筑中的应用、在位置浇筑中的应用、在梁板浇筑中的应用四方面,论述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相关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导言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控制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高效应用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建设水平的提高。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概念
混凝土材料在建筑材料中属于混合型的一种,主要的构成是水、砂石、水泥以及外加剂等。水泥在混凝土中主要用作胶凝材料,从而将混凝土内的各种材料凝合在一起,通过将混凝土搅拌从而得到基本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浇筑实际上就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将制作搅拌好的混凝土材料浇筑在建筑结构的模板中,并使其固定塑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现在我国大多数的房屋建筑采用的都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其具有较多优势,例如,施工比较便利,成本比较低,结构强度高,材料获取比较方便等。并且混凝土结构常与钢筋结合应用,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2混凝土浇筑技术所具备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项较难的工作就是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结构主要包括砂石、水和其它的添加剂等,其属于一种混合型施工材料。混凝土工程较难的一点就是混凝土在搅拌时,没有加入足够的水,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燥收缩,使混凝土表面出现比较明显的裂缝,特别是在地基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结构内部所具有的拉应力比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抗拉力强,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故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浇筑技术拥有的特点,有足够的掌握和了解。首先,施工人员应该明确混凝土配料中的比例要求。混凝土在制造过程中,混合比例的合理安排,很大部分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对建筑工程理论进行分析,把各种材料的比例结合形成混凝土的重要配合比,较好的配合比可以确保混凝土所具备的性能,使水热化程度得到降低,把强硬度有效提高。其次,设计完善的混凝土建筑方案。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后的初次凝结阶段,不能让外界振动对混凝土造成影响,而如果还没有达到良好的初次凝结阶段,就可以对其进行第一次振捣,当底部混凝土达到初次凝结阶段时方可进行第二次振捣,第二次振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把第一次振捣产生的微小气孔有效清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
3.1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包括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全面分层浇筑技术以及余面分层浇筑技术等。其中,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常用于整体结构较小的建筑工程,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顺序为从下往上分层施工。只有在下层结构浇筑完成后才能继续上层结构的浇筑。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方法包括两种,分别为从中心向四周浇筑以及从的四周向中心浇筑。在实际操作中,普遍采用的都是从建筑结构最长边开始浇筑的模方式。
混凝土分层浇筑技术常用于长厚度适中和平面面积较小的建筑结构中,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进程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浇筑。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常常会遇到施工设备不足或是进度规划和施工要求较高的情况,此时就可以采用分阶段分层浇筑的方法。在这种方法具体实施时,也要采取从下向上的施工顺序进行逐层浇筑。
余面分层浇筑技术常用于规模较大、面积较广的建筑结构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浇筑的范围较大,不利于控制,因此很容易留下质量隐患。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施工质量控制。首先,合理的选用施工材料。除了上述提到的质量和配合比问题外,还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管理储存,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性质受损。其次,在余面分层浇筑时,要从建筑结构的底层开始,做好振捣工作。每次浇筑的高度要控制在3m以内,避免因高度过高增加结构风险。最后,为了保障浇筑的均匀性,振捣设备的长度不宜超过半米。
3.2在梁板浇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过程中,由于建筑梁板的不同,需要对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选择。例如,在肋形楼板浇筑时,可采用赶浆法,按照阶梯式分布对梁实施分层浇筑,将浇筑位置上升到楼板附近时,便可以对实施对板的浇筑工作。在楼板浇筑时,虚铺厚度应进行较高设置,至少要大于板的厚度,期间的振捣方向也要和浇筑方向保持一致。在振捣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标志物进行积极移动,将混凝土板的厚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梁板浇筑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振捣工作完成之后,还要通过刮尺等措施对平面进行找平,保證浇筑后的平面呈现出平滑状态。除此之外,与墙柱相连接的梁体或板的建筑应晚于墙体混凝土建筑工作,时间大概一小时左右,这样一来,便可以对浇筑效果进行有效提升。
3.3 混凝土捣实工作
首先,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捣实之前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捣实工作。对于面积较小、厚度不深的混凝土,可以适当选择振捣器;针对面积较大、厚度较深的,工作人员可以选择表面振捣器进行捣实工作,具体情况具体施工。另外,在捣实的具体实施当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运用人工振捣方式,亦或者是机械振捣方式。在人工捣实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应该有效掌控好捣实频率和振幅的力度,通过强迫振捣的力度使得新浇筑的混凝土中的颗粒物的摩擦力和阻碍力减小。而在机械的捣实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着重分析重力作用的效果,均匀分布水泥浆的填充,减少孔隙,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作用。由于机械振捣法的应用效果优于人工振捣的方法,所以,在这样的捣实过程中,选择机械振捣法为优先措施。
3.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混凝土的养护。在浇筑完混凝土的12h后,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洒水操作,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膜,以保证其水分充足。不同的混凝土材质,其覆盖时间也是有差别的。倘若选用的是抗渗性能较强或加入了缓凝剂的混凝土,则至少应覆盖14d;而倘若采用的混凝土是由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而成的,那么其至少必须覆盖7d。同时,还应当根据混凝土的具体状况来设定洒水的资料,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水分充足。另外,可采取涂抹养护剂的办法来对混凝土的立面实施养护。此外,在天气炎热、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必须适当地增加楼板的浇水次数,并在表面覆盖塑料布,保证塑料布内存在一定的凝结水,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施工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十分严重,其建筑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决定着整个建筑的具体承载能力。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流程和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混凝土浇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把握,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施工循序来执行,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实现整体建筑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乔晗.论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9):130.
[2] 沈强.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5(14):123+126.
论文作者:李亚博,李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论文;